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
(黑龍江省雙鴨山市第三十二中學)
如今的父母,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的父母都重視孩子的教育,小小的孩童便被帶到了各式各樣的“早教班”,接受教育。孩子承載著父母對未來的希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無可非議,可以理解。隨著孩子的漸漸長大,父母的希望也與日俱增,這殷切的希望給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壓力;再看看我們的孩子,由于功課的壓力、中考的壓力,使孩子的生活單一,每天兩點一線,唯成績是從,缺乏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很多被視為優(yōu)秀的學生,因為心理承受能力差,發(fā)生了不該發(fā)生的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關心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因此,作為語文教師,要利用一切機會和途徑對學生進行健康心理的培養(yǎng),而語文課的教學就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培養(yǎng)的良好途徑,可以讓學生的心中充滿陽光。
一、利用課前三分鐘的時間,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熏陶
語文課前,通常有三分鐘的課前講話,主要是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每一節(jié)課上,我充分利用課前三分鐘的機會,推薦學生選擇思想意義較強的文章,比如《讀者》《意林》《語文報》《青年文摘》上的文章來讀,讓學生有針對性地談談對價值觀、人生觀的認識,讓學生的思想與時代同步。這些好的文章,不僅給學生帶來了知識的享受,而且使學生受到了人生的啟迪。
推薦學生讀畢淑敏的《我很重要》,使學生明白要認識到自身的價值,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信心;推薦學生讀于丹的《論語心得》,使學生感受到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用一顆豁達寬容的心靈來面對人生的風雨;推薦學生讀梁實秋的《雅舍》小品文,感受到社會人生的百態(tài),了解風俗人情,激發(fā)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就是這樣,三分鐘蘊含著大道理,在不經(jīng)意間,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熏陶。
二、在講解分析課文時,體驗文章中的思想和情感,對學生進行優(yōu)良品德的培養(yǎng)
語文課文,都是文質(zhì)兼美的經(jīng)典范文,通過對語文教材的學習,體驗文章中的思想和情感,對學生進行品德的培養(yǎng)與文學熏陶。在課堂上,我充分挖掘課文的思想內(nèi)涵,有針對性地給學生進行講解,共同體驗文章中的思想和情感,對學生進行優(yōu)良品德的培養(yǎng)。
比如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篇課文,我讓學生談遇到困難如何去解決,只要把困難分解開來,分解為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不大了,這樣學生就有了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學習《生命的意義》,我讓學生來談遇到挫折時,你是否具有執(zhí)著的精神和鋼鐵般的意志,也讓學生自己談談在學習文章之后的感想。使學生認識到:在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中,既不是望而生畏,也不是一帆風順,而是需付出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難后才能取得。真正的快樂存在于為自己的目標所做的努力之中。增強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培養(yǎng)優(yōu)良的品德,有準備地接受困難的挑戰(zhàn),這樣才能適應未來激烈競爭的社會。
我班的一位同學是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家庭的現(xiàn)狀使得他每天落落寡歡,精神狀態(tài)很讓人擔心,學完《爸爸的花兒落了》之后,我找他進行了一次談話,讓他談對主人公英子的認識,他說他從英子身上感受到了什么是堅強,決心向她學習,接受自己不能改變的現(xiàn)實,承擔起自己該肩負的責任。此后他的狀態(tài)一天天好轉(zhuǎn),由“陰”轉(zhuǎn)“晴”,笑容重新出現(xiàn)在他的臉上,變得陽光快樂了。
三、教師注重情感的投入,陶冶學生的情操
語文學科是一門蘊含豐富情感的學科,要讓學生熱愛我們祖國的語言文字,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首先自己要對祖國的語言文字充滿熱愛之情。在語文課的教學中,教師自己要注重情感的投入,只有自己對作品真正動心、動情,才能以情感染學生,讓學生感受語文課的魅力。
學習高爾基的《海燕》,我動情地大聲朗讀,贏得了學生陣陣的掌聲,學生也在自己動情的朗讀中,體驗“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這一感受。
通過老師對作品理解,體味作者的感情,感染學生,使學生形成自己對作品獨特的感受,達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四、利用日記架設起師生情感交流的橋梁,及時進行心理
疏導
初中學生正處于半成熟半幼稚的成長時期,他們有自己成長的煩惱,也有打不開的心結(jié),而這樣占據(jù)他們整個心靈的心事,并不為父母所重視,以至于不少學生感到孤立無助,往往會誘發(fā)嚴重的后果。打開學生的心窗,讓明媚的陽光照進來,形成健康的心態(tài),尤為重要。
為什么我們的孩子們不愿意與父母講心里話呢?他們認為父母不理解自己,其實他們的內(nèi)心深處很需要別人的理解。我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通過記日記來表現(xiàn)內(nèi)心的苦悶,決定和學生交朋友,常常把自己的日記念給學生們聽,以心換心,平等對待,并對他們的行為表示理解,誠心誠意地幫助他們解決困難,疏導他們彷徨的心理困惑。為此,我的學生在自己的日記本上往往能暢所欲言,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我便能切實把握他們的心理脈搏,了解他們的心理動向,并盡可能地幫他們出謀劃策,緩解他們的心理壓力。這樣,孩子們視我為知心朋友,我也非常愿意伴著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在語文教學中,我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來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培養(yǎng),讓學生的心中充滿陽光,讓我們的孩子們都成為可愛的陽光男孩和陽光女孩!
編輯 司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