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嬪榮,王 潔
(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國際傳播學院,湖南 長沙 410013;中南大學基礎醫學院,湖南 長沙 410078)
著重職業能力的微課程資源建設與實踐創新研究
——以高職商務英語專業為例
陳嬪榮,王 潔
(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國際傳播學院,湖南 長沙 410013;中南大學基礎醫學院,湖南 長沙 410078)
職業能力是應用型高等院校畢業生零距離就業和終身職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在目前微網絡課程體系大規模系統化的背景下,應用型高等院校應加大微課程資源建設力度,并在應用實踐過程中進行創新來突破職業能力培養存在的瓶頸。以高等職業教育商務英語專業為例,開發適合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學情的微課程資源,并采用基于微課程的翻轉課堂模式,能有效提高高職商務英語專業畢業生的職業能力。
職業能力;微課程;應用型高等院校;資源建設;翻轉課堂
2012年12月至2015年8月,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主辦了兩屆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第一屆參賽有效作品11414件,其中高職院校參賽作品達3955份,占比35%;第二屆參賽有效作品達13059件,其中高職院校參賽作品達5094件,占比39%。三年時間內,全國參賽作品總數出現大幅增長,其中高職院校參與積極性的上升幅度顯著。由此可知,面向大規模系統化的微網絡課程體系發展是必然趨勢[1]。在此背景下,應用型高等院校(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和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微課程現狀如何?微課程資源建設如何圍繞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而展開?在微課程實踐與應用方面如何進行突破,實現創新?本研究以高等職業院校商務英語專業微課程建設為例對以上問題進行一一解答。
隨著微課實踐的不斷豐富和相關研究的逐步深化,人們對微課概念的認識經歷了從低級到高級、不斷完善的發展階段。以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為例, 該中心在中國高校微課研究報告(2014)中指出,微課是“以微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2]。 到2016年,該中心在《從熱點中孕育新生態——高校微課發展報告》中指出,“微課是微小精致的新一代課程之細胞”,并進一步指出,“微課不是一個純理論概念,而是在信息時代的教育土壤中誕生的新事物……研究這樣的新生事物,不僅要總結概括現實,而且要把握和引領未來走向。”[3]
對微課與微課程的關系,一方面,以胡鐵生[4]、黎加厚[5]為代表的學者認為微課等同于微課程;另一方面,也有學者將兩者區別開來,如金陵認為微課是對課堂教師授課的濃縮,以教師為核心,是電子資源的濃縮和改良,微課程體現全面的課程改革需求,是一個完整的教學模式[6]。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高校微課研究報告(2016)指出微課是課程的組成部分。本研究認為:微課和微課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微課是一種資源形式,微課程是將微課這種教學資源按照教學大綱組織成有結構的教學系統,簡而言之,微課這種資源形式按照一定的結構組合構成微課程。
廣義的職業能力框架覆蓋來自三個方面的能力需求, 即本專業、相關行業以及社會[7]。為了有效提高高職商務英語專業畢業生的職業能力,本研究構建了廣義的高職商務英語職業能力模型,包括專業核心能力(本專業需求)、行業特定能力(相關行業需求)和崗位通用能力(社會需求),其中專業核心能力包括語言能力和商務能力,行業特定能力包括國際貿易能力和產品推廣能力,崗位通用能力包括社會能力、方法能力和專業能力。
為了較全面地了解目前高職商務英語微課程建設的現狀以及與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關聯度,本研究采取訪談法和個案研究方法,對湖南省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專業40名專職教師進行了調查研究。調研結果顯示,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微課程的資源建設和運用現狀不容樂觀,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以下幾個因素造成的。
(一)經費投入與支持力度不夠導致微課程資源建設匱乏
“學院對微課程的重視度”的調研結果顯示,“投入力度非常大”的占比僅為5% ,“投入力度大”的為15%, “投入力度一般”的為20%, “投入力度小” 的為45%,“無投入”的為15%,由此可見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微課程建設的受重視度嚴重不足,經費投入存在較大缺口。同時,45.02%的教師認為自身微課程相關專業知識和制作技術匱乏,需要加強相關的知識培訓和技能培訓,經費投入與支持力度不夠直接導致微課程的使用頻率在高職商務英語專業課堂中很低。“總是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微課”的教師僅5% ,“經常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微課”的為16%,“偶爾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微課”為41%, “很少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微課”的為30%, “從不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微課”為8%。
(二)行業參與度低導致微課程內容與職業能力培養脫節
“行業參與度”調查結果顯示,高職商務英語微課程建設過程中行業參與度不高,微課主題和類型的選擇、內容的選定等都由專業教師單獨完成,微課程建設過程中缺少團隊合作。行業參與度低直接導致微課程的內容大部分是關于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商務知識、商務技能的講解與演示,主要集中在專業核心能力方面,而對行業特定能力、崗位通用能力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涉及較少。 同時,“微課程類型” 調查數據顯示,在高職商務英語微課程類型中講授類微課程占比51.4%、演示類微課程占比39.4%、探究學習類為39.2%、自主學習類為37.9%。專業教師缺乏行業實戰經驗,與行業的融合度低是導致微課程內容與職業能力關聯度弱的直接原因。
(三)微課程教學實踐與運用中缺乏創新導致教改不到位
目前大部分應用型高等院校對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還持觀望態度,教與學關系的調整還沒有到位,以學為主的課堂還沒有根本執行。微課程的實踐形式和構成要素調研數據顯示:將微課程作為傳統課堂的補充和輔助手段的占了74.8%,作為新的課堂模式的僅占25.2%;在微課程建設中,教師普遍重視“微視頻”的設計與制作,而對支持性和擴展性資源,如網絡資源鏈接、習題、教學反思、教學評價等重視不足。因此,基于職業能力的高職商務英語微課程建設應考慮如何大膽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新的課堂模式,即基于微課程的翻轉課堂模式并提供學習支持服務,使學生能夠從中理解和強化形成職業能力所需的知識、技能、思維方式,以滿足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
要解決以上幾個方面的問題,作者認為要從微課程資源建設和微課程應用創新著手。
(一)開發適合高職學生學情的微課程資源
微課程獨具學習持續時間短,知識重、難點突出,學生學習靈活自由、便捷等優勢,是符合高職教育的一種教學模式。微課程資源除核心資源“微視頻”外,還應有支持性資源和課程信息資源[8]。微視頻的時長和視頻組織形式是核心資源建設要重點把握的兩個問題:在時長方面,國內外的學者甚至是不同級別的微課比賽都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和要求,以全國微課比賽為例,首屆微課比賽規定時長10-20分鐘,參賽作品時長在16-20分鐘的占53%,11-15分鐘的占23%。與第一屆相比,第二屆微課大賽規定時長縮短了不少,要求5-15分鐘,復賽推薦作品的平均時長也縮短到了12分40秒左右。胡鐵生在回答“短視頻到底多短最合適”時給出的標準答案是:6分鐘[9]。在視頻組織形式方面,從兩屆全國微課比賽的參賽作品來看,首屆采用專業攝像機拍攝的比例為38.9%,第二屆65%的作品采用了專業攝像機,甚至部分使用了虛擬演播廳技術。
網絡時代,學習呈現“碎片化”特點,一項活動即便十分生動、趣味十足,但如果內容過多,時間太長,人的注意力與好奇心也會逐漸降低[10]。同時,高職學生學情也決定了微視頻的持續時間不宜過長。目前的高職商務英語專業生源主要有高考統招、學院自主招生兩種途徑,在高考錄取中,高職高專是最后批次,多年來錄取最低分數線一直在200-300分,對英語單項成績部分高職院校有最低控制線要求,如英語單科成績不低于90分(總分150分),而部分高職院校由于生源緊張,對英語單科沒有特殊要求,這樣直接導致部分學生語言功底和英語運用能力差。另外,高職學生普遍存在學習習慣欠佳,缺乏持久的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能力,學習動機不強、學習目標不明確,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毅力都不夠強的問題,因此,高職商業英語微視頻時長應控制在10分鐘之內。應鼓勵高職商務英語教師充分運用現有資源,選擇合理的資源建設方式,使微課的建設成本與應用價值相適應。為了避免微課程重復建設造成的資源浪費,從建設成本角度出發,鼓勵教師對現有的視頻資源進行重新設計、后期改造,將其快速修改成微視頻。如自2012年開始啟動的各類微課比賽,大量的優秀微課參賽作品可作為教學資源和學生的自學資源。
微課程支持性資源包括案例文本、ppt課件、教案、佐證文獻、網絡資源鏈接、習題等,一般以視頻、圖文、鏈接等方式給出,有助于幫助學生在完成課程內容主題學習以后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廣度和深度上的進一步探尋,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同時,課程信息資源對主題的教學目標、注意事項、教學重點難點、教學反思和教學評價進行描述,方便學生在利用微課程學習時把握學習目標,同時對教學重點難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和鞏固,尤其是對學習基礎差的學生,可以大大提高其學習效率。
(二)創新微課程實踐運用模式,凸顯職業能力培養
采用微課進入大學課堂,是在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之下,創造不同于以往教師灌輸式講授,學生被動學習的全新課堂模式和教學新景觀。基于微課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將以講授為主的傳統課堂變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復雜課程教學系統。學生在課前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觀看微視頻,并配合老師提供的微課程支持資源和信息資源開展個性化學習,而教師在課堂上主要就知識點的實踐與運用進行討論與分析,這種方式能保證微課程滿足學生自主學習、團隊學習的需要,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精神,在培養學生專業核心能力和行業特定能力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崗位通用能力,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職業能力。
微課程與單純的微型教學視頻的區別在于是否存在相應的學習評價并提供針對性的學習支持服務[11]。對學習主題的實時討論、線下討論、問題反饋等都可以通過引入微博、微信、博客、論壇、播客等社交媒體來進行。在學習過程中,社交媒體的多樣服務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資源與方式,同時社交媒體的開放性賦予了用戶與其他成員溝通請教的自由,這些都可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要[12]。由于各類社交媒體在學生中具有廣泛的普及性,學生通過社交媒體協作學習,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對學習能力和學習積極性的提高有積極的作用[13]。以利用微信公眾平臺作為微課程在線交互學習平臺為例,首先教師將微課程主題資源包通過微信平臺推送給學生,并結合微信公眾平臺的功能進行二次開發,開發出微論壇、微簽到、微測試等功能模塊。在微論壇模塊,學生可以就學習過程中的某一問題發起話題,其他學習者可參與互動進行評論。微簽到功能對學生的學習起到監督的作用,并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習積極性。
[1]胡鐵生,黃明燕,李民.我國微課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4).
[2]中國高校微課研究報告(2014年)[EB/OL]. 教育部全國高校網絡培訓中心,http://weike.enetedu.com/report/news/pdf_0009.html.
[3]從熱點中孕育新生態——高校微課發展報告(2016年)[EB/OL].教育部全國高校網絡培訓中心,http://weike.enetedu.com/Weike2016/Report/Index.2016.
[4]胡鐵生.中小學微課建設與應用難點問題透析[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
[5]黎加厚.微課的含義與發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
[6]金陵.從聯系中看MOOC、微課和微課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3,(6).
[7]陳嬪榮. “能力本位”觀與廣義的職業能力體系模型構建[J].懷化學院學報,2016,(12).
[8]趙毅.面向數字化學習環境的高校微課程設計與應用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9]胡鐵生.什么樣的微課視頻受歡迎——從慕課數據學習分析的啟示[EB/O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3b64be60101ji1a.html,2014-05-29.
[10]余宏亮.微課程意涵三重判讀[J].課程教材教法,2015,(5).
[11]梁樂明,曹俏俏,張寶輝. 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基于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3,(1).
[12]范哲,楊曉新,王周秀.高校學生社交媒體平臺交互學習動機研究——以微博平臺開展應用型課程學習為例[J].情報資料工作,2015,(2).
[13]袁瓊,李文綱.商科院校基于慕課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設計[J].湖南商學院學報,2016,(1).
(責任編校:簡小烜)
Research on Micro-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Innovation from Perspective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CHEN Pinrong,WANG Jie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Hunan Mass Media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Changsha Hunan 410013, China; 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78, China)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is the decisive factor in the application of zero-distance employment and lifelong career development of graduates from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large scale micro-network curriculum system,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can break the bottlenecks of foster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by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micro- curriculum resources and innovating 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Higher vocational Business English graduates’professional competence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by developing the micro - curriculum suitable for the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and applying micro-curriculum plus flipped classroom in teaching.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micro-curriculum;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 resource construction;flipped classroom
2017-05-10
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基于CBET的高職商務英語微課程開發研究—— 以《國際商務談判》課程為例”,編號:XJK015CGD065。
陳嬪榮(1973— ),女,湖南湘鄉人,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國際傳播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高等職業教育專業建設、職業能力培養。王潔(1973— ),女,湖南邵東人,中南大學基礎醫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教學法。
G712.0
A
1008-4681(2017)04-014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