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俊玉+吳潤田
【摘 要】本文分析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提出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體現鮮明時代性的策略,即以《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公約》為主要內容,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以工匠精神為學習標桿,引導學生苦練職業技能,提高人文素養;將傳承優秀民族文化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引導學生自覺參與民族文化傳承工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學校德育工作全局。
【關鍵詞】中職學校 校園文化 時代性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2B-0062-03
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精神文化的集中體現,是師生員工在生活、學習、工作、發展所形成的以育人為主要目的的特定空間中,道德情操、治學精神、文明風尚、人格力量、人際關系、文化素養和校園風貌的總括,對學校的科學發展,對學生的健康成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職教育是我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職學校擔負著培養數以億計高素質勞動者的艱巨任務,所培養的學生畢業后絕大多數將直接跨進社會,步入職業生涯。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我國產業大軍的整體素質,關系到社會經濟的競爭實力,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抓好校園文化建設,大力優化育人環境,這是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促進中職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中職學校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是學校各項教育工作的基礎,它與普通中小學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一并構成黨和國家整體規劃、同步推進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各中職學校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要求,結合職業教育的特點和中職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在加強和改進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取得了明顯成效。總的來說,中職學生思想主流是好的,他們熱愛祖國,具有較強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積極向上、自強不息,努力學習、鉆研技能,關心集體、樂于助人,團結友愛、文明禮貌。但是,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環境,面對新時期新階段的任務要求,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面臨嚴峻挑戰,中職學校在這一方面的工作還存在許多薄弱環節,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討,需要用創新的思維和理念作為引領,才能找到切實可行的措施和辦法,更好地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工作邁上新臺階。
綜觀中職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各校在辦學道路上經過長期摸索和實踐,都積累了自身一套基本的做法和經驗。但是,正因為過于依賴這種傳統做法和經驗,導致部分中職學校因襲守舊,囿于傳統思維方式,在校園文化建設工作中沒能很好把握時代命脈,跟上時代步伐,唱響時代強音,不能很好地體現時代性。
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要遵循繼承與創新相結合的原則,即在繼承學校優秀文化傳統的同時,又要適應職業教育發展的新需要,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方法。關于這一點,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在聯合下發的《關于加強中等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見》中也作了明確指示。因此,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不能墨守成規,一定要圍繞時代要求,開創工作新局面。
一、以《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公約》為主要內容,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
就讀中職學校的學生,大多數是中考分數偏低的畢業生,他們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文化知識較薄弱,綜合素質不高,對學習不感興趣,厭學情緒明顯,學習能力較弱;多數學生家長外出打工,家庭教育缺失,心理問題較多,心理尚未成熟,心理狀態不穩定,叛逆行為明顯;自我管理能力較差,容易跟風,不良生活習氣蔓延,覺得來就讀中職學校就是來混日子,職業規劃不明確,理想成為“空詞”,缺乏強有力的學習動力。這些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但諸多來自社會、家庭和個人自身的原因,都容易使他們在認知和行為上出現偏差,并直接影響其品質的形成、素質的提高。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責任艱巨,意義重大。
2016 年,教育部發布《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公約》。公約的發布,彰顯出國家對中職教育的高度重視,對加強中職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產生積極的指導意義,對教育和引導廣大中職生自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有著直接的指導作用。這 8 條經過廣泛發動中職學生、教師參與討論和征求意見基礎上形成的公約文本,是新時期中職學校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精神、新要求,文本概括精練,語言通俗易懂,從德、智、體、美、勞、心理健康等 6 個方面對中職學生進行了明確的要求和約束,特別符合中職學生這一群體的特點,很好地突出了職業教育自身的特色,讓中職生在自我約束、自我管理方面有章可循,意義重大。
各中職學校應該積極行動起來,借助校園網站、微信公眾號、校園廣播室、宣傳櫥窗等平臺,通過文字解讀、圖文解說、案例講解、拉掛橫幅等多種方式,宣傳公約內容,宣傳公約意義,營造學習氛圍,讓全體學生知曉公約內容,領悟公約意義,認同公約要求,并在行動上自覺執行。在活動方式上,要有針對性強、規格高的大型活動,比如組織全體學生舉行公約簽署儀式,讓廣大學生大聲宣讀公約,親筆簽署公約,做出明確承諾,約定共同遵守;把其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常規活動抓實抓細,每年新生入校時都要舉行這樣一次簽署活動,讓新生從一開始就受到洗禮,受到觸動,讓中職階段的學習在良好的開端中啟程。同時,要注重在日常校園活動中滲透踐行公約的引導,讓學生真正理解,真正履行,從“學校要求我這樣做”轉變為“我自己覺得應該這樣做”,切實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真正把公約內容體現在日常行動上。還要多開展以踐行公約為主題的活動,比如講故事比賽、書法比賽、演講比賽、插畫比賽、墻報比賽等,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潛移默化,得到熏陶,進而凈化心靈,提高認識,自覺將公約轉化為內在素養。
二、以工匠精神為學習標桿,引導學生苦練職業技能,提高人文素養
“工匠精神”這個詞組,蘊含著豐富的內涵,既可以理解為學習職業技能時的努力認真、堅定踏實,又可能理解為追求技術境界上的心無旁騖、鍥而不舍,還可以理解為塑造職業精神中的敢于創新、追求卓越。中國自古不乏秉承工匠精神之人,也曾是世界最大的匠人之國,古人所說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庖丁解牛,技進乎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等,都是對工匠精神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