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術偉
(吉林省扶余市增盛鎮中學)
新課程改革已經實施多年,農村學校的課改一直是個難點。特別是數學這個理性化比較強的學科,想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確實很難。雖然我們舉著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大旗,但是仍然在走老路。教學效率低下,主要表現在教師一味地灌輸,不注重學習方法的培養,不能把學生自主學習作為教學重點培養。學生成為一個接受知識的容器,沒有辨別、發現、創造的能力。綜觀整個學習階段,數學學習最終極的目標無非是讓學生自主探究,發現問題并能通過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完成學習任務,而我們的日常教學則一點一點地剝奪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失去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在數學學習上舉步維艱。
在新課程改革下的課堂上,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體,他們應學得輕松,身心自由。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師要面向全體,不落下任何一個學困生,真心幫助每一個學生,既幫助學生明白想要學什么和獲得什么,又要幫助學生尋找、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還要幫助學生以適當的方法提高學習效率。作為一名農村中學的教師,我深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方法的重要性,為此,我將這幾年的點滴經驗作一總結,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之效。
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課堂上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可以使學生有一種心理安全感,可以促使學生自由發表意見,給學生正當的理由,放松學生的頭腦和思想。教師一個肯定的眼神和幾句贊許的話語、同學們熱烈的掌聲,都會給學生以鼓勵,使其感到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教師要多問些“你是怎么想的”“你認為怎樣做更好”……讓學生真正感到教師對他們的信任,從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充分利用他們好勝心強的特點,最大限度地挖掘他們的潛能,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
突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教師的學法指導。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需要經過自我“內化”這個環節。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自由發現、提出問題,自己設計探究的方法、程序,自己獲得結論和總結規律,自己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教師要努力為學生挖掘學習的載體,諸如活動、觀察、思考、合作、實驗、交流討論、探究發現、轉換角色、分析歸類、情境體驗、社會實踐等,使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發展創造力。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引路人、指導者。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方法指導,比如設疑、反思、疏導、激勵等,都是訓練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方法。教師的學法指導不局限于學習技巧的傳授,還要加強對學習觀念、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品質和學習能力的指導,促使學生想學習、會學習、善學習、學得好,最終能創造。
優化課堂結構,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教學中,我恰當地提出具有啟發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圍繞教學環節,充分利用圖表、教具、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能啟迪學生思維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自覺思考,放手讓學生去猜想,積極思考,提出假設。善于運用點撥和留空等教學藝術,“以虛當實,虛實相生”。優化解題方法,有利于促進學生創造力的發展。自覺產生的思維火花,往往是走向成功的捷徑,在培養創造性思維的過程中,還可以使學生學會“觀察—猜想—證明”的思考方法。在解題教學中,教師應留有余地讓學生去思考和猜想問題的規律、解題的方法、問題的結論。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善思、善疑、自主質疑,創設質疑的情境,讓學生由過去的機械接受向主動探索發展。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學生的知識水平有限,他們提出的問題有時不夠全面,甚至是錯誤的,這時,教師應幫助他們找出產生錯誤的原因,將其思維引到正確的軌道上來,對學生萌發的創新精神要加以扶持和培養,這樣有利于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
言傳身教,愛生如子,使學生早日成才。數學教師必須用自己淵博的知識、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師德去垂范、熏陶和感染學生,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在學習上對學生嚴要求,紀律上強管理,在生活上多關心,從各方面給予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給學生創造一個溫馨的家園,發展個性的家園,為學生成長營造良好的氛圍,使學生每時每刻都能體會到教師的關心和愛護,同學們的理解與支持,激勵全體學生在書山攀登,在學海遨游。
綜上所述,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方法和能力,數學教師應該在平時的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和引導學生養成創造性思維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不斷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發現和探索問題,引發學生質疑,提出問題或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點燃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興奮點,不失時機地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數學素質,養成探索習慣,使學生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1]鐘志賢,王佑鎂,黃琰,等.關于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狀況的調查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3(1).
[2]何克抗,鄭永柏,謝幼如.教學系統設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編輯 鄭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