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建萍
摘 要: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不斷高速發展,人們對于數學教學的關注更加廣泛,尤其是九年義務教育中的初中數學教育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當從情境創設的角度出發,分別理解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情境創設的含義和方法等,以此探討情境創設教學法在初中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同時,情境創設教學法能夠更好地豐富數學課堂的教學形式,優化數學教育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關鍵詞:情境創設;初中數學;課堂實踐
所謂的情境創設教學法是指在備課、上課期間,教師根據現有的教育教學原理和內容,結合初中學生自身的認知和心理特征來營造各種不同的學習氛圍,通過問題、生活、故事等相關情境來進行課堂教學,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更好地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更快地融入課堂教學情境中,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
一、情境創設教學法的意義
現代數學教學普遍存在教學內容和形式枯燥乏味,學生沒有學習興趣的情況,而情境創設教學法正是針對這一情況提出的新型教學方法,為了使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充滿激情和熱情,不僅需要教師時刻保持良好積極的教學態度,同時需要教師想盡一切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參與到數學課堂教學的情境中。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進行情境創設教學,需要根據學生自身的情況,充分結合數學教學內容,以此活躍課堂教學的氣氛,讓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幫助學生逐漸樹立學習信心,逐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通過情境創設的教學方法,教師能夠進行學科間的串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與此同時,在初中數學學習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學生情感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不斷拓寬學生的學習范圍和內容,將生活融入學習中,加強學生情感的培養,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以此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
二、情境創設教學法的具體措施
1.創設問題情境
在初中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精心設計數學問題,讓學生被問題所吸引,主動投入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
例如,教師在講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具有感染力的問題,提出關于雞兔同籠的問題,“現在有雞兔同籠,上有35個頭,下有94個腳,請問雞和兔的具體數量?”這樣充滿生活色彩的數學問題,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有助于更好地解決數學問題。
2.創設生活化的情境
正所謂數學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由此可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根據生活實際來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感知生活的存在,能夠在生活中體會數學的意義。
例如,教師在講解絕對值的時候,可以利用學生的日常經驗進行情境創設。諸如:周末,小紅從家里出發,坐車去游玩,她先向北行駛20公里,到達海邊,下午,她又向南行駛了20公里,到達超市,如果家、海邊和超市都處于一條直線上,若向北為正,請用有理數來表示小紅的這兩次路程,同時,如果汽車行駛一公里需要消耗0.3升汽油,那么小紅一共耗費了多少升的汽油?這是一道充滿生活氣息的數學問題,通過這樣生活化的情境創設,能夠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獲得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更好地認識有理數和絕對數,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更好地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
3.創設故事情境
初中階段的學生還處于發育階段,對故事的興趣極為濃厚,為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各種故事來創設數學情境,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數學學習的過程中。
例如,教師在講解有理數加法的時候,可以通過講解故事的方式進行數學教學,諸如:在大森林中,有兩只猴子在玩耍,他們遠遠地望見了一棵桃樹,兩只猴子飛快地向桃樹飛奔過去,一只猴子先爬了4米,然后又繼續爬了3米摘到了一個桃子,另一只猴子先爬了5米,然后又向下滑了3米,結果晚了一步,那么這兩只猴子分別爬了多少米呢?另一只猴子還需要爬多少米才能摘到桃子呢?這樣富有故事性的情境,引起了學生踴躍的討論,在討論中逐漸掌握了有理數加法,促進了課堂教學的有效進行。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進行情境創設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更好地主動投身于課堂學習過程中,同時,情境創設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地活躍課堂氣氛,拉近師生間的距離,逐漸實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真正愛上數學,真正充滿興趣地進行數學學習,只有這樣才算是從根本上提升初中數學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參考文獻:
[1]朱瑤.初中數學課堂情境教學特點的錄像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
[2]郗洋.初中數學教學中情境創設的案例研究[D].吉林師范大學,2015.
[3]周秀峰.初中數學課堂情境創設及教學效果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