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貴明
摘要:隨著教改大潮的推進,看似生動活躍,實則嘩眾取寵的課堂紛至沓來,數學教學出現多樣化的假象。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關鍵詞:課程;課堂;活動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2-0154-01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數學課堂"真實的高度"。如人所說:大道,如璞。是的,這個世上往往真理是最樸素的。傳授樸素真理,課堂也應當是樸素的。
1.參與面廣,興趣濃厚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能使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習,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教學中根據兒童好動的天性,學生在理解了質數和合數的意義之后,利用學號這個資源,采用游戲的方式,來讓學生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目的在于把學生的生活世界和數學世界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既感受學習數學的意義所在,又感覺到學號這個數,會包含著許多的數學知識。不僅如此,學生必須運用所學的知識來完成游戲。以"操作"代替教師講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使全班同學都參與到"活動"中來,課堂氣氛愉快熱烈,學生學得輕松、學得牢固,從而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2.自主探究,建構概念
在學生找20以內各數的因數時,我放手讓學生自己想辦法以最短的時間找出各數因數,并在引導下按因數的個數給各數分類,最終得出質數和合數的概念,讓學生動用多種感官,對提供的實例進行觀察、比較,自己去發現,去揭示。這樣不僅著眼于讓學生經過自主探究,能夠主動地建構概念,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究精神。在課中,我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敢于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習。
3.活動豐富,合作交流
為了讓學生愿意親近數學、了解數學、喜歡數學,主動地從事數學學習,單純地采取教師權威的方式迫使學生參與數學學習,顯然是不行的,而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創造出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是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重要教學策略。在本節課上我設計了很多活動,比如利用學生把自己學號對號入座這一游戲,學生完成100以內的質數表等活動,我努力放手,讓學生從自己的思維實際出發,給學生以充分的思考時間,對問題進行獨立探索、嘗試、合作、交流,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啟發、互相激勵、共同發展。整節課同學們情緒高漲,興趣濃厚,學生在興趣盎然中也掌握了數學基本知識,思維也得到了發展。
4.合理分類,提煉思想
課中,我呈現一組數據,要求學生自己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分完后先小組內交流。說說你是按什么來分的?分成了哪幾類?由于采用分的標準也必定不同,然后在讓學生說標準的過程中,感悟到質數和合數的各自特征,一點點的提煉歸納出質數和合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分類、觀察、分析、歸納和交流的數學能力,建立正確的分類思想。
由些,我認為一節成功的數學課堂應該具備以下特點:
4.1安靜。當一個數學問題拋出后,不立即請學生回答,而總是稍作停留再提請作答。
學生作答后也不立即作出是非判斷,而是遲緩數秒后,再詢問旁的學生有無聽懂作答者的意思,然后根據情況作出具體反應。
這樣做不僅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思考問題與咀嚼回味的時間余地,更重要的是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孩子們的思維始終不能懈怠的參與著教學的進行。同時要求學生學會傾聽別人,學會思考,學會表達,判斷著思考過程和表達內容的正誤。
4.2簡潔。數學課堂教學語言的生命在于精煉,唯有精煉方能準確的傳遞課堂教學的信息。
4.3從容。注意到充分給與學生思考如何表達自己的思路、方法等的機會,給予學生一定的表達指導,不急于趕課。盡量讓學生自己完善表達思路和語言,不急不躁,緩慢從容,將"學生發展的最大限度"擺在優先發展的地位來對待,讓學生的思維來推動課堂的進程。
當學生困惑時,教師是啟發者;當學生迷路時,教師是引導者;當學生獲得成功時,教師則是鼓勵者。教師要使自己真正成為活動前的策劃者,活動中的引導者和合作者,疑難處的參與者和研究者,要搭建一架無形的"梯子",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登攀中拾級而上,最大限度地滿足每一個學生數學學習的需要,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小學數學》
[2]《小學數學教師》
[3]《小學數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