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艷
摘 要:數學是小學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學科,數學又是一門應用性和理論性比較強的課程,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相連。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教育事業也得到迅猛發展。如今,在新課標下,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需要合理的運用生活情境展開數學教學,并結合學生的特點合理制定教學方案,關注學生的情感變化,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關鍵詞:生活情境 開展 小學數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1(a)-0000-00
在新課標下,教師合理的運用生活情境展開數學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積極性,還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認識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運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意義
(一)對傳統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思考
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很多小學數學教師都在采用傳統教學模式,但是隨著課程的不斷改革,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日益凸顯出來。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下,教師和學生的地位不是平等的,教師是高高在上的,教師是教學的主導。雖然小學生的心智還不夠成熟,但是小學生也有自己的思想和喜好,但是很多教師認為小學生還不懂事,教師必須具有絕對的權威,這就導致灌輸式教學模式的產生,教師在不結合學生特點的情況下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學,生搬硬套,這必定會降低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積極性。除此之外,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教師不是給予引導,而是一味的責怪學生上課沒有認真聽講,對于一些數學概念的背誦,教師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即可,學生根本不理解數學概念的含義,也無法應用所學知識解題,課堂教學質量較低,甚至導致部分學生產生了厭學的心理。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下,數學教師根本不進行課前準備,在開展數學教學時完全按照教材內容進行講解,一節課都是照本宣讀,而且講解的速度比較快,不顧及學生的感受,一些數學基礎比較差的學生根本無法理解教師所講解的,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的一點也不扎實,學生也沒有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二)運用生活情境創設教學問題
隨著新課標的改革,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必定也要發生變化。要想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教師就必須詳細分析數學教學中出現問題的原因,并有針對性的采取解決對策。在新課標下,教師需要合理的運用生活情境為學生營造課堂氣氛,關注學生的情感變化,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上,數學教師需要給學生足夠的空間,鼓勵學生去主動探索,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可以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教師的引導也要把握時機,在學生剛遇到問題時,教師不要主動去幫助學生,而是讓學生自行去探索,去研究,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如果學生在探究后還是沒有答案,這時教師可以給出指導性建議。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運用生活情況合理的為學生創設問題,并鼓勵學生主動回答問題,增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二、運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對策
(一)讓教學更貼近生活
事實上,數學學科就是源于生活的,所以小學數學教學貼近生活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穿插一些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增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也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熱情和積極性。但是,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在穿插案例之前教師必須保證學生基礎知識掌握的比較牢固,并對所學知識進行整合,構建知識體系,這樣學生才能用所學知識去解答案例題。在開展數學教學之前,數學教師必須備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問題。
案例:教師在講解“兩步計算”這一知識點時,就為學生列舉了一個生活中的案例。教師首先問學生:“我們在商場采購了很多食品,比較重,我們坐車回家吧!”學生回答:“好的。”教師讓班級內的學生扮演乘客,學生們紛紛演示上車和下車的動作,在學生演示完成后,教師問學生:“大家看下,車上原本有多少人?到一站后下去了多少人?又上車多少人?”學生回答:“車上原本36人,下去8人,又上車12人。”教師接著問:“那么,現在車上還剩下多少人?”學生可以自行展開討論,并用式子表示出來。在學生討論完成后,學生說:“36-8=28,28+12=40,那就說明車上應該還剩下40個人。”教師為了讓學生理解兩步計算,教師會按步驟 讓學生來分析,教師問:“36-8=28是代表什么呢?”學生回答:“代表8個人下車后,當時車上還剩下28人。”教師又繼續問:“那28+12=40代表什么呢?”學生回答:“后來又上車12個人,加上后上車的人數,車上一共是40個人。”
教學評價是小學數學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在教學評價中,教師不僅要對學生的學習結果展開評價,更應該注重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展開合理評價,多鼓勵學生,減少批評性的語言。
(二)營造優越的教學環境
教學環境對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有很大影響,要想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教師必須運用生活情境為學生營造優越的教學環境。教學環境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硬件環境,主要是指教學設備的配備。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多媒體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學校必須加大購買多媒體設備的資金投入,為小學數學教學提供物質保障。二是軟件環境,主要指教師為學生提供的思考環境。事實上,學生身邊很多生活實例都與數學學科有著緊密聯系,學生要不斷積累生活經驗,開拓眼界,注重知識聯系實際,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運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已經成為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關鍵環節,也是不可或缺的環節,合理的運用生活情境可以把學生帶入到情境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在新課標下,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對于小學數學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數學教師必須定期參加專業化培訓,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對生活情境的運用有合理的認識,并提高自身接受新知識和新事物的能力,開拓眼界,這樣才能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滿足小學數學教學需求,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三 結語
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很多小學數學教師都在采用傳統教學模式,但是隨著課程的不斷改革,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日益凸顯出來。隨著新課標的改革,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必定也要發生變化。要想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教師就必須詳細分析數學教學中出現問題的原因,并有針對性的采取解決對策。在課堂上,數學教師需要給學生足夠的空間,鼓勵學生去主動探索,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運用生活情況合理的為學生創設問題,并鼓勵學生主動回答問題,增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數學學科就是源于生活的,所以小學數學教學貼近生活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穿插一些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在開展數學教學之前,數學教師必須備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問題。教學環境對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有很大影響,要想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教師必須運用生活情境為學生營造優越的教學環境。
參考文獻
[1] 柯惠紅. 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 教育教學論壇,2012,01:144-145.
[2] 付云娟. 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 教育教學論壇,2013,07:90-91.
[3] 趙明. 淺析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3:110-112.
[4] 李本芳. 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 科教文匯(下旬刊),2013,09: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