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麗
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合作,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具體而言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首先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學方法要呈現多樣化,同時要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個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性;教學改革;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5-014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5.091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引進先進教學理念來指導學生完成好課堂實踐,采用科學、有計劃的教學方法來充實課堂活動,利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來完善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教師創新的教和學生認真的學來達到提高學生數學能力的教學目標。
一、認真學習課程標準,大膽改革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教師的數學教授在教學方法、教授內容以及教學評估等許多方面都需要進行改革。教師要在了解課程標準的基礎上,順應時代的變革,勇敢地去迎接挑戰,以全新的框架、分明的理念和清晰的目標作為變革內容,不生搬硬套,不局限于教材內容,充分利用課外資料和網絡信息更加高效地學習數學。相信以這種方式進行教學和學習,學生的數學成績必然會節節升高。
二、注重師生溝通交流
(一)教師制定新教學計劃
數學教師是小學數學課堂的實踐者,為了確保新課標的落實,把課堂的教學當作一個利于學生主動進行數學探索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同時,也在思想、態度和價值觀等多方面都得到發展,這也是數學課改的指導思想。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自在的數學學習氛圍,不讓他們感到枯燥。將數學的教學當作師生間或者生生間的互動交流、共同進步的過程,學校還可以不定時進行數學教研,在有限的時間內摸透教材,教師可以分工編寫教案,分組討論最終定稿,結合本班的學生學習、考試情況來進行說課、主講以及自評;將多種教學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創造性地結合教材來進行公開輪講,通過反復的聽評,最后從中選出較為精彩完善的案例。實踐證實,采用此種分工協作方式來備課,既可以照顧到各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又可以讓教師之間優勢互補,事半功倍,從而使整個年級的數學水平都能提高,教師在課前做好備課,撰寫本節課的教案,在課堂實踐之后,再以回顧的方式記錄下自己在數學執教時的切身感受或教學過程中容易出現的疏漏,同時記錄下學生在學習中的切入點或容易陷入困惑的地方,這樣寶貴的資料,是小學數學的教學經驗積累,對今后無論是提高課堂教學成績還是提高教師教學水平都大有裨益。
(二)教學形式多樣化
近些年的課程改革收獲頗豐,課前準備不再拘于特定形式,而變成了一種實在的學習研究,同時教師的群體智慧不斷得到發揮,而課后記錄也為以后的成功教學積累了不少有益經驗和啟示,表現出開放性,打破了原有數學教學的封閉狀態,代替的是使學生處于一種輕松、開放、互動的學習氛圍和學習環境中。
(三)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在《圓的周長》教學時,可以給學生提供自行設計的契機,讓他們通過量、繞等親自實踐來探索出圓周長和圓半徑的倍數關系,再利用計數器等計算工具算出測量的圓周長和圓半徑之間的倍數關系,認真完成報告單,通過觀察得出的一系列數據來發現倍數關系,最后得出結論,這種步步滲透的數學思想充分帶動了學生大腦的運作,使學生可以在操作、探討、觀察、提問、歸納和分析的過程中,對周長公式的形成和應用了然于心。提倡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教師通過不斷指導激發學生探索未知的興趣,并將其付諸實踐,讓學生帶著感情學習數學,感受到了自主探索的樂趣,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開拓精神,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夯實數學教學基礎
美國的一位總統曾經說過,中國基礎教育和美國高等教育是世上最棒的教育。這就充分說明在我國教育部門的多年領導下,在我國教育者的積極帶頭參與下,我國基礎教育全球矚目。所以,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更應該努力在數學的教學工作中夯實數學教學基礎,做到學有價值的數學知識,使每個人都能在數學上發展成自己想要的結果。在學習富有趣味性和多元性的課程時,在看到其優勢的同時,更要認識到數學基礎概念的教學,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都準備一個數學累積本,將每個章節的基本概念、知識細致全面地記錄總結下來,通過不斷翻閱達到熟練掌握各章各節知識的目的。通過許多實踐,這種教學方式取得了不俗的成果,這樣不僅利于鞏固知識,還利于知識的銜接,使學生溫故而知新,為今后的數學學習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和知識儲備。
四、認真評價督促學生全面發展
數學評價的主要目的是對學生學習數學的整個歷程做個解,以此來激勵學生努力學習,改進教師的課堂教學。學校應該建立一個評價方法多元的評價體系,在對學生數學學習做出評價的時候不僅要關注他們的學習成績,更要關注他們學習數學的整個歷程;關注他們的數學學習水平,更關注他們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展現出來的態度,以此來幫助學生學會認識自我,從此建立自信心。廣大教師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更要重視培養他們分析題意并進行表達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將二者進行有機結合才能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
總之,教學是集結知識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統一的一項教育活動,這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需要教師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磨練,來提高個人的文化水平和道德素養,這必然是高價值的長期努力過程。在總結班級成績的同時,教師也要不斷地進行反思,借科研來促課改,在創新中求發展,將公開課上討論出來的精華部分,不斷運用到教學實踐中。處理好數學和現實生活的聯系,重視學生實際應用數學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另外,在教學中要注重和學生交流溝通,轉變師道尊嚴的傳統觀念,為他們提供寬松的學習氛圍,從情感方面對學生進行關心,加強引導,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讓他們在老師的關心和指導下深入探究,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勇于創新,從內心深處喜歡上數學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 錢詠梅.強化主體意識、培養創新精神——試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創新能力的探索[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4(21):5.
[2] 沙莉.暢游數學王國探索數學奧秘——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4(1):31.
[責任編輯 齊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