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華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有了新的要求,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轉變傳統理念和以往的教學模式,改變乏味、枯燥的教學環境,并將本土美術資源引入課堂中,實現學生自主探究。圍繞甘肅河西地區的本土美術資源,對其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的應用意義進行了詳細分析,促進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本土美術;小學美術;課堂教學
近年來,小學美術課堂教學逐漸引起了教育者的關注。通過本土美術資源的有效應用,不僅能夠豐富小學美術課程的內容,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從而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同時還能實現本土文化的有效發展。基于此,文章對甘肅河西地區本土美術資源在美術課堂中的應用進行了重點分析,對小學美術的課堂教學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本土美術資源在小學美術課堂的應用意義
(一)符合小學生的發展需求
在當今倡導素質教育的前提下,學生個人的發展受到教師和家長的重點關注。作為教育的主要場所,學校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尤其是在小學美術的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轉變以往的教學觀念,采用全新的教學模式,與小學生的發展需求相適應,最重要的是在課堂中融入本土美術資源。一方面,本土美術資源比較豐富,在美術課堂中融入能夠加強學生對美術的認知和理解;另一方面,本土美術資源的引進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適應本土文化的發展需求
將本土美術資源引進小學美術課堂中,不僅能夠對本土美術資源進行保護,還能實現本土美術資源的傳承和發展,這也是本土文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所以教師在進行小學美術的教學時,一定要將本土美術資源與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有機結合在一起,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并且在提升教學效率的同時實現文化的大力發揚,激發學生對本土文化和資源的保護欲望。
二、甘肅河西地區本土美術資源的開發和應用
(一)民間美術資源的開發和應用
甘肅是我國中華文明的發源地,生活于這片土地的人們為了滿足自身的發展需求,創造了異常豐富的民間美術資源,并凸顯出甘肅地區的區域特征、民俗文化以及宗教信仰等。比如,剪紙、皮影以及磚雕等,可以說甘肅地區的民間美術是一個色彩繽紛的民間美術展覽館。通過開發甘肅河西地區的民間美術資源,可以將其應用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如,在進行人教版教材中有關皮影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在其中引進甘肅河西地區的皮影藝術,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皮影演出,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體會其中的內涵,從而激發自身的創作思維。通過甘肅河西地區民間美術資源的引進,提高了學生對地域文化的興趣,也讓他們學會怎樣尋找和發掘民間題材,激發自主學習的潛力。
(二)宗教美術資源的開發和應用
我國甘肅地區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同時對中國一千多年文化具有重要影響的佛教也是在這時由甘肅傳到了中原區域內,同時還出現了隴南石窟群以及河西石窟群等近千尊佛龕造像,充分體現出甘肅地區的宗教文化和信仰。另外,甘肅屬于一個多民族聚集地區,在河西地區中布滿了大量的寺廟,其中壁畫、彩繪以及石雕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宗教美術資源,可以將其融入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比如,在進行塑造立體形象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展示一些泥浮雕的圖片,如石獅子,還可以讓學生觀賞甘肅河西地區的佛像,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使學生感受本土美術資源的內涵。在課堂中引進本土美術資源,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加直觀的感受,還能激發學生對文物的保護欲,對今后的學習也有很大的幫助。
(三)地理風光資源的開發和應用
甘肅河西地區的地理風光資源是當今小學美術教學中非常重要的本土資源,如,連綿不斷的祁連山、廣闊無垠的大漠戈壁以及寬廣大綠色大草原等,這些本土資源都可以用在小學美術的課堂教學中,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進行人教版一年級《乘上列車去畫畫》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甘肅優美的風光,之后讓學生聯想一下自己與父母出去旅游時的情景,并將它畫出來,這樣會加強學生對甘肅地理風光的感受,從而激發學生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的情感。
綜上所述,在小學美術課堂中融入本土美術資源,不僅能夠培養小學生的藝術素養,激發其學習興趣,還能起到本土美術資源的保護作用,從而促進本土美術資源的傳承和發展。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美術的課堂教學時,一定要注重本土美術資源的引進,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林燕,沈喜云,張旻.甘肅中小學本土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實踐[J].甘肅高師學報,2014(4):92-95.
[2]魏佳.本土美術資源走進課堂[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3(4):19.
注: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2015】GHB0976系列成果之一。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