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茗邯
【摘 要】本文從學生流失的原因出發得出造成流失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中職教育過分注重知識和技能教育而缺失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職流失學生中有50%以上都是因為厭學、對所學專業不感興趣、“讀書無用論”等原因主動放棄學業;并以此作為切入點深入闡述了職業生涯規劃對職校控流的影響、作用以及職校如何發揮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作用進行學生流失控制的一些對策。
【關鍵詞】控流作用;中職教育;職業生涯規劃;影響
中職教育是教育系統重要的組成部分,承擔了向社會輸送合格技能人才的重任。而且社會的快速發展對技能人才的需求日趨強烈,職業教育在新的就業形勢引領下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相較于普通教育,中職教育受限于社會、個人、家庭和學校因素的綜合影響,廣泛存在在校生流失的現象。
一、中職學生流失的原因分析
(一)社會因素
自古以來,就有“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的社會職業觀念,而職業教育強調的就是人才的技能教育,根深蒂固的思想使來自全社會巨大的輿論壓力拋向職業教育。社會觀念的偏差導致社會各界人士對于中職院校畢業生存在嚴重的歧視,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職校在校生的流失。中職學生抵御外界誘惑的能力不足,學生很容易在學習期間受到外界不良誘惑吸引,致使學業荒廢。
(二)個人方面原因
1.學習動機不足。一方面,中職學校錄取分數線遠低于普通高中,造成學生在選擇進入職校時就產生自卑心理,不能夠端正自身學習態度,以至于學習興趣不高,甚至是厭學、逃學。另一方面,職業學校入學門檻較低,生源質量參差不齊。
2.心理原因。中職學生大多處于青春期,叛逆是他們面對生活和學習的態度。而且這一時期的學生常不具備良好的自我約束能力但又對“新事物”充滿好奇,這就使得他們極其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環境的影響,沾染不良的習慣。學生在學校中甚至還會成立“團體”,這樣的話他們日常行為更容易受到不良現象的影響,甚至會出現集體輟學的惡劣現象。除了上述現象之外,流失學生當中還存在攀比、網癮、早戀、酗酒和打架斗毆的惡劣行為,這些也側面反映了扭曲的心理狀態和畸形的價值觀。
(三)家庭方面原因
1.對職業教育認識誤區。在許多家長眼中,初中畢業之后是打工,接受中職教育的最終還是打工,沒有意識到職業教育對于學生職業發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職業教育不僅能夠教會學生操作技能更能夠讓學生用系統的專業知識武裝自己,更有利于技能上的提高和發展。
2.家庭經濟壓力。雖然國家對職業教育的政策和經濟上的支持逐年遞升,已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學生入學難的問題,但是教育支出和在讀期間收入缺失使得許多家庭難以承擔。而且對于來自于經濟薄弱的農村家庭的學生,在校期間在生活消費上的不足會使他們產生巨大的自卑心理,選擇輟學打工掙錢來彌補自身虛榮心理。
(四)學校方面原因
1.學校管理不善。許多職校為了搶奪生源、完成招生指標,任意降低招生門檻,甚至在某些學校招生工作已經代替教學工作成為學校的核心任務。一方面,過低的入學門檻使生源組成魚龍混雜,難以對其形成嚴格的管理。另一方面,招生困難使得校方在管理過程中對學生的懲治多以批評教育為主,不敢開除每一個學生。但沒有嚴格的管理,學生行為得不到約束,反過來促使生流問題更加嚴重。
2.教學設施落后。許多中職學校一味擴大招生規模和增加專業設置,但是與專業匹配和學生人數相適應的實驗和實習設施卻沒有相應增加,造成了“紙上談兵”成為某些專業實訓課的真實寫照,許多學生因學不到東西而選擇退學。
3.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缺失。對于受到各種因素影響的學生而言,職校許多完備的管理措施往往也是無效的。此外多數職校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全部學習課程開設以專業理論課和實訓課為主,造成了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缺失。
二、中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控流作用的影響
學生只有從心理上接受職業教育,對自身職業生涯有了清晰的認識之后才能全身心投入到職業教育之中。中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該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重點關注。
(一)認清自身特點,激發學習動機
在對流失學生的調查中發現超過半數學生存在學習動力不足、厭學現象。這也說明了學生對在職校中的學習和自身特點并不具備清晰的認識或者與職業發展結合度較差。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能夠讓學生在專業學習中了解自身能力類型、確立自身職業興趣、建立職業理想,并為實現職業理想產生巨大的專業學習興趣。職業規劃教育給學生提供了學生觀察自己的另一個視角,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擅長以及社會需要對專業選擇和學習做出綜合選擇,有效激發了學習動機。另外,從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本質來看,職業規劃就是學生在校期間為走向社會、走進職場所做的準備工作。職業規劃教育能夠幫助處于專業知識和技能學習中的職校學生增加對各種職業在社會分工和經濟結構中的位置,了解未來職業生存狀態和職業定位,這些都給學生進行人生規劃帶來豐富的指導內容。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能夠給學生培養職業興趣、成功選擇職業以及設計完整人生提供充足的建議,從而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職業興趣方面實現控流。
(二)滲透德育教育,矯正不良心理
職業生涯規劃不僅是對知識和技能的要求,更是對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體現,即為職業道德培養。職業規劃強調對學生道德教育、心理輔導等多個方面。前文中提到許多學生是因為心理問題才選擇退學,因此職業規劃教育中滲透的德育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學習心態,培養出熱愛生活、熱愛工作的新一代職業技術人才。另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強調職業發展中需求層次理論,能夠鼓勵學生為實現人生價值由他律走向自律,在提升自我約束力的基礎上逐漸形成職業生涯中所要具備人文情懷,使他們在以后的工作中收獲更多的尊重。而且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對學生的德育還能夠破除學生不良的消費觀,杜絕生活上的奢侈浪費,減少家庭經濟壓力和消除學生過度的虛榮心理。這些能夠實現對學生退學心理的矯正,從心理層面實現控流。
(三)幫助學生明確專業學習的重要性,權衡學習和就業關系
近年來,社會的人才需求方面出現了這么一個奇怪的現象:許多畢業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同時許多工作找不到合適的人才。這一現象的發生正是說明了在大部分院校教育中都普遍存在對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缺失的現象,造成了學生盲目學習,盲目就業。中職學校職業規劃教育缺失較于本科、研究生院校對畢業生職業發展的影響程度更大,因為中職畢業生更多地依靠技能的提升帶來就業和職業發展機會。因此,學校方面可以通過職業規劃教育讓學生認清目前的就業形勢,在自身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方面努力“靠近”社會對技能人才的要求。這樣學生才不會輕易放棄專業學習的機會,權衡專業學習和就業之間的關系,在學習觀念認識層面上實現控流。
【參考文獻】
[1]高玉敏.職業生涯規劃教學對中職學生的導向作用觀察[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
[2]肖建紅.中職學生流失原因及對策[J].時代報告(學術版),2012.3
[3]姚貴平.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職業生涯設計教育現狀調查分析[J].職教論壇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