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靜慮
摘 要:課堂口語表達訓練是提升學生口語技能的有效途徑。高中學生的口語水平較低,他們在實際練習中容易出現口語謬誤,如果教師對學生的錯誤置若罔聞,便難以幫助學生糾錯,而嚴厲苛責也難免打擊學生積極性。鑒于此,高中英語課堂口語表達必須抓好糾錯過程,采取必要技巧,以此提高糾錯實效。
關鍵字:高中英語;口語表達;糾錯技巧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5-005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5.031
一、高中英語口語表達錯誤類型及成因
從本質上講,學習語言是一個循循漸進的過程,夯實基礎、扎好根基有助于知識內化,反之,如果基礎學習效果不佳,甚至存在錯位認知情況,那么勢必拖累后續學習。誠然,高中英語口語表達能力需要漫長的訓練,在訓練過程中我們無法規避學生出現口語錯誤,這是學習外語的自然現象。這種情況下,“糾錯”也就成為了高中英語課堂口語表達活動的一種常態。下面我們對學生身上常見的口語表達錯誤類型及成因作一分析。
(一)語際錯誤
語際錯誤是外語學習中常見的錯誤類型之一,其主要表現為外語體系建構過程中所受到的母語體系的負遷移干擾。這是一種母語語言內涵“嫁接”至外語體系的錯誤類型,是正遷移形式的對立面。所謂的正遷移實質上指外語學習過程中母語體系與外語體系雷同部分的重合,從而產生的促進效用。反之,負遷移形式則指不同語種存在的差異化干擾,簡而言之即是母語語法、詞匯內涵、語言習慣對外語體系建構的干擾。漢語的語法表達形式相對比較靈活,時常出現主動句型表示被動含義的情況,如“明早討論這個問題”,此話含義是這個問題將會被討論,如果以此語法習慣直譯為英語則是“The problem will discuss tomorrow”,這顯然是錯誤的。但高中英語口語表達練習過程,由于諸多學生并未建構起健全的外語體系,則表現為對母語體系干擾性較弱,即容易受到負遷移影響,從而發生語際錯誤。
(二)語內錯誤
外語學習過程中,由于對外語目的語項目的認知謬誤而導致的表達錯誤則是語內錯誤。粗淺地講,語際錯誤主要表現為語法規則以及語言習慣層面的錯誤,受到了母語遷移過程的影響,相對的語內錯誤則主要表現在詞匯使用不當方面。高中英語口語表達練習中學生經常出現的語內錯誤主要集中在名詞單復數形式、動詞形態等方面。譬如學生時常出現“He go to school by bus”這樣的表達錯誤,這主要是對動詞形態使用的掌握不當。
(三)誘導性錯誤
除上述兩種學生個體因素導致的口語表法錯誤之外,受教師影響所造成的錯誤也不在少數。具體表現緣于教師的過度強調,而使學生知識體系混亂所產生的錯誤形式之一,這即是所謂的誘導性錯誤。譬如諸多教師會總結“wh—引導的特殊疑問句中應該采用主謂倒裝結構”的經驗,學生通過一定的練習便能夠掌握此規律,但是過度強調也容易誘導學生出錯。如部分學生運用上述理論而使用“I really want to know who is he”,這樣的表達形式顯然是錯誤的。總而言之,高中英語課堂口語表達中常會因為教師的過度引導而致使學生出現誘導性錯誤。
(四)交際錯誤
所謂的交際錯誤實質上指的是不同語言體系中存在迥異的忌諱性辭藻、語法結構、語言習慣等。實質上不同語言片區的風俗習慣都不盡相同,所謂“三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正是印證此道理。我國語言風俗與英語語言區風俗自然存在較大差異,倘若不能很好把握也自然會出現問題。比如在我國,“How much do you earn every year”這樣的問題是朋友、家人之間經常談論的話題,然而英美朋友則對此話題較為敏感,甚至被視為隱私所保護,那么在表達中談及這樣的問題則是一種交際錯誤。誠然,高中英語課堂口語表達中,學生由于缺乏對外國文化的了解,在表達過程中不免會談及這樣的忌諱話題。
二、糾錯技巧及原則
(一)直接糾錯法
高中英語課堂口語交際中實施直接糾錯法,即指當學生出現語言表達問題時,教師旋即打斷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正面指出學生在語言表達上存在的問題,并要求學生及時矯治問題(即利用正確的表達形式重新練習)。此糾錯方法的積極性在于能夠及時指出學生的問題,并引導學生及時糾錯,以此加深對錯誤的認識,規避錯誤的延續。此外,直接糾錯法是避免問題遺漏的有效措施,因為口語表達活動中學生或許會出現諸多問題,我們不能保證教師在活動過程中能夠完全理清學生存在的問題而不遺漏。鑒于此,實施直接糾錯法不失為一個直截了當的糾錯形式。但實施過程也存在消極因素,如直接糾錯法或許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尤其是性格內向的學生受到當眾的糾錯難免會感到難堪,進而對口語表達練習活動產生抵觸心理,影響其后續的練習。一言以蔽之,直接糾錯法具有雙面性,教師在運用過程中應該充分審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尤其是性格、心理因素層面的思忖,盡可能地做到因人而異、以人為本。
(二)重述法糾錯
重述是指教師對學生語言表達中的錯誤進行含蓄糾正,是對學生的表達進行部分肯定之后的糾正。該方法以學生的語言表達為基礎,對部分成份或詞語進行修正,并保持原表達的意思不變。此項糾錯技巧對于糾正學生口語中的錯誤比較有效。
(三)強調法糾錯
強調法的基礎是重復法,其主要運用形式是教師結合學生口語表達中存在的問題而對此表達形式進行強調性重復。此糾錯方法的重點在于教師需要采取合理的形式進行強調,如提升語調,加重語氣抑或使用疑問形式。總而言之,使用該方法的重點便是強調形式的運用。比如當學生出現“How much is the price of this computer”這樣的贅余性表達錯誤時,教師便不能僅僅強調某個詞匯及詞組的問題,而是應該對整句話進行強調(即直接強調正確的表達形式“How much is this computer”),以使學生認識到自身表達的錯誤。由此可見,此糾錯方法較之直接糾錯法,更能體現對學生自尊心的保護,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四)重復法
重復法糾錯的具體實施辦法是,當學生出現表達錯誤時,教師通過提示性語言引導學生自查,譬如once, more, pardon, repeat等。這樣的糾錯方式能夠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同時也能讓學生在自我糾錯過程中加深對錯誤的認識。但是相對而言,此糾錯方法需要學生擁有良好的語言基礎,這是保證其能夠進行自我糾正的必要條件。此外,還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心理素質,具備“臨危不亂”的心態,如此才能促使其積極冷靜思考,從而探究出相對正確的表達形式。由此可見,重復法糾錯在實施過程也應該因人而異。
(五)追問法糾錯
當學生沒能準確回答問題而又未犯語法錯誤時,教師應鼓勵學生繼續回答,直到其做出更合理、更符合邏輯的回答,這就是所謂的追問法糾錯。此糾錯措施主要針對學生并無明顯錯誤,但是表達欠佳的情況。該法的使用應遵循“因地制宜”原則。此外,追問法實施中還應融合誘導法,即教師要給予學生積極的提示,幫助其理清思路,以讓其做出更佳的回答。
(六)元語言反饋法
元語言反饋是指學生出現語言錯誤時,教師并不直接說出正確答案,而是對學生的語言錯誤進行語法分析,如指出詞類誤用、時態錯誤等。由此不難看出,元語言反饋法是一種通過語法分析誘導學生自我糾錯的方法,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知。此外,通過對基本原理的講解,還能夠幫助學生建構起科學完善的知識體系,促使學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三、糾錯原則
正如上文所言,高中英語課堂口語表達中需采取必要的糾錯措施,以此提高糾錯效率。筆者認為遵循科學的糾錯原則是科學有序地實施糾錯措施的關鍵。通過研究學習,筆者總結出了以下幾點原則:其一,區別對待系統性錯誤及語誤,系統性錯誤是由于知識體系混亂所致,而語誤則可能是一時口快所誤,二者有明顯區別,在處理上教師也需掌握不同的力度;其二,把握合理的糾錯時機,正如上文所言糾錯分即時糾錯和事后糾錯,同時事后糾錯也分私下與公開,而根據學生個體特性及心理素質的差異,教師應該酌情實施不同的策略;其三轉變糾錯主體,傳統糾錯過程都以教師為主導,學生參與度較低,糾錯受益群體較小,為有效提升糾錯措施的實效性,就應該靈活變化糾錯主體,交替實施自我糾正、同學糾正、教師糾正等糾錯方式。
總之,在英語課堂上,教師應對學生口語錯誤的嚴重程度以及產生錯誤的原因認真進行分析,充分把握好糾錯的時機,采取靈活多樣的糾錯策略,幫助學生克服因出現錯誤而造成的語言障礙,從而發展學生的自我糾錯能力,提高他們的口語水平。
參考文獻:
[1] 王文方.高中英語課堂口語糾錯:學生偏愛與教師行為的對比研究[D].揚州大學,2012.
[2] 王萍.關于如何在高中英語口語教學中實施口語糾錯策略的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7.
[3] 鐘麗萍.糾錯策略在初中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6(1):160.
[4] 梁舉龍.關于對高中英語口語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及應對策略研究[J].才智,2014(8):231
[責任編輯 房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