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麗芳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2-0126-01
羅杰斯認為,人生來就對世界充滿好奇心,在合適的條件下,每個人的學習、發現、豐富知識與經驗的潛能和愿望是能夠被釋放出來的。自主學習就是建立在學生這種好奇心和渴望學習的心理基礎上的,它在學習活動中表現為“我要學”。也可以說是一種自律學習,是一種主動學習。自主學習是需要學生自己獨立完成的事情,這是教師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因此,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我們教師要因材施教,因勢利導,采取不同的方法讓學生逐漸從被動學走向自主學習。
首先,創設情境,提高興趣,讓學生在樂中學。
上課時我總是要先復習與本節課有關的舊知識,創設一定的情境,引入新課,讓學生從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進行新舊對比,從而,得到解決新問題的方法,掌握新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或者將新知識轉化為舊知識,化難為易,讓學生輕松解決問題,獲得成就感。
例如在學習“百分數與分數互化”時,學生已經掌握了百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方法,并且把這個方法編成了一個口訣:百化小,左移兩,去分號。小化百,右移兩,添分號。為了引導學生也把百分數與分數互化方法編成一個口訣,我只說了一句:同學們,能不能像百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方法那樣也編成一個口訣呢?我的話還沒有說完,大家就議論開了,然后齊刷刷地舉起了小手:分化百,先化小,再化百,除不盡,留三位。百化分,母為百,再約分。全班像炸開了鍋,為自己的成功感到高興。本節課,我積極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探索學習方法,學生也樂于動腦筋,積極思考。如果要學生歸納百分數與分數互化的方法,學生一定很難記住它,現在把這個方法編成了口訣,學生記得清,也記得牢,覺得上數學課不再那么枯燥了。
其次,利用數學活動讓學生嘗到自主學習的甜頭。
波利亞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動手操作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學生借助手的活動能夠實現和反映自己的思維活動,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新知的探究,從而輕松愉快地獲取新知。記得有一位教育專家說過:我聽了卻忘記了,我看了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說明做任何事都需要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親身體驗到活動中,才能有所收獲。例如,教學《圓的面積》時,我讓學生把事先準備好的圓片拿出來,然后放開手腳,讓學生操作學具,小組合作,把圓化曲為直,化圓為方,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把圓平均分成了8份、16份、32份,剪下來,拼成了近似平等四邊形,長方形的圖形,學生還從中發現了等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團結合作,把圓轉化成長方形。讓學生通過自己主動動手去探索、實踐、創新,這樣才能深刻地理解數學知識,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探究精神。
再次,分層指導訓練,使學生善學。
針對學生接受能力的差異,在課堂效率上有不同的要求;針對學生智能的差異,在課堂提問、新課講解、鞏固提高上有區別;針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不同,就要求教師的教學要照顧個別差異,既保證“面向全體”,又兼顧“培優”、“補差”。由于一個班的學生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不盡相同,因此,教師應當考慮學生不同的特點,進行分層訓練和指導,盡可能地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使優秀生更優秀,讓中等生變成優秀生,讓后進生有進步。我在教學中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能力,把學生分成三個層次,即學困生、中等生、優秀生。依據教材內容和教學要求,分別確定各層次學生的學習目標。教學組織形式實行全班教學,分層教學和個別指導相結合,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各層次的學生自主學習,得到發展,爭取進步。例如:在教“分數乘法應用題”時,出了這樣一道題:學校運來一袋大米100千克,(1)吃了3/5,吃了多少千克?(2)第一天吃了3/5,第二天吃了1/5,一共吃了多少千克?(3)第一天吃了3/5,第二天吃了1/5,還剩多少千克? 這道題有3個問題,可采用分層練習:學困生做第1題;中等生做第2題;上等生做第3題。鼓勵相鄰幾個同學進行討論,同桌幫忙。通過對問題的研究,使各層次學生互相探討,啟發,促進思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每個學生逐步學會學習、善于學習。其中,優秀生可以幫助中等生,中等生可以幫助學困生,隨著進取意識的增強,不斷的向上一個層次遞進。這樣,學生在民主和諧氣氛中,學生心理壓力得到減輕,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個性思維得到有效地發展。
總而言之,要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學習能力,需要教師在各方面的努力,對學生長期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有效指導,鼓勵他們大膽進行探索,讓他們嘗到自主學習的甜頭,他們就會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