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益柳
(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興田中學)
摘 要:一篇好的文章大都來源于實際生活,學生要不斷地去體驗生活,挖掘并積累素材。生活是寫作之源,豐富多彩的生活為作文提供了用之不盡的材料。朱熹的《觀書有感》一詩中有“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佳句,正體現了詩人是一位善于感受生活、體驗生活的人,由半畝方塘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關鍵詞:積累;觀察;實事求是;言之有物
如今,多彩如畫的校園生活、幸福歡樂的家庭生活和廣闊豐富的社會生活中有許多值得我們去描繪、去歌頌美好的人和事,日常生活中學生總是充滿朝氣,擁有個性與靈氣,常常喜歡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暢所欲言,嘰嘰喳喳地說著調皮話,有時令人忍俊不禁,有時也叫人拍案叫絕,不乏精彩之言??墒且坏┥献魑恼n,卻像換了個人一樣,愁眉苦臉的,笑聲沒了,靈氣跑了,個性也逃了,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搜腸刮肚也吐不出兩句話來。學生總是抓耳撓腮,無從下筆。
這是為什么呢?我想主要還是學生沒有素材可寫,俗話說得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绷硪环矫?,有許多學生即使確定了題目和主題,腦中也有些材料,但寫出來的文章還是“陳芝麻爛谷子”,沒有任何新鮮感。之所以會出現以上種種情況,歸根結底是因為學生平時不留意生活,不善于從生活中捕捉感人的某個瞬間,不注意反思事情的前因后果。同時一部分學生課外閱讀面狹窄,不注重課內課外的語言積累,還有教師自以為設計得很“完美”的作文訓練,桎梏了青少年的靈性,迫使他們背離了自己的生活,在被預先設定的條條框框中,學著說那些他們不會說也說不好的“合乎邏輯”、嚴重脫離他們生活實際的話,說假話、空話、套話。使得我們的作文訓練嚴重背離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如何使作文教學化難為易,力求短期內有所收獲呢?這是我們語文教學工作者亟待探討的問題,我認為作文教學并非沒有方向可尋,只要明確作文教學的方向,有步驟地展開教學,自然會“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從積累入手,增加詞匯量
語言是文章的基本組成。語言表達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文章表情達意的效果。巧妙高明的語言能“妙筆生花”,為文章增添不少的風采和內涵。中小學生是語言的學習者,其語言運用有許多錯漏和不完善的地方,其表達能力也有待提高。那么中小學生提高語言能力的關鍵是什么呢?
中小學生學過不少名篇和各種修辭手法,在閱讀時他們可以領會到某些詞語的巧妙及修辭的精彩,但在寫作中卻存在一個問題:有些學生一到寫作就頭痛,認為無話可說,一下子就把話說完了。正如有些學生所說“寫作文就如擠牙膏”。如此艱難寫出的文章難免會陷入平鋪直敘、平淡無奇的境地。出現這種情況,究其主要原因是他們的詞匯量過于貧乏。因為“貧乏”,想探囊取物也只是徒勞,即使“取出之物”也不可能精彩。這種情形一旦寫起作文來,自然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由上可知,提高中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關鍵是增加詞匯量。美國的沃爾夫說過:“詞匯量可能比文體模式更重要?!背踔姓欠e累大量詞匯的好階段,針對這一點,應采取相應的措施,具體情況如下:
1.加強語言基礎積累,閱讀好詞好句好段,多組詞、多造句、多背誦精彩文段。
2.加強練筆,多寫日記或周記。
3.多讀古今中外經典文學著作,提升文學素養和審美能力。
通過這樣的訓練,積累了豐富的詞匯,這時寫作無疑是至關重要的。使讀為寫聚集材料,進而醞釀思想,從中提供借鑒,激發寫作欲望,引發閱讀拓展,最終表達閱讀收獲。對比以前的作文,寫同樣的景物、同樣的事情,卻顯得生動逼真、用詞貼切,進步較為明顯。從表情達意到巧妙運用再到內涵深遠,這中間需要一個過程。
二、注意觀察生活,感悟生活
許多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缺乏觀察,所以難以感受到實際生活中的感染素材,教師需要加強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葉圣陶曾經提出,生活中到處都是寫作材料。通過觀察,學生能夠得到生活中豐富的信息,并且利用這些寫作材料,寫出良好的文章。寫作和觀察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能夠讓學生在第一時間獲得必要的資料,促進學生發展觀察和分析能力。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要有恒心,并且做到堅持不懈。契科夫曾經提出,要想提升自己的觀察能力,并且把觀察變成自己的習慣,就需要使其成為自己的第二天性。只有通過持之以恒的觀察,才能發展出較強的觀察能力。在勤于觀察的同時,還需要講究觀察的具體方法。在我們的語文教材中有很多課文是學生學習觀察的范本,在教師分析文章的同時,可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積累、觀察方法,以幫助學生提高觀察能力。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一篇寫景記事散文典范,作者筆下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像一幅幅精美的畫,充滿活力和生機,里面滲透著強烈的感情,作者觀察細致、有條理,讓學生受到啟發,教師需要讓學生學會細心觀察。這里所說的觀察并不只是觀察生活中的精彩場面、比較感人的畫面以及感人的精彩事跡,對于大自然中的空中飛鳥、潭中游魚、河流山川以及花花草草,都可以進行感悟。他們的動靜神態都是良好的觀察對象。駕駛人的脾氣性格以及生活習慣,教師和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音容笑貌,朋友的穿著打扮、舉止言談,都是良好的觀察內容,學生需要學會從生活中的小事開始觀察,這種觀察需要做到全面并且細致。這里所說的全面就是全面地觀察事物的構成、局部以及全貌,比如對人的神態、語言、行動以及外貌進行全面觀察。
從不同側面去觀察。例如,魯迅先生把孔乙己寫得讓人捧腹之后又深感無盡的悲哀和憤懣,孔乙己那件破爛而又象征著身份的長衫,作者用夸張的手法、揶揄的口吻對它進行細節化的描寫,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揭示了他悲慘的命運,也浸透著作者對他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情感,試想如果作者沒有如此細致的觀察,能寫出這么形象生動的文字嗎?勤于觀察還要善于聯想、想象,茅盾先生說過:“想象的來源就是觀察?!庇^察的范圍愈廣闊,想象力就愈加豐富,觀察離不開思考,當你看到一處風景很美麗,就想用什么樣的詞語、用什么樣的修辭將它描述出來呢?這就需要思考,當你看到一件事而感動得熱淚盈眶時,把這件事、這段情描述下來,這就需要思考,如果沒有思考,怎么能寫出來呢?要把觀察能力轉化為寫作能力,就需要把觀察中看到、聽到、想到以及感受到的隨時記錄下來,養成勤于寫觀察日記的好習慣。老舍先生提倡“隨時觀察隨時記下來”,以練筆促進觀察和思考,這樣學生的寫作水平才能得到較大提高。
三、培養學生實事求是、有的放矢、言之有物的好文風
在中學生作文中存在著一個嚴重問題:為獲取高分,往往作文時抄襲范文,假話泛濫。你很難看到有個性的文章,千萬個不同的大腦,卻有著大體一樣的套路,言語方式。“我們的孩子被納入一個個早已準備好的套子中,孩子們的精神、孩子們的個性就是如此被泯滅的?!边@大有違背創作的原意,而這種用別人的見解、別人的套路去寫作的現象卻觸目皆是,這不能不令人擔憂。
新教學大綱中對作文的要求有這么一條: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對社會的看法。學生的生活及其內心都是豐富多彩的,他們往往有許多獨到的見解,有許多雖然不大成熟卻極富個性、極具創造性的看法,而自己的感受才是有血有肉的、真實的。因此教師經常舉辦一些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豐富多彩的生活,自然也能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生活是寫作之源,離開了生活寫作,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教師應有計劃、有目的、精心地設計各種活動,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例如我曾帶過初中一年級的學生,在中秋節來臨之際,我組織了一場迎接中秋的文藝晚會,由于學生來自四面八方,剛進入一個班級,學生開始還比較害羞,不敢大膽地展示自己,由于事先做好了充分準備,學生越來越大膽,真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盡情地表演,晚會搞得豐富多彩,激情滿懷。第二天,我讓學生寫一篇題為“難忘的中秋之夜”的作文,結果大多數學生寫得非常精彩、感人。只有寫出他們熟悉的、真實的感受,才是他們真正的創作。
以上是我在作文教學中積累的幾點經驗。總而言之,在作文教學中,只要掌握好寫作規律,適當去引導,作文教學這“老大難”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只要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其良好的寫作習慣,寫作完全可以成為一種傾訴的欲望,一種如釋重負的
享受。
參考文獻:
[1]張自明.新課標下“大作文”教學模式初探[J].中國西部,2014(21).
[2]宋維雅.既作文又做人[J].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4(3).
[3]張翠紅.作文,讓孩子表達自己的精神世界[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1(10).
編輯 栗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