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濤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2-021-01
摘 要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和邏輯分析法在對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引入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理論分析的基礎上闡述了其引入意義,通過對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設置的基本原則就行分析,初步設計了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的方案,希望借此促進職業實用性課程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的發展。
關鍵詞 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 高職院校 體育教學
一、理論基礎
職業實用性課程改革需要科學與系統的理論做指導才能夠進行,“項目課程”正是職業實用性課程改革的理論基礎。“項目課程”是指通過對工作體系的系統化分析所獲得的工作項目(任務)為單位設置課程并組織課程內容的職業教育課程模式。職業實用性課程是在傳統理論知識教學的基礎上突出實用性在課程中的主體地位,根據職業崗位所需要的一般身體素質和特殊崗位所需要的體育知識、崗位適應能力等來合理安排項目任務,通過項目任務引導體育課程的教學,并通過完善的課程設計、過程實施、教學評價等來達到預想的效果。
二、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引入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意義
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引入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意義,有利于加強學校體育課程創新性和發展性的發展,有利于高職院校體育教育領域的拓展和延伸。開設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有利于培養學生在將來就業后迅速適應職業和崗位的能力,改善職業人員的亞健康和工作倦怠現象,使他們能夠迅速地儲備進行職業活動的身體條件,來適應生產條件的需要。因此,高職院校開設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設置的基本原則
(一)實踐性、規范性和可操作性
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的設置要根據不同高職院校不同專業的特點來設置,課程在教學目標、教學計劃、教學內容、課程標準等都要做到規范化、程序化與具體化,要充分發揮課程設置對教學對象和教學活動的導向作用。在課程的內容與設置上要根據各自院校的師資、場地等實際情況來設置,不能夠千篇一律。課程的目標要能夠充分反映出職業崗位的需求,課程設置要多元化,評價體系要完善,要有較強的實踐性與可操作性。
(二)靈活性
根據高職教育的發展規律和高職體育的具體要求,在課程的設置上要做到面向全體學生。根據各個學院的實際情況和不同專業自身的特點安排盡可能多的體育項目供學生選擇,使課程內容與社會、職業崗位素質和能力、現代健康生活需求緊密相連,使課程設置更具靈活性和彈性。
(三)因地制宜
師資隊伍建設、課程教材建設、硬件設施建設等都是制約體育課程設置改革的重要因素,只有不斷的改善學校的體育硬件設施條件,打造具有素質高、業務精、創業、敬業的師資隊伍,創新體育課程改革理念,加強體育課程體系建設與教材建設,才能夠使體育課程改革得以蓬勃發展。另外,由于受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以及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與普通高職院校辦學條件上的差距等各種因素的制約,高職實用性體育課程的改革要結合本學校的具體情況因地、因校、因專業開展。
四、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方案設計
(一)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目標
高職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貫徹高校體育教育“增進健康、增強體質、培養體育素養”教育目標課程的延續和補充,是針對高職院校培養職業性、應用性、實用型人才的需要和人才培養計劃而實施的體育素質教育的一種具體形式,不應局限于 “專門化”水平和單一體育項目上。
(二)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內容
依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認定的職業分類目錄和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目錄,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內容可以結合各職業在崗位工作過程中經常維持的身體姿態,并結合職業的特點分為三類。分別是:坐姿類,站姿類,綜合類。針對不同的專業類型,分析該類型所對應的職業特點,根據職業特點與身體姿態對健康的影響,推斷出該職業所需要的職業素質、職業素養以及職業保健,最后再結合運動項目的特點,構建出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內容體系。
(三)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評價
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評價要隨著教學的實際情況做相應的調整。評價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可以針對不同學生、不同的教學內容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評價的內容不應該只考慮學生的運動成績,而是應該考慮到學生的全面發展,注重素質教育效果的評價。因此可以從體能與運動技能、認知、學習態度、合作精神等多個方面進行評價,做到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參考文獻:
[1] 施偉忠.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體育教學改革探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08).
[2] 張建華.河南省高職院校實施職業實用性體育教育的可行性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開封:河南大學,2008.
[3] 胡振浩,童建民.高等職業院校發展學生職業體能的體育教學實踐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