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成英
(湖南省沅陵縣清浪鄉九年一貫制學校)
摘 要:地理是一門實踐性及地域性較強的學科,它主要研究地球的環境以及人類的主要活動,而在地理學科中占有無可取代的重要地位的是地圖,它是最形象、包含內容最豐富的地理教學材料。教師想要教好地理,學生想要學好地理,就必須教好、學好地理識圖。重點探討了提高地理地圖教學的效率,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地理識圖,促進地理學科教學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地理地圖教學;識圖能力;有效策略
地理具有綜合性、實踐性的學科特點,其同時兼具自然科學及人文科學兩種性質。該學科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綜合分析能力以及較強的識圖能力。地理教師要重視地圖教學,才能更好地開展初中地理教學。
一、識圖能力的重要性
地理學科的教材中,圖片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其在地理教學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必須有較好的識圖能力才能對地理問題進行分析,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也離不開地圖,地圖與生活息息相關。地圖是最形象、最豐富的地理材料,它是學生進行地理學習最主要的方式,也是地理學獨有的特征。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是地理教學的重中之重,也是檢驗學生地理學習效果的重要標準。歷年的地理考試都有著“無圖不成題”的特點,因此,學生具有較強的識圖能力對其地理考試成績有著很大的幫助。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地圖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越發得到廣泛的運用,學生具有較強的識圖能力也越發具有現實意義。地理知識基本都存在于地理圖片中,學生有了較高的識圖能力,才能更快、更高效地掌握地理概念及知識。
二、地圖教學的步驟
地圖教學整體分為三個步驟:
第一步為識圖,即幫助學生熟悉地圖的分類,使學生能夠在不同場合、問題中選擇、使用正確的地圖。地理學科中有著諸多類型的地圖,如,地理分布圖、等值線圖、統計圖等。教師要逐步讓學生認識不同類型的地圖,再開始教授學生識圖的方法,如,在教授統計圖的識圖方法時,先讓學生明確圖標以及圖例,再看圖的內容。再如,教授等值線圖的識圖方法時,先讓學生找到等值線,再觀察線的疏密、形狀以及排列方向等,最后根據這些信息獲得地理事物的分部特點等。地理教師在日常教學時,要有意識地讓學生熟悉世界上著名的高原、山川河流、主要國家以及我國主要省份等,使學生做到心中有圖。
第二步為讀取信息,即幫助學生進行地圖分析,獲取地圖中包含的信息。首先,讓學生明白地圖反映的大致內容,是天氣圖還是地形圖等;其次,讓學生讀圖例,明白地圖中每個符號的含義,這一步能夠有效幫助學生進行地圖內容的解讀;最后,做好一切準備工作后,開始分析地圖,分析地圖的方法有多種,如,有序讀圖法、比較分析法、歸納法、地圖填注法等,學生綜合使用這些方法進行地圖分析,獲取地圖中包含的內容。如,學生進行亞洲氣候圖的分析時,首先要看清標題,明確地圖的內容;其次看圖例,明確不用顏色代表的不同氣候;最后按照空間順序法確定亞洲的氣候類型,比較分析得出亞洲分布最廣的氣候類型為溫帶大陸性
氣候。
第三步為圖文轉換,即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使學生熟練做到圖圖互換、圖文互換、文圖互換、圖表轉換等。圖文轉換能夠讓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形成地理概念的理性認識,同時通過識圖認識到一定的地理規律,從而找到地理概念的內部聯系,更好地進行分析歸納。
三、多媒體在地圖教學中的作用
多媒體在地理地圖教學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其能夠直觀形象地展示各種地圖,并能夠將多個地圖一起展示,方便學生進行比較,幫助教師更好地進行地圖教學。教師在利用多媒體進行地圖教學時,要注意選擇適合的素材,將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
教師在使用多媒體進行圖片展示時,要配上相關的文字說
明,將多媒體技術與傳統板書相結合,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利用板書傳達文字信息,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全面地收集信息,展開全方位的思考,也能讓學生更準確地記憶地理概念。教師要把握恰當的時機進行圖片展示,在講解某一地理概念時,應先展示圖片,再引導學生對圖片進行分析研究,使學生通過自主鉆研掌握地理概念,這樣能夠使學生的記憶更牢固,也能鍛煉學生的分析能力。教師還可以充分使用動態課件幫助學生更好地提高識圖能力,動態課件可以將抽象化的地理概念形象地表現出來,可以展示地理現象的發展過程,突破地理教學在空間上的局限性。
地理學科教學中,地圖教學尤為重要,學生只有具備一定的識圖能力才能更好地進行地理學習,才能在生活中的關鍵時刻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教師進行地圖教學時要分步驟、按順序進行教學,才能使學生更有條理、更有效率地獲取圖片中的內容。此外,教師一定要充分發揮多媒體設備的重要作用,提高地圖教學的效率,豐富地圖教學的內容,使學生更高效地獲得識圖能力,更好地進行地理學習。
參考文獻:
[1]范麗霞.論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2011(4).
[2]匡艷霞.淺談初中生地理讀圖能力的培養[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6(2).
編輯 高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