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婷婷
[摘 要]國際商法是經濟類、貿易類專業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重要教學內容之一。相對于國外的考核方式,我國高校現行的考核形式較為單一,應進行改革。在平時考核中,安排既符合學生水平又能激發其自主學習興趣的考核內容;在期末考核中,采取考口試等多樣、靈活的考核方式,重點考查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采用科學的考核方式,能引導學生全面參與課程學習;通過學習、備考的過程,能全面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表達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國際商法;課程改革;考核方式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7)03-0133-04
一、從考核方式的角度進行課程改革
國際商法是調整國際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以國際商事關系為調整對象。它是一門綜合性、專業性較強的法律學科。國際商法不僅僅是法學院學生的必修課,隨著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和國際化”人才的趨勢不斷增強,國內多數高校將國際商法列為經貿類學生的必修課。通過對這門課程的學習,學生能掌握在日后從事經貿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與其專業相關的基本法律知識。為了使學生日后能勝任涉外經貿工作,國際商法的教學在中外合作辦學的經貿類項目中顯得尤為重要。部分中外合作項目不僅在國內高校的教學中安排了國際商法的學習,更是在學生到達國外合作學校之后安排更進一步的對該課程的學習。[1]
基于國際商法課程的重要性、復雜性及繁瑣性,國內外高校的教師、學者在授課或者編寫教材的時候都致力于選取最符合全球化時代需求、學生特點的教學內容,以期更好地實現教學目的。但在科學選取教學內容的同時,好的考核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科學的、全面的考核方式能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在教學、考試的過程中全方面地提高自身專業知識、表達能力和處理國際商法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靈活的考核方式可以引導學生更深入地參與課堂互動,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2]然而,我國高校現行的考核方式比較單調、枯燥,更注重于考核學生的理論水平,對學生的表達能力、處理問題的能力等綜合素質要求不高。在這樣的考核方式引導下,學生的學習、備考過程也顯得比較機械化、教條化。這與國際商法的實用性、靈活性不符。使得我們的學生雖然掌握了理論知識,仍然不能在實際工作中解決國際商法問題。結合部分外國高校的實踐,設計更為全面、靈活、科學的考核方式有利于解決上述困境。
二、我國高校現行主流考核方式
如上所述,國際商法不僅是國內高校法學院學生的必修課,也是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經貿類學生的必修課。然而,我國的高校教師很少針對這兩類不同的學生,量身設計符合學生知識背景的考核方式。而且,觀察我國高校現行流行的考核方式,不難發現國際商法的考核方式和其他的學科并無明顯區別。我國現行主要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時成績考核、期末成績考核兩種。其中,平時成績考核占比較輕,一般占最總考核成績的30%,剩下的是期末成績考核。可見,期末考試成績是我國現行考核制度的重中之重。
(一)平時成績考核
一般來說,平時成績考核又分為平時出勤情況考核和平時作業考核兩方面。在出勤考核方面,在授課的過程中,我國高校教師都會通過點名簽到的方式,考查學生的出勤情況并將該情況作為平時考核成績的一部分。從制度層面來看,我國高校大多設置了“缺席超過一定比例不允許參加考試”的制度,但在執行上卻不夠嚴格。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的制度允許學生以“生病”、“家中有事”等理由請假,證明缺席的“合法性”。這就像關上了一扇大門又開了一道后門,給學生提供了鉆空子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就是平時作業考核。在我國高校,每門課的平時作業次數不會太多,一般是一個學期布置一次到兩次正式的作業。在國際商法這門課,最常見的是教師按照講授的內容編寫教學案例并提出問題請學生課后書面回答。這是一種在法學學科教學中通用的平時考核方式,其優點是在不占用課堂時間的同時,引導學生課后復習已學過的知識并運用其來解決某些具體的實踐問題;其缺點是缺乏新意,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而且,在如今的網絡時代,很多信息都能輕松地通過網絡獲得,導致在有些情況下,學生無須自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就削弱了上述考核方式的預期效果。
除了給學生布置案例分析的作業,有些教師也會要求學生撰寫一篇關于國際商法的小論文。但受到本科教學水平以及學生專業的限制,要求經貿類本科段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學生撰寫一篇關于國際商法的論文并不現實。根據現代管理學的研究,難度過高的工作安排將極大挫傷組織成員的積極性,甚至導致組織的目標不能實現的后果。可見,考核的方式、內容必須符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有的教師將課堂提問的回答情況視為平時考核成績的一部分。這種考核方式是比較可取的,它在激發學生對學科重視的同時,迫使學生積極思考,自主找到某些問題的答案。它在強化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這與國際商法的實用性相符。但由于課堂時間的限制,該考核方式難以惠及全部學生。
(二)期末成績考核
我國高校主流的期末考核方式是閉卷筆試。國際商法筆試的題型跟其他的學科一樣,由客觀題(單項或者多項選擇)和主觀題(名詞解釋、簡答題、案例分析題、論述題等)組成。期末考試主要考查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輔以案例分析題來考查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中外合作辦學的經貿項目由于并不是針對法科的學生,因此,通過論述題考核學生綜合分析能力的情況比較少。
總的來說,現行考核方式太過刻板,過于注重學生的理論水平,對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考查不夠。在這種方式的引導下,學生的學習、備考過程也是比較刻板的。學生大部分精力放在記憶理論知識上,以求在筆試中能將課本上的知識“復制”到答卷上。這樣的模式雖然提高了學生的理論水平,但無法全面激發學生的表達能力、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等方面的能力,并不符合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和國際化”人才的要求。而且,在這種模式的引導下,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容易出現“臨時抱佛腳”的心理。
三、外國高校現行主流考核方式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法學教育也應當面向世界,廣泛吸取外國高校有益的經驗,以實現自我的不斷提升。[3]國際商法的教育教學更應如此。本文著重介紹歐洲大學針對這門學科的教育教學情況,為我國高校的教學改革提供可以參考的樣本。之所以選擇介紹歐洲大學的情況,原因主要有:以國際商事關系為調整對象的國際商法最早發源于古羅馬。隨后,歐洲的資本主義經濟的產生和發展為國際商法的發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條件。同時,歐洲有著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這些大學在教授國際商法這門課程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因此,為了開拓改革的視野,本文將簡要介紹部分歐洲大學尤其是法國公立大學這門課程的考核方式。
本文選擇介紹的是法國公立大學經貿類本科三年級的國際商法課程的考核方式(注:法國公立大學的學制為三年,大三是大學本科的最后一個學年)。之所以選擇介紹法國的高校,不僅是因為這些學校擁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經驗,更是因為它們的情況和我國的相類似。首先,通過前幾年的大學學習,中法兩國相同專業的學生擁有近似的專業背景知識;其次,在班級人數方面,通過前兩年嚴格的淘汰,法國本科第三年每個班級學生人數均保持在50人左右,這與我國的情況相近。
總的來說,面向法國經濟、貿易類學生開設的國際商法課程的考核也包括平時考核、期末考核兩方面。其中,法國高校更注重學生的平時表現,體現在平時成績占最終成績的50%。
(一)平時成績考核
法國公立大學的平時成績考核的內容是比較豐富的。教師注重考勤的同時也會設計多樣、多次平時作業來評估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
首先,在平時考勤方面。法國公立學校的教師也有嚴格考勤的習慣,一些更嚴謹的教師甚至將學生的證件照貼到點名冊上,慎防替人答到。在法國公立大學,教師們嚴格執行著“缺席超過三次的學生不得參加考試”這條紀律。學生們也清楚知道缺席的后果,明白任何理由都不能證明缺席的“合法性”。因此,學生對到校學習是很重視的。
除了平時的出勤情況,法國教師還會給學生布置作業。如果某一門課是該專業學生的專業主干課,學校會針對這門課程同時開設理論課和十人一組的作業課。在作業課上,教師會每一周都給學生布置作業,用交作業的方式替代點名簽到。學生每周必須交作業,但是教師只會選取最優的兩次成績的平均分作為平時的作業成績。這種持續的評估機制不但能保證學生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保有積極性,也引導著學生扎扎實實地學習,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有的教師甚至讓學生自主決定教師對哪次作業打分。這不但減輕了教師的工作壓力,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更重要的是,它激發了學生進步的欲望。
平時作業的形式方面,最常見的作業有兩種: 口頭作業,présentation (譯為“演講”,事實上是對某個具體的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將該看法口頭表達給老師、同學聽);書面作業,案例分析。這些作業有可能以團隊或個人完成的形式呈現。此處的案例分析類作業的用意與我國高校一樣,意在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口頭的“演講”作業則是針對一個教師指定的或學生自選的與課程相關的問題,開展的15分鐘的小演講。在此考核模式中,學生能掌握較大的主動性,激發并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及表達能力。在學生演講結束后,教師或者其他同學會針對演講的內容提問,這極大地鍛煉了學生的應變能力。有的時候,在國際商法的課堂上,教師會把這兩種作業結合起來。即以“圓桌會議”的方式讓學生向老師和其他同學介紹案例分析涉及的案情以及學生給出的答案。而教師并不僅僅針對學生給出的書面答案進行評分,而是更多地考慮學生現場口頭表達的情況和應變的能力。這樣的考核方式更接近學生日后的工作情景,引導學生不僅僅滿足于給出正確的書面答案。
(二)期末成績考核
正如上文中提到的,法國高校更注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表達的能力以及合作的能力,而這些素質也自然會成為期末考核的重點內容。這樣的要求體現在考核方式、題型設計等方面。
首先,在期末考核方式上,法國高校在考核法學課程的時候常用的考核方式包括筆試和口試兩種,其中筆試又分為閉卷考試和開卷考試。當考核的科目應用性比較強時,法國高校常會采取開卷筆試或閉卷口試的考核模式。
在開卷筆試的情況下,考生可以攜帶教科書、課堂筆記以及法律條文進入考場。在規定的時間內,考生使用上述工具獨立解決一些比較復雜的實際問題。這樣的考核模式更貼近現實的工作情景。畢竟在現實的工作中,勞動者并不需要記憶大量的理論知識,在信息化的時代,人們可以輕松地獲取各種專業知識,勞動者需要做的只是在規定的時間內利用好現有資源解決問題。
在口試的情況下,每個考生抽簽決定自己的考題,考題往往是一道簡答題。考生有30分鐘的時間,利用法律條文準備一個10分鐘左右的口頭答案。準備時間結束后,教師會聽取學生的答案,并隨機提問。這樣的考核方式對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應變能力以及表達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
至于國內高校常見的閉卷筆試的考核方式,在法國高校卻是很少應用到。即使教師選擇了閉卷筆試的考核方式,在題型和題量上與國內的高校也有明顯的區別。首先,在題型方面,法國高校法學類的考卷一般沒有選擇題、判斷題等客觀題,幾乎都是主觀題。其次,在題量上,法國高校試卷的題量要遠小于國內的題量。一般的閉卷考試只包括五道以下的主觀題,有的時候甚至一門課只考一道主觀題。這就要求學生全面仔細地復習學過的內容,不存在“這道題不會,做另一道題也能拿分”的僥幸心理。
四、中外教學之比較及改革建議
比較中外考核模式,我們不難發現,我國現行考核模式過分注重對理論知識的考查,考核形式比較單一,對學生的運用能力、應變能力、表達能力的綜合培養做得不夠。為了更好地適應新時代高校改革的要求,培養出符合時代需求的人才,我們應從根本上改變觀念。重新認識考核的目的,調整考核的重點。
首先,要認識到考核的目的不僅僅是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反饋教學質量,更要認識到科學的考核方式對學生的激勵和引導作用。教師只有認識到考核方式的激勵和引導作用才能自主調整考核內容和方式,用多樣的、漸進式的考核方式引起學生對學科的重視,保持學生的學習激情,并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多種素質。其次,調整考核重點內容。在高校持續擴招的今天,大學生的就業情況卻并不令人滿意。其中一個關鍵原因是高校教授的知識、著重培養的理論能力并不是社會最期待勞動者具備的能力。因此,高等教育應跳出傳統的理念,轉變只重理論的做法,積極探索對學生運用能力、表達能力、應變能力的培養,并將這樣因素作為考核的重點加以評估。
在調整總體思路的同時,我們也可以從平時考核以及期末考核兩方面調整考核的模式。
(一)關于平時成績考核方面
1.嚴格考勤
關于出勤情況考核,我國高校基本都會規定當缺席超過一定的課時便不允許參加考試。但是,該規定大多不會被嚴格實施。而且,實施的過程中也允許學生通過請假等方式“合法”的缺席。這種執行方式不利于引起學生對學科的重視。尤其是經貿類的學生,國際商法并不是傳統意義上商科的內容,如果教師不能有效引起學生對學科的重視,教學的效果會大受影響。因此,建議教師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嚴格考勤并提高考勤占總分的比例。
2.采取多樣化手段,增強平時作業強度
持續的、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的平時作業能引導學生堅持學習。但過于單一的作業形式容易讓學生厭倦,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在課程的不同階段設置多樣的平時作業,采取口頭作業、書面作業、個人作業、團體作業等多種不同的形式,不斷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致。例如,整個課程中,安排學生在每一堂課前進行一個10分鐘左右的小“演講”。具體到國際商法這門課程的教學,教師可以結合學生所在的中外合作辦學中學習的方向,要求學生介紹相應的外國法律規定并與中國的法律進行比較。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自學,使其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并培養其表達能力。在學期中,布置多次個人完成或者團隊合作的書面作業。正如上文所提及的,教師還可以采取將書面作業與口頭作業相結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模擬工作場景。在引導學生學習的同時,為其日后的工作提前做準備。
(二)關于期末考試考核方面
上文中提到,高校教師應順應時代的需求,轉變觀點,調整期末考核的重點。將重點放在對學生應用能力等綜合素質的考核上來。與此同時,在期末考試的形式、題型上也應有所調整,特別是在中外辦學的項目中。這些項目的學生到達外方學校后,不能很快適應外方的教學,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外考核的方式、題型不盡相同。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日后的學習,中外合作辦學的教師應適當采用國外的考核模式,讓學生提前了解日后可能要面對的考核,更快更好地融入當地的學習中。在考核類型上,我國高校學生習慣于筆試的考核方法,對國外流行的口試考核方式、開卷的實戰考核方式幾乎沒有經歷過。合作辦學的教師可以根據對方學校的情況和要求,適當在教學、考核中引入外方特有的考核類型。在題型方面也是如此。如果該項目的外方有著與我國不同的、有特色的考核題型,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向學生介紹這些題型并在考核中給予體現。
五、結語
中外合作辦學的教師在教授國際商法時,應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外方學校的具體情況,采取科學的、多樣化的考核方式,以保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日后將要面對的考驗。
[ 參 考 文 獻 ]
[1] 付五平.非法學專業“國際商法”課程教學改革理論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4(23):16-17.
[2] 趙明,陳青青,王尚.從高校出題角度論學生考核方式的改革[J].文化教育,2011(11):25-26.
[3] 張文顯.法學教育[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50-51.
[4] 宋愛軍,余環虎.多層次實驗體系教育模式的研究[J].大學教育,2012(8):17.
[責任編輯:劉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