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淑婭+國長青+王亞群+于枚
摘要:事業單位內控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規避與防范單位各項經濟業務活動可能存在的風險,也是一種注重風險預防的制度,是強化內部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徑,也是確保事業單位職能得以順利履行的保障。有效的內部控制能夠促進各項工作效率的提升,但現階段國內很多事業單位在內部控制上依舊存在一些問題,分析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實施現狀并提出相應的策略,對于促進事業單位持續健康發展來說意義重大。
關鍵詞:事業單位 內部控制 現狀 策略
事業單位內控管理是確保各項業務活動持續高效運行的保障,在這一前提下保證單位內部財務信息和其他相關管理信息的準確性與完整性,不斷促進事業單位內部管理水平的提升。所以,構建系統化、全面化的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管理機制能夠保證事業單位經營發展目標的最終實現,推動事業單位的發展。
一、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實施現狀
(一)內部控制意識不足
內控管理意識屬于內部控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樹立內控管理意識是保證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管理工作得以有效實施的基本保障。很多事業單位的管理人員并未真正意識到內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對內部控制缺乏全面的了解,一些領導甚至錯誤地以為,構建內部控制制度便是單純的建章立制,并未意識到內部控制管理屬于一項業務運作過程,屬于一種動態化的監管機制,也不能夠履行好自身在單位內部控制實施中的職責,單純的將內部控制當作是上級對下級的一種管理方式。部分事業單位在制定內控管理制度時往往不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照抄照搬,脫離實際,導致內部控制無法發揮出真正的作用。
(二)內控制度不健全
2016年《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已發布實施,也針對各項業務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內控制度,但對照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的要求,還存在內控制度還沒有全面覆蓋,已建立的制度還不夠完善,開展內控風險評估工作做得不到位等問題。雖然構建了健康的權力運行機制,確保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相互制約、相互協調,但沒有形成定期督查決策權、執行權等權力行使的機制。
(三)會計基礎工作薄弱
事業單位在會計基礎工作上目前集中的問題包括以下幾點:財務會計人員自身專業素質有待提升,過去很多事業單位的財會人員基本處于一崗多職的狀態,各個方位之間并未強調相互監管約束;原始憑證審核不嚴格、不規范;會計核算工作與規章制度不符合,部分單位并未嚴格結合《事業單位會計準則》中的規定,盲目設置與混用會計科目,容易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出現。
(四)預算控制相對弱化
近年來部門預算改革逐漸深化,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工作得以有效強化,但整體來看依舊需要加強。一方面是部門預算編制依舊是按照當年財政狀況、上年收支情況、預算單位自身特點來核定,預算執行存在差異,主要是年初預算編制時,有些工作缺乏預見性、決定性,中途因為工作需要,追加預算而造成的;另一方面是預算剛性不足,預算工作的科學性與規范性有待提升,預算調整追加的情況較多,預算控制的約束力不明顯。
(五)人員素質有待提升
即便我國已經對財務會計人員的崗位要求進行了相對全面的規定,但我們對事業單位會計現狀有所了解之后便能夠看出一部分事業單位的財務工作依舊是由很多對財會知識不是非常精通的辦公室主任來擔任的。由于培訓力度不足,造成財務人員知識更新速度跟不上工作需要。這些直接導致財務人員在日常會計業務處理上經常犯一些低級錯誤。例如,會計科目和會計賬戶設置不規范;總賬、明細賬業務劃分不清;財務處理、會計核算不夠規范。加之其他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能力整體不高,導致內控管理的執行力不足,無法實現內部控制的有效性。
二、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實施策略
(一)提高會計內控的認知度、執行力
首先必須要做好對內部控制相關知識的宣傳工作,幫助事業單位主要管理人員、各部門負責人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能夠充分了解到內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確保重點崗位人員可以真正履行好自身的職責,進而保證內部控制在事業單位各環節工作中得以貫徹落實;其次必須要真正健全內控管理制度,保證相關制度具備較強的靈活性與可實施性,例如強化內部預算管理,定期對債權債務予以清理核實,對相應的固定資產進行產權登記,做好各類資產的處置。最后是必須要在完善內控管理制度的前提下確保內控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環,在事業單位內部設置獨立的審計部門,做好對內部控制制度的監管工作,對內控制度的實際落實情況予以定期抽查,對實際的執行效果做出科學的評價,對各部門的預算執行情況進行監督,確保內部控制管理得以有效實施。
(二)發揮財務管理決策職能、監督職能
一方面,事業單位領導必須要更多地給予本單位財會部門參與單位內部各項事務決策的權力,進一步拓寬單位財會部門的工作范圍。事業單位管理者所做出的任何決策方案都必須要以財務信息作為依據,而這類信息都要求單位財會人員提供,所以唯有確保單位財務部門能夠擁有更多的參與決策權力,才可以保證事業單位相關決策的科學性,進而防止因為決策失誤而導致的損失;另一方面,事業單位必須要進一步發揮出財務部門的監督管理職能,確保財務部門可以真正的應用好自身所擁有的財會信息資料,對單位各項經濟活動的各個環節實施監督與指導,進而確保相關業務活動可以科學規范,實現合理使用資金、促進效益提升的目的。
(三)制定考核標準,控制各項費用支出
對于現階段事業單位在招待費、公車使用以及辦公費用等方面開支所存在的超標和浪費問題,根據過去各個年度相應費用開支的具體數據信息,對上述項目費用開支實施財務分析,充分考慮到其他影響因素,制訂出更加科學有針對性的考核標準,對事業單位內部相關費用支出交給財務部門予以考核。另外還必須要落實有效的獎懲機制,結合考核結果,對節約開支績效較好的部門或工作人員予以合理獎勵,對導致資源浪費或超支的部門進行一定的處罰,從而確保相關費用支出能夠合理控制,防止存在資金挪用、擠占或浪費的情況,進而促進資金使用效率的提升。
(四)加強票據管理,合理設置工作崗位
對于票據管理工作來說,必須要真正落實我國政府出臺的與票據使用、管理相關的規定,根據本單位具體情況,制定完善票據使用、檢查制度和臺賬,主動樹立風險預防意識,通過有效的手段如對單位內部實施不定期抽查,發揮紀檢、審計等職能部門的監督管理作用,進而第一時間找出工作過程中存在的挪用、擠占專項資金的問題,確保單位內部資金得以有效利用。對于崗位設置而言,應當盡量避免一崗多職、混崗兼職的問題,要推廣實施崗位責任制度,明確各個崗位的具體職責,保證不相容崗位分離,各個崗位之間相互約束監管,從而防止出現崗位管理工作漏洞。
(五)提升事業單位管理人員整體素質
管理人員素質提升一般來說應當從加強單位領導對內部控制的重視程度開始,因為單位領導在單位的經營發展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所以要促進事業單位內部人員的整體素質提升,必須要讓單位領導人員主動形成內控意識,認識到內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之后再從提高財會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能力著手,開展好相關的培訓教育工作。比如說可以借助于開展好財會工作人員的繼續教育來促進其專業素質能力的提高,在提升專業素質能力的基礎上還應當促進相關作業人員職業道德的提高。另外還需要注意是,加強內部控制管理并非僅僅從外部著手,還必須要強調內部與外部力量的配合,最大限度的保證事業單位內部工作人員都能夠按章辦事,唯有如此才可以確保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國內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管理的建設與實施依舊處在初級階段,要真正地實現改革和完善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我們要避免急于求成,穩扎穩打地開展好各個環節的工作。相信通過政府各部門的參與和支持,在事業單位內部職工的全力配合之下,內部控制管理工作必然會得以有效開展,最終實現事業單位的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陳迪.淺析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應用與提升[J].財會學習,2017,(2):240-241.
[2]張葆暉.淺論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J].財會學習,2017,(2):242+244.
[3]師春芝.淺議基層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和建議[J].財會學習,2017,(2):251+253.
[4]楊榮.關于推進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相關思考[J].財會學習,2017,(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