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承鴿
【摘 要】在體育教學中,運動技能的形成過程離不開思維,離不開大腦對運動技能的分析和綜合,在分析與綜合的基礎上,動作表象才能轉化為動作概念,學生才能掌握動作要領和規則。本文通過文獻綜述法,結合體育教學的特點與學生思維的規律,對體育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運用科學理論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進行初步探討,為加快學生在體育教學中運動技能的形成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思維能力;運動技能;形成;教學質量
一、體育教學中思維的基本過程
1.分析與綜合。分析是在頭腦中把整體分解為部分或者把整體的個別特性、個別方面分解出來。例如,在教學中把跨越式跳高技術動作分解為助跑、起跳、騰空和落地四個分別的動作,把短距離跑步分解為起泡、加速跑、途中跑和終點沖刺四個階段,分別地加以考察、研究。綜合是在頭腦中把事物的各部分聯合起來,或者把事物的個別特性、個別方面結合起來。例如,在教學中把跳高技術的各個動作聯系起來,把短跑的各個階段結合起來加以考慮。這樣,對“跳高”和“短跑”便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分析與綜合是彼此對應又相互聯系的過程,任何一個比較復雜的思維過程往往既需要分析,也需要綜合。
2.比較。比較是頭腦中把對象或現象加以對比,確定它們之間的共同點、相異點和相互關系。通過比較,使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會越來越完善、正確。例如,跳高和跳遠都有助跑、起跳、騰空和落地的亞動作,跳高僅比跳遠多了一個過竿環節,但其本質特征并不是過竿,而是起跳速度和垂直向上的距離。比較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面進行,也可以從同一事物發展過程中的不同階段進行。
3.抽象和概括。抽象主要是在分析、比較的基礎上進行的,概括則主要是在抽象、綜合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分析綜合與抽象概括有密切的關系。例如,在比賽失利的情況下,通過分析、綜合、比較,從各個方面找出失敗的因素,然后把那些不太重要的、非本質的因素舍棄,而抽出最本質的決定性的因素——比如麻痹輕敵、驕傲自滿,這就是抽象。當我們把每一場比賽失敗的最主要的原因,結合起來或聯系起來,從而使我們找到一個必然規律,“輕敵自滿,必然失敗”。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都是思維的過程。通過思維過程人們能夠透過事物的表面現象,深入事物的本質,揭露事物的意義,掌握事物的規律。這樣,就能使人們從感性認識階段躍進到理性認識階段,從而在頭腦中形成一定的概念。
二、體育與健康教學中,學生思維的特點
體育與健康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從體育與健康教學知識結構上分析,它涉及面廣泛,是多學科知識的綜合。學生掌握知識的基本階段與其它學科具有相同之處,即:感知教材、理解教材、鞏固知識與運用知識階段。從教學上分析,知識、理論與技能的緊密結合,是體育與健康教學不同于其它學科教學的一個突出特點,它既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的過程,同時也是發展學生體力、增強體質,促進青少年優良心理品質的形成與發展的過程。體育與健康教學中,思維的過程是外界信息在人腦中經過不斷分析、綜合、比較和抽象等加工改造,并轉而指導行動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必須遵循認識規律——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思維,再到實踐,循環往復,逐漸提高;必須遵循人體機能變化規律、動作技能形成規律與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體育與健康教學的特點決定了生動的直觀形象思維與抽象的邏輯思維相結合,這是教學中學生思維的突出特點。
三、體育與健康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生理機制
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掌握知識技能不僅要通過感覺、知覺、表象和記憶,還要通過積極思維。要喚起學生思維的靈感,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在實踐中應用理論的欲望,為發展學生各種不同的思維品質創造條件,最根本的問題在于教師在教學方法的具體實施中,使啟發式教學體現在每一教學段落與環節。運動生理學告訴我們,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實質上是大腦皮層建立鞏固與恢復活動——條件反射形成過程,大腦處于適宜的興奮狀態,也是條件反射建立的最好時機,而不適宜的興奮是無法建立起條件反射的,甚至會影響條件反射的建立。運動技能形成規律分為泛化——分化——鞏固——自動化階段,在每一教學階段學生對動作技能的認識,理解與形成都有密切的聯系,教學方法的設計與運用都應遵循其生理機制,而開啟學生思維之鎖的教學手段的設計與運用也必須符合和依據其生理機制。
四、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方法
1.創設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疑問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人們在實踐活動中,解決問題和思維過程是緊密聯系的。問題的發現需要思維,解決問題的過程,更離不開思維,思維能力是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問題是思維的動力,問題推動著思維不斷深入發展。因此,在體育教學中要注意創設問題,引導學生分析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但教學中的設疑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對象來制定,切忌干篇一律,并要做到由易到難,由簡到繁,逐步深入。
2.開拓教材本身知識性、邏輯性,使大量身體練習與積極思維緊密聯系。體育教材本身知識內涵很豐富,在教學中教師用知識的力量啟迪學生思維,啟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投擲項目教學中,要使學生提高運動成績,僅僅教會學生簡單投擲技術是不夠的,必須使學生認識到影響投擲成績的兩個因素——出手的初速度和出手角度——的不同作用和相互關系,進而使學生理解當助跑距離(不能離開指定投擲區)和投擲角度受到限制時,要把器械投得更遠的有效途徑便是增強腰腹和上肢肌肉的爆發力,加大上肢揮臂距離,提高出手時的初速度。教學中,將單調枯燥的教材,用一定的教學手段啟發和調動學生的練習興趣,能激起學生思維聯想,使知識學習,身體鍛煉寓教學練習之中,這不但能加速運動技能的掌握與形成,提高教學效果,還能使學生終身受益。
五、結論與建議
1.體育與健康教學為發展學生思維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啟發學生思維能力手段的實施,能發展學生各方面思維品質,而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又能促進體育與健康教學走向成功。
2. 發展學生思維的生理機制必須符合運動技能形成規律。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教學各環節中,恰到好處的設疑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身體練習的手段與教材知識性緊密聯系是啟發學生思維能力的根本所在,培養學生良好的表述能力是學習知識技能、發展思維品質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在教學中,通過“設疑、解疑”能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不僅發展了學生的智力因素,同時也有效地發展了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3. 體育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其宗旨應在于使學生懂得鍛煉身體基本原理和獨立進行科學鍛煉的方法,以適應終身鍛煉和生活娛樂的需要。
4.體育與健康課對教學的要求是精講多練。通過教學過程使學生按照運動技術本身的規律建立本體感覺,使大量身體練習與積極思維緊密聯系,在練習中使學生身體素質和思維能力都得到合理發展。
5.課堂教學中,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手段、步驟、方法,要根據教學任務、教材特點及學生心理、生理特點,接受能力的實際,做合理的設計與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