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努爾·艾爾肯
摘 要:在九年義務教育普及以后,小學生學習成績兩極分化現象越來越凸顯,在數學學習方面,學生學習成績參差不齊,數學學困生也越來越多,而怎樣讓這類學生安心、認真讀書,逐步提升自身成績,進而從整體上提高小學生的綜合數學素養,是廣大教師一直關注且亟須解決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學困生;幫扶與轉化
在新課程教育理念逐步推進背景下,數學學困生問題日益凸顯。對此,為了有效解決新課程學習要求、提升數學學困生學習積極性、認知能力較低等方面產生的諸多矛盾沖突,廣大數學教師應及時轉變自身教育理念,積極探索更新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革新教學行為,以此來為數學學困生提供更大的學習發展空間。
一、注重學生積極向上意識的激發
新課程教育理念強調應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并在綜合考慮學生認知發展水平、知識經驗的前提下,進行相關教學活動的設計,也讓數學學困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更熟練地掌握數學知識、技能。
1.小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階段,其思維都是僅僅圍繞形象、動作而發展的,數學學困生也是如此。比如,在講解“平行四邊形面積”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通過剪一剪、拼一拼等實踐操作來進行其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以此來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增強其合作學習效果,為數學學困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發展空間,全面激發其潛能。
2.應對學生的體驗、探究過程給予著重關注,尤其是知識獲取過程,將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視為重要目標,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其嘗試自己去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
3.每個學生的認知水平、需求都是各不相同的,教師在授課中應注重因材施教。結合學生的不同學習風格,將學生個體獨立性充分體現出來,比如,在進行作業批改時,針對數學學困生,可以進行面批,且給予針對性的補習與輔導。經常找這些學生進行談心,重視賞識教育,引導其正視自身學習優勢與不足,全面激發其積極向上的學習意識,增強數學學困生的學習信心。
二、重視數學學困生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
學習習慣較差是很多數學學困生成績難以有效提升的重要原因,如,上課不認真,完成作業時也是應付心理,忽視課前預習與課后復習等,在此背景下,數學學困生的學習能力自然難以有效提升,因此,要想真正轉化數學學困生,就必須要注重其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1.預習上,應培養其在課前自主進行相關知識的預習,并將存在疑問的內容記錄下來,在課堂上積極向教師提出來。
2.上課聽講上,應培養其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不懂的部分也要敢于提出,對此,教師也要給予時刻關注,及時為學生提供有效指導,給予其及時幫助。同時,還應注重當堂作業當堂完成。在完成作業過程中,學生能夠真正認識到認真聽課的積極作用,且提高練習準確性,鼓勵其長期堅持。
3.作業方面。課堂作業有教師指導與監督,而回家之后,雖然沒有了教師的督促,其小學數學學困生也要嚴格按照課堂作業的種種要求來規范自己。
三、合理降低學習難度,加強幫扶指導
對于數學學困生來講,對于數學的評價往往都是抽象、復雜和難懂的,再加上教材設計上很多數學題對知識操練的片面追求,過于追求數學邏輯,而未對學生認知水平與實際需求做出全面考慮,這使得數學困生的學習興趣與信心逐漸降低。對此,教師在設計、組織各項教學活動時,應在保留數學知識核心的基礎上,適當刪減一些較為陳舊、乏味的內容,并恰當融入一些生動有趣的“兒童化素材”,進而不斷加強數學學習與實際生活,以及學生間的聯系,這樣不僅可以增強授課趣味性,降低學習難度,也能從整體上提高數學學困生的學習效果與效率。
四、積極構建、實施多元化教學評價
相比于優秀生來講,數學學困生很少能夠獲得成功經驗,但成就感給學生學習帶來的積極影響又是不容忽視的,因此,為了讓數學學困生體驗到成就感,教師在開展教學評價時,應注重客觀、全面性,不能一味地展現學生的不足,還應該幫助數學學困生挖掘自身優勢,并在學習態度、行為與過程等方面給予積極的鼓勵與指導,從而讓數學學困生能夠擁有更多機會去體驗成功,從而在今后的學習中,可以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其中,逐步提升學習成績。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若想引導數學學困生端正學習態度,促進其數學學習興趣與自信心的不斷增強,促進其自主學習、探究能力的不斷發展,就必須要運用足夠的耐心、細心,為學生創造更多鍛煉、展示自己的空間,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數學知識的價值與樂趣。
參考文獻:
[1]徐月琴.淺談小學數學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幫扶轉化[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0(1):115.
[2]余桂妹.小學數學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幫扶轉化策略[J].讀與寫(上,下旬),2016,13(11):215-216.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