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觀錦
(廣東省英德市大洞學校)
摘 要:新課改的深入實施,要求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自主探究學習,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語文素質。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是語文教學研究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學習習慣
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是學生學習和感知語言文字的重要途徑和方法,是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最好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對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至關重要。筆者結合語文閱讀教學實踐,對培養學生語文自主閱讀習慣進行了深入探索。
一、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
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要從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開始。閱讀興趣對閱讀教學發揮著重要作用,有了興趣學生就能熱愛語文閱讀,就能堅持進行語文自主閱讀。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從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入手,運用學生喜歡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每節語文課上,可用一小段時間讓學生進行閱讀心得交流。教師可在課前給學生安排一些具體的閱讀材料或閱讀內容,或提出一些閱讀討論題目讓學生閱讀之后進行交流探討。在交流中學生也可以推薦自己讀過的好書,或者講述文學故事,也可讓學生對一本書進行評價,或評價文章、故事中的主人公,還可以交流讀書過程中出現的趣事或獲得的知識。教師還應定期讓有閱讀好習慣的學生交流經驗,給其他學生做出榜樣,還要對學生實行定期評比,以提高學生交流的主動性。其次,教師應堅持定期講一些名人和名篇故事給學生,或者從報紙雜志上選擇適合學生閱讀的優美文章讓學生閱讀,讓學生通過閱讀體會文章的魅力和閱讀樂趣。總之,教師應利用一切方法來營造閱讀的氛圍,讓學生在情景體驗中有所收獲。如可以運用多媒體手段來豐富閱讀教學內容,營造有利的閱讀氛圍,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培養學生較強的閱讀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
首先,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閱讀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加強對學生閱讀方法、技巧的指導,使學生能夠提高閱讀效率,從而能順利實現閱讀教學目標。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認真預習課文的好習慣,培養學生邊讀邊想的好習慣,培養學生積極克服閱讀困難的好習慣,培養學生運用工具書的好習慣等。學生一旦養成了優良的閱讀習慣,就能主動去閱讀,并能有較大的收獲。例如,在學習朱自清的《背影》時,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標出印象最深或最感人的句子或場面,并說出理由。然后讓學生討論交流,進一步體會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培養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知與概括能力。其次,要制訂閱讀計劃。教師要幫助學生制訂詳細的閱讀計劃,有了計劃,就能減少閱讀的盲目性,提高閱讀效益。制訂的計劃要包括閱讀目標,閱讀的書目,每月、每周、每日的閱讀進度,閱讀的方法措施等。再次,落實日常閱讀習慣。要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重在堅持,只有堅持下去才能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
三、要培養學生在自主閱讀中的質疑習慣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新課標提倡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式、合作交流式學習,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重點培養學生在閱讀中的質疑、解疑的能力和習慣。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有創意地進行閱讀,并注重加強閱讀反思與閱讀批判等步驟和環節運用,并以此拓展和提高學生的閱讀數量與質量。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和引導學生敢于質疑閱讀中的問題,學生能夠提出問題,就能使教師知道學生學習的難點在什么地方,有哪些內容沒有掌握,便于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閱讀教學,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學生的質疑習慣,能讓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力提高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激發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等。教師還要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讓學生知道在何處質疑、如何質疑。一般而言,教師應讓學生抓住在困惑處、難點處、關鍵處提出自己的疑惑或問題。例如,在學習宋代葉紹翁的《游園不值》這首詩時,有的學生提出了“為什么在詩中作者用‘扣而不用‘敲呢?”“既然已經扣門,為什么久不開呢?”等一系列問題。對于學生提出的這些問題,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或合作交流討論,這樣學生會帶著問題去閱讀、去思考,通過探究找到問題的答案,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之,語文閱讀是學生豐富知識、認識世界、提升思維能力的重要方法。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自主學習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王曉嵐.試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自主學習[D].上海師范大學,2009.
[2]劉會.淺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教研),2011(5).
編輯 白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