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中蓮
我們中華民族有著幾千年的文明史,并以“文明禮儀之邦”著稱于世,講文明、懂禮貌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小學生作為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擔負著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的重任,因此我認為,加強對小學生進行文明禮儀養成教育就顯得猶為重要。下面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一、打好基礎、形成氛圍
每新學期開始,應首先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上好第一次文明禮儀課,打好基礎、形成氛圍。具體做法:
對學生提出要求明確、具體、詳細的文明禮儀常規,使每個學生心中有數。一開始就重視文明禮儀訓練,打好底子,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既要使學生明白“理”,又要訓練“儀”,學練結合,以練為主。做示范、教表演,使學生知道怎樣去做。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動作定勢,逐漸養成良好的習慣。
例如,我和學生進行交換角色表演,互相問好,學生很感興趣,有的要當老師,有的要當學生,借此情景讓學生分角色訓練,對每一組都進行評價,我邊指導、邊示范,最后再進行全班訓練,人人過關。老師認真的示范,加大力度的訓練,學生也引起了重視。每個同學都練習的很認真,形成了一個良好的禮儀氛圍。
另外,在教室里制作一些文明禮儀標兵評選榜、張貼文明禮儀用語、黑板報上登錄名人文明禮儀方面的動人故事等方法。讓學生時時刻刻都能享受到文明禮儀的教育,讓他們在不知不覺當中就規范自己的文明禮儀,從而形成良好的習慣
二、方法多樣 做活工作
根據兒童心理做活學生文明禮儀的養成教育訓練工作,常常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榜樣示范法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育學生見到老師或客人要行隊禮并加上微笑的一聲“老師好!”、“叔叔好!”、“阿姨好!”。我也很注意自己平時的示范作用。每見到家長都熱情的說:“您好!”或微笑著點頭致意。學生幫忙做事時,我及時地說聲“謝謝!”如果自己做錯了,也敢于向學生道歉,說:“對不起”。望著干干凈凈的教室,我對同學們說:“你們辛苦了!”這種教育的效果勝過千言萬語。在教育教學中我注意儀表端莊,語言文明,以身示范,學生在師生交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小學生在行為實踐中的榜樣影響,除教師外還有同學,學生也希望自己能成為別人學習的榜樣。我根據他們喜歡表揚,具有向上心理這一心理特點,在進行文明禮儀養成教育規范訓練時,堅持正面教育,注意樹立典型,讓文明禮儀榜樣去感染學生,為其他同學起帶頭和示范作用。
2.制約訓練法
制約訓練法是指用行為規范﹑常規等手段去約束學生,使其按正確的要求去做,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方法。比如班上的田炳輝、張凱巖同學在周一早上升國旗時,站沒站相﹑左右搖晃,還小聲和別人講話。回班級后我就找這兩名同學談話,首先向他們講解小學生升國旗的禮儀要求,并利用課外時間對他們進行反復訓練,直到下次升國旗禮儀行為規范標準為止。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禮儀的養成教育,提高了講文明、懂禮儀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3.集體教育法
集體是孩子們成長的溫床,孩子們樂意在集體中表現。于是在文明禮儀養成教育訓練中,我極大限度的運用了兒童對集體的向心力,把個人與集體拴在一起進行教育。現在使用文明禮貌用語的人多了。見到老師或客人不主動問好的人少了。集體的榮譽,集體輿論,集體評議活動,教育了同學,規范了言行。
4.家校互動,拓寬禮儀教育渠道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發揮著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學校和家庭應該攜起手來,內外結合,共同參與到孩子的文明禮儀教育中來。
三、持之以恒,一抓到底
文明禮儀教育,是一種養成教育。通過教育訓練,持之以恒,使學生逐步形成文明識禮的好習慣。
每當學生放學時,我都提醒他們見到老師主動問好;如果老師從你身邊走過,就很自然的向老師問好。現在我班學生已養成了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不論是在樓道里、上學的路上,還是在校園之外,他們見到老師都能主動問好,提高了講文明、懂禮貌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自從班上開展文明禮儀教育以來,學生越帶越順,即使到了期末階段,學生的行為都很穩定。學生精神面貌好,文明風氣盛,受到了全校老師的好評。
文明禮儀的養成教育是讓學生在認識和實踐的循環往復中由被動變為主動,最終內化為自己的一種素質。只要持之以恒,一抓到底,一定會養成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文明禮儀氛圍的好習慣。
通過文明禮儀教育,對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樹立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及提高學習主動性、自覺性等都產生積極的影響,形成了良性循環。通過文明禮儀教育,形成了良好的班風,同時也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高。我將為之不懈的努力,嘗試更好的教育策略,促進文明禮儀的養成教育再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