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尚昆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是關鍵。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說:“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這句話強調了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任何習慣的養成都有一個過程,需要持之以恒,培養學生的寫作習慣,提高寫作能力也是如此。寫作習慣有多個方面,我側重培養學生以下幾個方面的習慣。
一、培養積累的習慣
1.培養學生寫日記的習慣。俗話說:“三天不練手生。”每天寫日記,日記可以寫一個人或一件事,也可記一周的人和事,但強調要真實,一定要是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新課程提倡學生:“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意的表達。”而日記最大的特點就是讓學生走進社會,走進自然,讓學生去挖掘生活中取之不盡的素材,寫日記是能最大限度實現課標要求的有效途徑。
2.培養學生寫讀書筆記的習慣。讀書筆記可以是對閱讀中優美的詞句段進行摘抄,也可以是對書中涉及的人和事進行點評,還可以是讀書心得體會。教師要從學生的視野、角度、情感出發對學生讀書筆記進行指導,讓讀書和寫作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部分。
3.要求學生每周背誦一首古詩詞,或一句名人名言,或一段話。先要求學生完成本期教材要求背誦的內容,然后再拓展。
積累積累再積累,長期下來,寫作就會言之有物,論之有理,何愁作文無話可說呢?
二、培養擬寫作提綱的習慣
培養擬寫作提綱的習慣,目的在于培養學生:(1)審題習慣,要對所給題目、材料反復思考,不能“下筆千言,離題萬里”。(2)構思的習慣,要對文章有全面的思考,做到沒有明確的寫作主題不動筆,沒有明確的提綱不動筆。(3)選材的習慣,養成精心選材,不能想到什么就寫什么,一定要有所取舎,做到圍繞中心選材。
對這三個習慣,我始終貫穿在教學中,每次學生作文,都要不斷地強調,讓學生有意識地訓練自己。要求學生做到:每單周寫一篇大作文,內容根據每期的教材來定,學生必須寫出書面提綱,提綱內容包括:作文標題、寫作目的、段落層次、每段所選材料,首尾兩段要寫出來并進行反復思考、推敲修改。
三、培養修改的習慣
培養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習慣。葉圣陶先生說過:“文章要自己改,學生只有學會自己改的本領,才能把文章改好。”新課標指出:“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修改是寫作的繼續,是一種更高級的寫作,好文章是改出來的。
1.指導學生用規范的修改符號進行修改。不管是教師批改,還是學生自批自改或互批互改,都使用規范的修改符號。
2.指導學生自批自改。
3.指導學生互批互改。
在指導培養學生修改習慣中,我學習其他語文名師的方法并結合學生實際,擬定了《作文修改符號表》《作文自改要求》《作文互批互改及評分標準細則》。經過幾個年級的實踐,學生寫作能力有明顯提高。
四、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好的書寫令人賞心悅目,要求學生寫作時認真書寫,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做到書寫整潔美觀。對行文格式、文字、標點等文字符號都要按要求嚴格規范地書寫,這樣才會養成嚴謹的寫作態度。
以上所說的寫作習慣,只是寫作習慣培養的一部分,還有很多習慣和能力要在寫作訓練中培養,并且和以上習慣一樣,要貫穿在整個作文寫作訓練的過程中。在培養學生寫作習慣訓練時,我主要的做法是:
1.寫好訓練計劃。每學期開學時,根據每學期訓練重點的不同,結合學生實際,有重點、有針對性地擬定本期作文訓練計劃并告之學生。
2.訓練寫作習慣做到持之以恒,有布置,有檢查,有指導。針對學生發展的不平性,進行個別指導,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3.訓練寫作習慣落實在每次作文的批改中。我主要采用了面批和學生互評互改的方法。雙周就主要是學生分組互評互改,并借鑒了魏書生老師的(《培養學生批改作文的習慣》)方法,這里就不一一細說了。面批,一學期每個學生至少輪一次,面批時,對本次作文訓練的重點要進行特別的指導,具體指出學生的優缺點,便于學生在小組互批互改中幫助指導其他組員。
4.每周用一節課進行作文指導。單周寫作前指導,明確訓練目標、要求;雙周進行作文講評,指點得失成敗,提出改進的方法。
5.指導學生對作文進行歸納整理。每學期完,大小作文有20多篇,指導學生利用假期編作文集,自己給作品集擬名,請同學給作品集寫序,自己寫后記。組織學生對作品集進行展覽評比,對優秀作品給予獎勵。
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文習慣,要師生共同努力,要有計劃性和科學性的訓練,實踐證明,只有這樣,我們的作文教學才能切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