秦潔
摘 要:結合譯林《英語》意義作業(調查作業、制作視頻作業、情景劇表演作業和動手作業)設計的案例,淺談如何架構書本與生活的橋梁,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學生愛上英語作業。
關鍵詞:調查作業;動手作業;視頻
課堂是學生活動的舞臺,《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也倡導體驗、參與。然而,小學英語課時有限,每節課也僅有40分鐘,而英語作為一種外語學習,課堂上給予學生的時間太有限了,所以英語作業設計顯得尤為重要。通常筆者會設計機械作業和意義作業,學生對機械作業會有抵觸情緒,而意義作業讓學生將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學生會覺得英語學習很有用,增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
一、調查作業,架構書本與生活的橋梁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學習,源于生活的課堂交流,同時又要基于教材走向生活。在學習四年級上冊U7 How much?之后,學生除了學會交流課文中服裝的價格,還可以結合之前學習的水果類話題,用英語簡單進行買賣水果的交流。課后,筆者布置學生做一個市場上服裝或水果價格的調查,我們都知道生活中詢問服裝價格和水果價格是有區別的,因為水果涉及重量單位等,無形中學生也增長了見識,這樣學生就可以在了解生活的基礎上進一步對話交流。又如,在學習了交通工具后,可以調查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你是怎么來上學的)?了解學生上學所使用的交通工具之后,自然拓展一些常用詞(如電動車e-bike等),學生也會覺得英語與生活緊密相連,觸發其學習英語的熱情。這些調查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觀察能力,將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從課堂持續到課外。
二、巧用視頻,給口頭作業披上新裝
小學生具有愛唱、愛說、愛演、愛玩的特點,筆者利用“英語趣配音”軟件(含有最火爆的影視,最好聽的英文歌,最好看的動漫等素材),指導學生自主安排錄制視頻。每個學生的發音不同,聽起來的感覺也會不一樣,從一開始的稚嫩,慢慢地接近視頻中的原聲,一方面學生增長了英語方面的見識,另一方面提高了自己的語音語調,重拾了學習英語的信心?!坝⒄Z趣配音”軟件滿足了課外拓展的要求。此外,筆者還利用“一起作業網”布置和書本貼合的課本內容錄音、錄視頻,此項口頭作業得到了家長的認可和配合,及時上傳,網絡會立即打分,根據分值給予學生“學豆”,學生可以憑“學豆”換取一些學習用品、玩具等,自從布置此項作業后,學生都搶著做作業了。
三、情景劇表演,繪聲繪色演繹精彩
譯林版《英語》內容非常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富有童趣,童話故事《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Cinderella》《The kings
new clothes》《The lion and the mouse》深受學生喜愛,基于童話故事特點,非常適合學生表演。課后布置學生以小組為單元進行情景劇表演。自愿或者小組長分工,每個人都精心準備,在班級小組表演后,投票評選最佳表演獎小組。在學習完At the snack bar一課,筆者創設小吃店、服裝店、水果店、玩具店等情境,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定主題,用所學語言合理組織,進行生活化表演,這種作業與生活緊密聯系,學生演繹出精彩,既激發了學生表演的興趣,更活用了課文內容。
四、動手作業,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
合理利用、組合教材內容,從多個角度來折射和鞏固所學,這是學生感興趣的課后延續。學完26個字母后開展“字母超級變變變”,學生利用樹葉、米粒等物或者人體組合拼成英語字母的形狀,創意無限;六年級學生在學完公共標志的短語、各種節日文化后收集大量的其他標志,并設計英語小報,在學完protect the Earth
這一課時設計了保護環境的倡議書或者海報,以小組為單位,周
末開展外出發表倡議演講等活動。于是,生活中的英語揭開了它們神秘的面紗,一個個躍然紙上或深入孩子的心靈。此外,學習完各類節日的話題,除了用when, where, what, how口頭交流之
外,還可以讓學生自主設計“minibook”,以6AU3 Holiday fun作業設計為例:(1)我的假日:回憶自己的國慶假日活動并用簡筆畫畫到紙上,用1~2句英語簡要描述;(2)組內分享:Last National Day holiday,I went to... I...there...(3)minibook:將每位組員的作品整理成冊,添加封面和新穎題目。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參與,感受小組學習的趣味性,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總之,在抓好英語課堂教學這塊主陣地的同時,也要注重發揮課外作業這一輔助陣地的作用,做到課堂內外相互補充,相互促進,拓寬學生視野,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