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的目標是培養生產、建設、服務、管理一線的技術應用型人才,關系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前景。本文從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生工匠精神缺失的現象出發,提出了要從課程體系改革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并探討了課程體系改革的途徑和措施,希望通過課程體系改革提高高職教育的核心競爭力,對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的提升有所借鑒。
關鍵詞:工匠精神;電子商務;課程體系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應用開發人員需求量是200多萬,而實際從業者不到70萬。根據淘寶大學的統計數據,中國電商人才的缺口達到400多萬。電子商務是新世紀經濟活動的重要模式,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是我國“十二五”期間的重要任務。然而近年來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生在崗位中體現出來的工匠精神缺失卻讓人扼腕嘆息,對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改革,著力培育工匠精神勢在必行。
一、工匠精神的內涵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后,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近代同仁堂倡導的“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也充分體現了工匠精神。在“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的大背景下,工匠精神實則是精益求精的創新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忘我工作的敬業精神。
二、電子商務行業發展的歷史機遇及存在的問題
1.電子商務行業發展的歷史機遇
電子商務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交匯孕育出的商業新模式,已經并將進一步滲透到生產、流通、消費等各個領域。國家先后出臺了《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等7個文件支持電子商務發展,李克強總理也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強調電子商務已成為就業新的增長點,要促進電子商務加速發展,打造經濟新的“發動機”。特別是2015年7月1日,國務院下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提出:鞏固和增強我國電子商務發展領先優勢,大力發展農村電商、行業電商和跨境電商,進一步擴大電子商務發展空間。在國家層面的重視下,僅2016年“雙十一”,淘寶網的成交量就在900億左右。
2.電子商務行業存在的問題
電子商務企業的迅速崛起給電子商務產業帶來蓬勃生機,也吸引了無數從業人員。因電商行業財富的積累速度遠遠高于傳統行業,加之全球媒介對財富神話的一再炒作,電商從業人員或多或少都有浮躁心態,他們寧可燒錢買流量也不愿沉下心來研究客戶回頭率、商品庫存周轉、商品包裝成本、客單價這些看似無足輕重卻影響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問題。
三、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生工匠精神缺失的體現
電子商務行業整體比較浮躁,特別是剛畢業的學生這些現象更為突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工作不踏實,跳槽率高
伴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電子商務人才成為了“香餑餑”。由于專業人才特別是運營總監這類人才的供求關系的嚴重失衡導致工資待遇水漲船高,很多年輕人為了獲得更好的薪資待遇,頻繁跳槽,以致于很多年輕人還沒有完全弄清楚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崗位內容就選擇了跳槽。員工的頻繁跳槽提升了企業的招聘成本,同時對員工的發展有所不利。
2.工作不細致,文字錯誤頻出
從事電子商務基層工作的多為90后的年輕人,很多人本來理論功底就不是很深厚,加之工作浮躁,網店上售賣商品的寶貝詳情的設計似乎有新意,但是經不起推敲,仔細閱讀、認真揣摩之后往往可以在他們做出來的寶貝詳情文案里面發現幾個錯別字。
3.墨守成規,缺乏創新精神
現在各大電商都流行“造節”,在雙“十一”成為萬眾矚目的“電商節”之后,“雙12”、“6.18”、各類平臺店慶、店鋪周年慶又接踵而至,電商企業的策劃者們忙得馬不停蹄,為增加客流量、提升轉化率和客單價可謂是絞盡腦汁。可大部分的策劃者不是進行差異化營銷,往往采取的就是“拿來主義”,“充分借鑒”別人店鋪可圈可點之處,結果導致店鋪的宣傳手段千篇一律、打折方式大同小異,然而店鋪的客流量確寥寥無幾。
四、電子商務課程體系改革的具體措施
高職院校是培養工匠精神的職業人的陣地。為了培養出扎實工作、有責任心和擔當精神的職業人,我們需要充分進行市場調研,了解行業領域的發展狀況和崗位工作核心技能需求,合理設計課程體系、精心課程設計開發,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調研分析
在這一過程中需要調查電子商務企業人才需求狀況、調查并分析企業的工作流程、部門和崗位設置情況、調查并分析本專業面向的核心崗位及主要工作任務、相關工作過程和核心職業能力。最終達到疏理確認職業崗位并準確描述、分析歸納對應的職業行動能力、分析確定典型的工作任務及其工作過程、分析確定典型的企業工作流程、形成人才需求報告對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規格進行論證等目標。
2.電子商務專業課程體系設計
工匠精神引領下的電子商務課程體系著重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創新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忘我工作的敬業精神。電子商務課程體系大致可以分為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通識課程三大模塊,可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革:
(1)專業基礎課程的改革
專業基礎課程是幫助學生為專業課學習奠定必要基礎的課程,它是學生掌握專業知識技能必修的重要課程。可將《電子商務概論》作為重點建設課程,引導學生全面了解電子商務專業的主要業務流程,讓學生快速進入專業學習角色,了解今后的行業狀況和崗位所需具備的能力,為培育“工匠精神”打下基礎。
(2)專業核心課程的改革
因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生就業崗位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網站(店)建設、網站(店鋪)推廣、網絡客戶服務。而高職電子商務專業的學制只有三年,大多數院校還有長達半年的頂崗實習時間。對大多數學生而言,要在短短的時間內精通三個方面的內容,是很有難度的。為了避免學生學而不精,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天分、學習熱情幫助學生選定一個方向,讓他們沉下心來學習,并依據學生選好的方向,為他們提供數目清單或者視頻網站,讓他們學得更加深入,提升學習興趣、練就從業的本領。
將《客戶關系管理》、《網絡營銷》、《電子商務圖片制作與美化》、《網站信息編輯》作為這一模塊的核心課程進行建設。這類課程著力于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提升學生的適崗能力和創新水平。對這類課程,需要重點研究教學手段的創新和教學內容的改革。研究如何將崗位核心能力的培養內化為一個個課程實訓項目,通過“雙師型”教師的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設計,讓學生掌握崗位核心技能;通過深化校企合作的形式,讓企業認知、頂崗實習活動幫助學生強化“工匠精神”、熟練“工匠技能”。
對這些核心課程的教授,提倡教師采用基于空間的翻轉課堂的方式(如:世界大學城)提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要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教師在課堂生檢測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水平,解答學生的疑問。還可以購置仿真實訓軟件或者為學生引入真實的運營項目,讓學生將自己所學知識、掌握的技能解決實際問題,樹立團隊合作的意識、強化學生的責任心。
(3)專業通識課程的改革
重點研究將哪些課程作為專業選修的通識課程、文化課程融入到課程體系中去,將職業道德、人文素養教育貫穿培養的全過程,不斷培植他們的“文化底蘊”,讓學生了解工匠、了解工藝、了解對工藝精益求精的鉆研精神,讓其對職業產生敬畏、極度關注細節、做到產品負責,產生不斷追求完美和極致的精神的內生動力,從而提升學生職業素養,達到熏陶“工匠精神”的目的。
3.課程體系改革評估
在對課程體系改革之后,需要對效果進行評估,可以通過對用人單位、畢業生、在校學生三方面進行調研,充分總結課程體系改革中的經驗、及時發現課程體系改革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優化和完善電子商務課程體系。
基于工匠精神傳承目的的高職電子商務課程體系的開發與優化并非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情,需要我們不斷調研崗位需求,細化專業培養目標,優化課程教學才能逐步實現,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夠扎扎實實地培養出一批社會需要、企業歡迎、真正能夠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電子商務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朱佳麗.淺析高職學生的職業精神培養[J].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09(21);104-105.
[2]姚玉成.民營企業需要的十種人才[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0(10):25-26.
[3]成海濤.工匠精神的缺失與高職院校的使命[J].職教論壇,2016(22):37-38.
[4]高職院校如何培養具備“工匠精神”的會計人才.
[5]李夢卿.技能型人才培養與“工匠精神”培育的關聯耦合研究[J].職教論壇,2016(16);22-24.
作者簡介:曾玲,湖南網絡工程職業學院財經商貿系主任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