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霞
(青田臘口鐵資中學教育集團)
【案例背景】
周甜(化名),女,11歲,身高158cm,住校生,父母離異,爸爸幾乎不關心她的生活和學習,平時和奶奶一起住,奶奶年紀大,也不太管她。孤獨冷漠,不喜歡集體生活,不會關心別人,不善于與他人相處,經常惹事,愛講話,愛和同學吵架,并且上課不愿意發言,也不按時完成作業,有時甚至裝作生病不來上課,所以成績也比較差。更令人驚訝的是,作為一個女孩子卻常常和男生打架。
【案例描述】
在一次主題為談談“我們班的新同學”的班會課上,我了解到周甜平時特別不愛講衛生,身上經常比較臭。我以讓她幫我拿書的理由把她叫到辦公室,然后和她溝通。
“××,你在家衣服是誰幫你洗的?”我關心地問。
“我自己洗的。”她輕聲回答。
“很不錯哦,比班上很多同學都厲害哦。”我夸獎她。
“但是奶奶說我洗不干凈。”她有點不好意思地說。
“我覺得挺干凈的,不過女孩子的確要注意衛生哦,不然會給班級的同學笑話。”我以開玩笑的語氣說。
“哦,我會的”。她很聽話地說。
“老師這里有一本筆記本,是我寫過幾頁的,老師送給你吧。希望你能把自己的心事寫在里面。”
“謝謝老師。”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在平時的教育過程中,我要求自己以一顆仁愛之心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能夠站在他們的角度去體驗他們的內心感受,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真的,從那次以后,周甜的錯誤雖然也有,但是少了很多,上課也認真了,成績也慢慢地進步。在我的第一屆學生中,學生的學習都比較差,有些甚至只有小學二年級的水平,許多人在小學可能從來沒有受到過表揚。所以對學生的關心很重要。但是愛心的表現形式往往通過具體的小事反映出來。所以我會常常用語言開導、鼓勵、教育他們,不斷與他們談心,這樣能既掌握他們的心理活動,又能消除他們的精神壓力,還取得他們的信任。
【案例反思】
第一,作為班主任,除了關心學生的學習,更要關心學生的生活、身心的健康和思想狀況,在精神上給予他們鼓勵和支持。例如每天早晨走進教室,我先看看學生有沒有到齊,遇到天冷或天熱的時候,提醒學生增減衣服,這樣,學生會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體會到老師很在意他們,讓他們有一個好心情投入一天的學習中去。這些事看起來很平常,因為這是作為一個班主任最基本的工作,其實這正是一個班主任愛心的具體體現。
第二,在教育過程中,要善于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特別是在學困生很多的班級。每個人都喜歡被表揚。優等生需要表揚,學困生更需要表揚。其實學困生身上也存在著許多優點,需要我們去發現、去挖掘。作為班主任,要善于給他們以信任,引導他們有意識地去發揚優點,克服缺點,揚長避短,從而向好的方面發展。比如說我班的占續(化名)同學,他曾經在作文中這樣寫道“我在小學人家都叫我傻子,我以為到了初中同學們不會叫我傻子了,可是這里的同學還是叫我傻子,我真的不是傻子,我也希望受到老師的表揚。”看了這樣的文章,我非常自責,因為我沒有很細心地去了解他。所以從那之后,我就常常表揚他,比如他上課認真,字跡清楚,成績進步等。后來當我再跟他談心時,他告訴我現在叫他“小傻子”的人比以前少了。我為他的進步開心,我也會繼續努力,希望可以讓他幸福些,不再受委屈。
第三,人的習慣初步養成需要21天,我連續不間斷地對周甜的各種行為進行了觀察、分析,對她的某些行為做出反饋,使她能順利融入正常的學習生活中。如果周甜未能按計劃行動,除了的確發現計劃本身不可行,需要修改的情況以外,不接受任何解釋和借口。只有將正確的行為不斷地強化訓練,持之以恒,最終才能使正確的行為定型為一種自動化的行為,所以在她的習慣養成以后我還時常與她談話、幫助她補習,直到她自己徹底地找回自信并把落下的功課補上為止。
第四,“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每一個學困生的實際情況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學生的行為、習慣、愛好及其原因,從而確定行之有效的對策,因材施教,正確引導。周甜的情況比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對自己的錯誤、缺點認識不足,對老師的批評教育產生厭惡、憎恨心理。因此,我就以愛心為媒,搭建師生心靈相通的橋梁。與她談心,與她交朋友,使其認識錯誤,樹立做個好學生的念頭;充分發揮學生的力量,安排一個責任心強、學習成績好、樂于助人的學生跟她做同桌,給予學習和思想上的幫助;自己面批面改她的作業,讓她感到老師的關心、重視……用關愛喚起她的自信心、進取心,使之改正缺點,然后引導并激勵她努力學習,從而成為品學兼優的學生。
我們面對的是沒有真正長大的學生,他們犯錯誤是難免的,然而我們要真誠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好好抓住契機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引導他們走好腳下的路。
編輯 白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