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鳳娟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不斷推進,教學理念不斷更新,單一的教學方式已經(jīng)不再符合課程標準對語文閱讀教學的要求。因此,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了解學生的學習背景,以學生為本,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問題,多利用啟發(fā)式提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閱讀內(nèi)容,從而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提問;思維;教學目標;閱讀核心;學生思路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06-0014-01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教師要確立適應社會發(fā)展和學生需求的語文教育觀念,要精心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重視啟發(fā)式、討論式教學,啟迪學生智慧,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這就要求教師要以學生為本,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問題,通過巧妙的課堂提問,為學生和閱讀文本之間構(gòu)建有效的認知通道,讓學生走進閱讀文本,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技巧,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開啟學生思維之門。
一、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閱讀問題
課程改革以來,強調(diào)教師的教學設計要圍繞教學目標展開,而教學目標是教師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成的結(jié)果,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因此,設計閱讀問題時,教師不能脫離教學目標,應一切以教學目標為主展開閱讀教學,把握好目標性原則,精心設計難易適中、簡潔明了、目標明確的問題,以期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例如,教學《負荊請罪》一課第二幕時,本次的教學目標有兩個:一是揣摩文中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體會藺相如顧全大局的品質(zhì);二是想象當時的情景,給學生分角色,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之后,我提問學生:“通過第二幕的學習,趙國大將軍廉頗給你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你們覺得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我的語音剛落,學生紛紛舉手欲答,有學生回答道:“我認為廉頗是個目中無人、高傲自大的人?!睂Υ?,我接著問:“還有不同的想法嗎?”另一個學生回答道:“我認為他是一個知錯能改的人?!睘榱斯膭顚W生積極思考,我對兩位學生的回答表示肯定。為了引出本文的中心思想,我再次提問:“你們認為藺相如是真的害怕廉頗嗎?”有學生回答道:“我認為藺相如并不是害怕廉頗,藺相如注重以和為貴,是以國家大局為重的臣子?!薄ㄟ^這些問題,我引導學生對文中的人物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主旨的理解。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學目標是根本,教師要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問題,注意啟發(fā)誘導。通過學生的回答,一步步引導學生深入分析教材,理解課文主旨,不斷拓展思維。
二、緊扣閱讀核心,把握閱讀提問關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感受,有所感悟和思考,但要防止逐字逐句地過深分析和遠離文本的過度發(fā)揮?!边@就要求教師要了解閱讀文本的重點與難點,緊扣核心設計問題,把握閱讀文本的關鍵,啟發(fā)學生思考,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例如,教學《二泉映月》一文的第五自然段時,由于這段是本文的重點,我緊扣本段的核心,提出問題:“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用心品味這段文字,聯(lián)系阿炳的人生遭遇,在文中找一找有哪些描寫樂曲的文字與其相呼應,談談自己的感受?!蓖ㄟ^這一問題的設計,將文字與主人公的內(nèi)心世界進行有效對接,讓學生透過段落中的文字,細細品味《二泉映月》的凄美,走進主人公的內(nèi)心世界。這樣一來,學生對本段的理解就更為輕松,本段的教學重點也化難為易了,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又可以提高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
三、了解學生思路,適時抓住提問時機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要重視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體驗和理解?!庇捎趯W生是閱讀的主體,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實際的閱讀理解情況,適時地對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幫助學生梳理思路,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例如,教學《牛郎織女》一文時,我了解到學生對王母娘娘這一人物的認知差異比較大,如有的學生認為王母娘娘不顧情面、心狠手辣,有的學生認為王母娘娘秉公執(zhí)法等。如果教師對學生的認知不加以疏導,任憑學生自由發(fā)揮,學生的閱讀思維將不能得到啟發(fā)。于是,我順著學生的思路提問:“有同學認為王母娘娘秉公執(zhí)法,那么其中的‘法代表什么意思呢?”通過問題,我將學生的思路引導到反思天庭的制度上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閱讀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要以學生為本,給予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但是也要了解學生的閱讀思路,在恰當?shù)臅r機提出合適的問題,引導學生理解本文內(nèi)容,拓展學生的思維。
總而言之,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心理,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文本核心,提出高質(zhì)量的問題,加深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實現(xiàn)教學目標,拓展學生的思維,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責編 藍祝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