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煒
摘 要:文中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與思考,對當下作業布置中存在的問題展開探討,提出了一些改進方法,期望能夠以此來提升學生作業的有效性,減輕學生的課業壓力,使學生更好地鞏固知識,提升能力。
關鍵詞:統一把關 總量控制 作業分層 聯合作業 互聯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1(b)-0161-02
布置作業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合理科學地布置好作業也是展現教師專業水平的技術活,特別是現如今小學階段強調少考試少留書面作業,而初中高中階段又馬上恢復往日模樣,月月考天天做門門練,學生每天必須完成太多作業,所有中學生都讓堆積如山的作業壓得喘不過氣緩不過神,生氣頓失郁悶難堪,如此這般因循往返,何談反思探究?何談自主創新?過量作業已經成為一個面目可憎的殺手,挫傷了學生的想象思考,甚至是壓垮學生未來的一切,成了新時期培養發展學生的一只攔路虎。因此,教師如何科學合理地布置好作業已經是必須研究的一個大課題,筆者就此談幾點看法。
1 重構作業內涵,樹立自主反思合作創新的三維作業觀
做正確的事比把事做正確要好。樹立以人為本的新作業觀尤為重要?!白鳂I”一詞《辭海》中將其定義為:“為完成生產、學習等方面的既定任務而進行的活動。”把完成學習任務的作業分為課堂作業和課外作業兩大類,是檢測學生是否學會了課上的知識點的一種方法。目前很多老師還把課后作業當成老師證實自己教學工作重要性的標志,大刷存在感,仿佛布置得多就重視程度高,練習得多就一定理解鞏固得深,一時間教輔資料一大堆課外作業滿天飛,把課堂作業也推后到課外練習中,不管學生是否做得完、是否有必要,用練習擠占思考,用海量習題來強化內化質量,造成了超限反應,最終導致厭學死學,這還是走考試做題的老路,不尊重學生的本體需要,與新課標的三維目標達成相去甚遠?,F在的培養方向要求學生具有更加高水平的自學反思能力和發散創新能力,作業的內涵也必須拓展多維,不能一刀下去全班劃一,不能簡單隨意照單全收全員布置,應該樹立讓所有人在所有時間都有所分別、有所選擇、有所期待、有所進步的分層作業觀。
2 課外課內算好時間臺賬,布置好作業就必須首先打贏時間翻身仗
馬克思說:“一切節省,歸根到底都歸結為時間的節省。”學生作業最受人詬病的就是量大質低,耗費了太多時間,中學生基本天天要做作業到十一二點,大大擠占了學生的休息時間,從而窒息了學生的自主思考和創新。算好時間賬就是要用好每一秒不拖沓一分鐘,濃縮過長的作業時間,先期預算各科作業的時間總量把關質量,把每個學生從超限過度的疲憊苦累中解放出來。特別是初中高中階段,完全陷入了題海戰斗的汪洋,每天每科都有作業,每科都有好幾種作業,完全沒有一個全局的總賬,沒有教研組或班級的統籌把握總量控制,多科作業總和量大大超越了科學時間(2~3 h),把學生累死累活在完成基本練習上,因此應該以年級班級為單位建立各科作業聯系統合機制,互通有無,統籌規劃時間在合理水平上,該合并的合并,該取舍的取舍,有效實現重點突出總量控制,避免多科作業疊加超限,這個十分必要。聯合作業就是一個很好的介入手段?,F在的作業各自為政、各自為戰、 各科不照管,而很多作業就需要多課聯動協同發力才能取得最佳實踐效果,以年級班級為單位開發聯合課程,布置聯合作業,才能有效地打通這些壁壘隔膜,真正讓學生暢游在知識的海洋感受知識的魅力。
3 當堂檢測把好評價關,前置練習預習,提高作業的自主效率
新的高效課堂反對滿堂灌輸,注重學生合作展示,要求重點內容當堂練習展示,力爭檢測堂堂清日日清,這也是很好的課堂作業檢測的手段,也是把以往課后作業中的練習鞏固部分前置到課堂中,把學習的遷移落實到學生身上,把更多的課外時間留給學生預習思考和探究。一定要課堂能練習掌握的作業,當堂完成展示點評,不要拖沓到課外,已經在課堂內化理解的習題練習,不要重復布置在課外作業中,不必要非得本本都寫空空填滿,只布置重點難點,只做不會的,不做做對的,擠出作業里的重復部分、重疊題目。給預習騰出時間空間,給思考反思自主創新留出地方。
4 分層分類布置作業,增加學生選擇權。注重質量,關注個體差異,發揮主體能動性,作業讓每位學生都能“跳起摘桃子”
有效科學的作業布置歸根結底鞭子還是要打在學生身上,依靠學生來自主完成。 作業的量大質劣根子還在作業的統一布置上,都是整齊劃一不求一一對應,面向全體不考略個體差異上,而人的學習水平智力條件非智力水平恰恰千差萬別,為了照顧大多數,或者準確地說,為了促進學困生進步,作業總是以最短的那一塊板子為標準為布置作業起點基點,大部分作業內容完全是差生拖著中等生和好學生后腿齊步走的過程,千里馬吃不好也得耐著性子差生讓壓跨只有放棄。身心程式語言學有個規律:凡事都應該有3種選擇,有多重選擇的內容學生才會有主動選擇符合自己需要的積極性。同時筆者也贊賞贊科夫的高難度、高速度的教學原則,高看學生一眼,抬高作業難度廣度一步,布置作業也應該如此:應該賦予學生選擇權,對作業內容進行二度創作,精分細作作業內容,分層布置,會做的可以不做,鼓勵做那些要思考、要發揮難的加分作業。按照學情水平把學生分為快中慢三組,每組提供練習拓展提高三類各一道練習題供學生選擇,每類學生只做三題即可視為完成作業,愿意多做的,或者升艙做高級組題目,表現優異的可以發作為下次少做免做作業的代幣券,通過“跳起摘桃”自己選擇的策略,提高主動作業的積極性,讓每個人都有進步。
5 利用好互聯網+作業,實現大數據大作業,集合集體智慧和創造力
互聯網打開了知識的潘多拉魔盒,也豐富了學生作業的過程和思路,作業幫等軟件可以給出所有習題的答案,而現在學生的學習基礎的起點很高,對計算機的使用也非常常見,因此應該借力使力,多布置與生活相關的研究性作業、拓展性作業和實踐運用性作業;讓作業照進現實,走進生活,關乎每個人自身的興趣愛好;以問題為導向發揮互聯網的大數據作用,實現課本知識紐帶下學生與電腦的人機對話。學校應該建立作業布置發布檢測批改的大數據平臺,建設分層作業題庫,富集易錯題、經典題、難點題,拓展啟智題等特色作業項目,供老師做參考,方便學生好選擇;學生應該能夠在平臺上與老師同學交流互通,發布自己的感想經驗,貢獻自己的方法技巧,那么作業真得就起到檢測運用指導生活實踐的大作業的功用,這種鮮活起來可以生長的作業才會煥發更加強大生命力,大家的互動交流就會派生出集體智慧,而大數據就可以很好地保存傳承這種作業資源大眾智慧。如此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主體現實需要,賦予學生選擇權利的布置作業模式,也才能達成我們布置作業的初心愿景,那就是促使他們的獨立思考,讓他們學會學習、學會自學、學會生活,這當然是我們都樂見的全贏好事。
作業無小事,它是學生的頭等大事。作業需精要,不能成了機械沉重的包袱,它制約著學生課外生活的品質內容,作業也是無形的手,另外一個指揮棒,影響著學生自主學習的效率水平,因此教師布置作業應該慎之又慎唯精唯實,科學合理,起到它應該有的推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包時興.新課標下初中科學有效性作業布置與評價探析[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2(14):46-47.
[2] 韓立福.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行動策略[D].首都師范大學,2012.
[3] 唐賢.淺談初中數學作業布置的有效性[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3(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