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明
在教育中,我國一直倡導的是素質教育,即“將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綜合型素質人才”,體育一直是我國教學中所關注的一個重點,小學體育教學尤為重要。小學生剛剛才邁進九年義務教育的課堂,此時學生的身體和心理都處于很不成熟的階段,學生需要擁有強健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為接下來的發展打下基礎,因此在小學教學中體育課的作用不可忽視。而體育課中一項常見的運動便是跳繩運動,跳繩運動不需要學生花費太多力氣,也無需學生你追我趕,運動起來非常方便而且易操作,對于學生的健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一、跳繩運動可以增強小學生體質
跳繩運動是一項有氧運動,它不需要學生進行太激烈的運動,可讓學生在非常輕松的狀態下持續進行運動,達到伸縮全身肌肉、強身健體的功效。在農村小學的體育教學中開展跳繩運動還能鍛煉小學生的協調、平衡能力,不僅能有效地使學生機體內的動與靜保持平衡,也能讓學生的心理方面得到鍛煉,使心理不會過分緊張或松弛,讓新陳代謝慢慢進行,有利于身體的健康發展。同時,學生通過跳繩運動能增加血液總量、增強自己的肺活量和心臟功能,還能增強學生的骨骼體質、減少學生體內的脂肪,預防疾病的發生,讓學生能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去面對學習和生活,有效應對各種壓力和問題。跳繩運動對于開發學生的智力、促進學生身體器官的發育和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態都有著重要作用,還能有效增強學生大腦細胞的活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讓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都有良好的發展。除此之外,在農村小學的體育課中開展跳繩運動還能有效增強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意識,讓班集體的凝聚力更強,讓班級的氛圍更好,讓學生在一個健康舒適的環境里成長。
例如,教師在體育教學中開展團體跳繩時,既可以讓參加跳繩的學生身體協調能力得到發展,有效鍛煉學生的應變能力,又能讓搖繩的學生在搖繩過程中學會與他人相互配合,培養他們的團體意識。學生在跳繩的過程中,眼、手、腳、腰等部位和各個關節都要運用,使大腦也要不斷跟上運動的節奏,從而促進大腦的思考能力提升,讓大腦能做出正確判斷,有效鍛煉學生的大腦思維。在這個過程中,還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靈敏性、協調能力和反應速度,使學生在學習其他科目時也能更加高效。
二、跳繩運動可以滿足小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
小學生都有貪玩的本性,對于跳繩這種簡單易行的運動學生是非常喜愛的,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開展跳繩運動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它可以有效滿足學生的需求,使學生的心理得到滿足,同時讓學生產生愉悅的心情。在農村小學中很多學生都對跳繩運動感興趣,興趣會指引學生在體育教學中更加認真地投入到體育課堂中,從而有效提高小學體育教學效率。這項運動既讓學生的身體得到鍛煉,又可以讓體育教學成果顯著提升,一舉兩得,非常方便。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開展單人跳繩時,學生都會比較開心,因為這項運動是學生都很喜歡的,這樣教師在授課時學生才會更加投入其中,全神貫注地將精力集中在體育課堂,讓體育課堂的教學效率更高效。在過去的農村小學體育教學中,雖然也有跳繩運動,但學生一直學習的是一種單一的跳繩法。隨著時代的發展,跳繩運動也逐漸變得多樣化,這也正好滿足了學生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理,讓學生能勇于去接受、探索新鮮事物,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
三、跳繩運動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
跳繩運動不僅僅是一項關于身體的運動,在身體運動的過程中也能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和精神素養得到有效提升。在跳繩過程中學生需要平衡好身體各部分的運動、需要調整呼吸、需要大腦的思考,在身體完成了一連串的動作后學生才能保持自己在跳繩運動中有條不紊地進行。在這個過程中,除了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外,還能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得到培養。試想如果一個學生的心理素質不好,在跳繩過程中他一定會不斷出錯,而且也沒有辦法和學生有效配合。
在小學的體育課中進行團體跳繩時,可能有些學生膽子較小,不敢鉆到繩子下面去,或是看見團體跳繩總是擔心和別人配合不好。通過跳繩運動的有效鍛煉,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自信和勇氣,使學生在面對一些事物時能夠調順自己的呼吸,勇敢嘗試,而且也能讓學生感受到集體的暖意,明白集體的力量,消除害怕參與到集體活動的心理,讓學生的心理更加健康開朗,有效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良好的精神素養,使小學生的身體和心理都能健康發展。
總之,小學體育課中的跳繩運動對于學生健康的促進作用是非常大的。它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體質、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還能讓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大腦思維得到有效發展,為學生全面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文彬.體育課中如何開展跳繩教學[J].學周刊,2015(7).
[2]田金華.體育運動與健康促進[J].中國體育科技,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