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鳳
摘 要:你是學生,就要清楚老師上課所講的內容;你是工人,就要知道廠長要你干什么;你是軍人,就得明白上級的命令;你是老師,就要傾聽學生的心聲……總之,不論你從事什么職業,也不論在何時何地,都必須學會傾聽。
關鍵詞:學生;傾聽;創設情景
很多人都認為學語文是為了考試,其語文水平可想而知。認為語文不過是由發音、語、法、句子、詞匯、作文、閱讀組成的,認為只要學好發音、語法、句子、詞匯、閱讀、作文,就能學好語文,事實上,如果為達到有效的交流的目的,比語文的發音、語法、句子、閱讀、作文更重要的是掌握語文學習的正確方式、方法和技巧,也就是說,學生聽的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
學生聽的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是,卻是提高成績最快的。所謂的“不是一蹴而就”是說不是聽一天兩天課就能提高成績的,更不是聽一篇兩篇文章,就能提升能力的,而是要經過反復長期的練習,才能出現明顯的進步。所以聽的訓練就尤為重要,反復地聽、反復地學,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成績,一般說來,要提高語文成績,就應該經常聽,特別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更應該學會聽,只有學會傾聽,才能夠明白語言表達的意思,才能夠知道別人要表達的中心,才會把握作文和閱讀的中心,低年級的學生,要經常聽故事、聽美文,不要求聽懂,聽到就可以。在選材上,可以選生詞多的文章,也可以在路上聽,在睡覺時聽,天天傾聽,就能找到別人表達的中心,就是能夠聽出詞語的結構和感覺,甚至可以感受到他的重讀表達。詞、句用心去聽,用心去體會,這種方式不要求對細節的理解,而是求對文章內容理解。聽前需要認真閱讀給出的提示,找出規律性的詞語,在聽的過程中感受詞匯的閱讀情感、文章的閱讀重點,在聽完后,針對所聽的內容,可以回答文段的有關問題,及時反饋文章中的信息。所以,聽的訓練,對閱讀作文等方面的提高尤為重要。
隨著語文教學的改革,教學的時候,教師要更加重視學生聽的能力,讀的能力已經文化知識方面有所培養,在語文教學中,怎樣使學生學會傾聽?要設計好的教學情境,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只有很好地設計情境,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調動起來,才能使學生更加認真地去傾聽,更好地進行課堂學習,不斷地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課程效率。為了更好地使學生傾聽,就要更好地設計情境教學。今天的教育,非常重視學生興趣的啟發,把學生的思維調動起來,從而引導學生更好地思維,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深入情境設計的環境中去,對課堂的理解會更加深刻,簡單地說,調動學生的傾聽能力,就應加強情境教學,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和生活結合在一起,本身也比較生動,能夠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出來。在情境教學中,要想調動學生的傾聽能力,就要講得生動一些,這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目標,若是僅進行文字的學習,便會比較枯燥,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也很難調動起來,學生就會厭倦,所以,他們就不再細致地去聽。而通過進行情境教學,能夠更好地進行情感氛圍的營造,能夠讓語文課堂更加地生動,教學如果比較生動,學生的興趣和學習效率也會有明顯的提高,對文章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刻。通過情境教學能夠拉近學生和生活以及生活與自然之間關系,更好地和作者產生共鳴。所以,傾聽能力的培養是學習語文的重要工具,要在語文教學中注意情境教學。自主性也是非常重要的,通過這樣方式進行語文教學,教師往往扮演了引導者的角色,不再是一味地填鴨式講述,情境的設計,應讓學生更好地去傾聽,更好地去思考,這樣學生的主動性才更加容易被激發出來,學習效率也會有明顯提高。
小學生年齡比較小,注意力也比較分散,通過故事和扮演教學,設計情境,能夠很好地將學生的特點利用起來,能夠讓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能夠更細致地去傾聽。此外,學生在扮演角色的時候,還能夠更好地將自己的特長發揮出來,學生能夠在小組合作中成長,學會去傾聽別人的語言,傾聽別人所表達的意思。學習的時候就會更加投入,在這樣情景縈繞的時候,學生理解人物的能力、理解文章的方法、掌握寫作的技巧就會全面而深刻地提高。
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們要創設情景,訓練學生的傾聽能力。比如,有一個游戲叫傳話,就是由老師說給第一個同學一句話,依次往下傳,看看傳到最后是什么結果,這實際上就是訓練學生的傾聽能力,孩子都不希望笑話出在自己身上,他們就會認真去聽,能力就會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紀俊英.讓學生的耳朵豎起來:淺談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學習(上),2012(10).
[2]侯月琴.淺談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J].小學青年教師,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