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璐
江蘇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江蘇鎮江 212013
淺談MOOC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
李 璐
江蘇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江蘇鎮江 212013
現在我們都處于“互聯網+”的時代,感受互聯網技術帶來的便利,教育行業當然不能置身事外,MOOC因其開放性、自主性、多元性等特點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時代在改變,現代化的教育方法對于傳統模式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我們應該要充分了解“互聯網+教育”的成果——MOOC,以包容的心態接受并正面應對挑戰,牢牢把握機會,從而更好地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進行創新。
互聯網+;MOOC;思想政治教育
MOOC是“互聯網+教育”過程下的產物,其開放性、自主性、多元性特征獲得了全球學生、教育工作者及學者的關注。相較于傳統的高等教育服務模式,MOOC因其在教育領域的革命性影響,亦被人稱為“第二次知識大普及革命”。[1]MOOC模式下,高校與技術提供商合作創建網絡平臺,學生通過這個平臺免費學習自己感興趣的課程,甚至還可以獲得世界一流大學的文憑。而MOOC平臺只需連接互聯網注冊即可使用,不但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且人人都可以上大學,因此也受到了諸多學生的喜愛。
(一)“互聯網+”的定義
“互聯網+”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演進及其催生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通俗的說,“互聯網+”就是利用信息通訊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將互聯網與各個傳統行業有效的結合起來,尋找新的發展方向。
騰訊總裁馬化騰2014年4月21日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第一次公開提出“互聯網+”的概念,他認為“互聯網+”是一個趨勢,“+”的是傳統的各行各業。[2]這是“互聯網+”的由來,而這一名詞正式被提出是在2015年,總理李克強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說到要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隨后在12月份的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習近平主席向世界宣告:“十三五時期,中國將大力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積極向上的網絡文化,拓展網絡經濟空間,促進互聯網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3]
(二)什么是MOOC
MOOC也叫做慕課,是新興的一種在線課程開發模式,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縮寫形式,英文直譯為“大規模開放的在線課程”。MOOC這個術語于2008年由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大學網絡傳播與創新主任與國家人文教育技術應用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為了響應“關聯主義與知識連接”在線課程而提出的,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受到了許多人的喜愛。所謂大規模開放的在線課程,大規模(Massive)就是指發布的課程是大型的或大規模的;開放(Open)就是指面向全球開放,實行共享協議;在線課程(Online Course)就是指課程材料、視頻都可在網上獲得,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在教育的諸多種類下,思想政治教育是重中之重。思想政治教育既十分重要,但因說教性強、知識抽象等特點又十分難實施,所以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也存在著“填鴨式”的現象。“互聯網+”時代下,新模式帶給我們的不僅是教育技術的更新換代,更是對以往學習、教學的挑戰,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正面應對挑戰,正確認識MOOC模式,并合理運用。
(一)互聯網的特點為傳統教育方式帶來挑戰
1.互聯網的普及加快了信息的更新換代
我們現在生活在互聯網時代,生活也越來越離不開互聯網。信息經由網絡傳播,人們獲得信息的渠道多樣,信息也愈發復雜。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再占有信息優勢,有時甚至會陷入集體失語的尷尬局面。[4]不僅僅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學習者對于大量碎片化的信息也只是走馬觀花,缺乏自己的思考。互聯網時代下,信息更新換代的速度很快,知識的不斷擴充使得舊的知識體系很容易就被淘汰,傳統教育方式下的知識體系在新的時代里就變得不再“深得人心”。
2.互聯網傳播的信息對學生的影響不斷增加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第3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31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3.2%。我國網民以10-39歲網民為主,其中20-29歲年齡段的網民占比最高,達30.3%。[5]由此可見,現在越來越多人依賴于互聯網,尤其是20多歲的高校學生,與互聯網接觸最方便,受到的影響也最大。
互聯網上的信息魚龍混雜、參差不齊,不乏那些暴力、色情、犯罪等信息,學生很容易被迷惑,這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深了難度。其次網絡上獲取信息愈發便捷,因為信息太容易獲得,從而使學生沒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問題通過網上搜索就可以解決的話,學生就不會感受到其意義,也不會對此有深刻的印象,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就會變得可有可無,無法發揮自身的作用。
(二)MOOC模式的優點
MOOC模式當然存在著與生俱來的優點,首先網絡公開課程沖破時間和空間限制,實現資源共享。傳統模式下,教育資源聚集在學校這個相對局限的范圍,只滿足固定人群的需要,例如學生、教師等,其余人就無法使用學校里的教育資源。而互聯網在這方面明顯占據優勢:第一,互聯網上存儲了海量的信息;第二,這些信息一直都在不斷更新,網絡空間無限廣闊;第三,互聯網上的信息和資源可以被各類人群獲得,在互聯網上沒有門檻限制。
其次網絡公開課程更加貼近學生,自主操作性強。在網絡課程平臺上,學生可以依據興趣和需要來選擇課程,而且平臺上課程提供者還會上傳相關教學視頻的教案和資料,以便于學生全面了解課程內容。在網絡平臺上,學生可以自己決定視頻的播放和暫停,更加有人性化,能夠讓學生有一個全面的課堂體驗,另一方面教與學,學與學之間有了更好的互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是國家對在校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但在“互聯網+”時代下,教育領域迎來了不小的挑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完全值得我們去探索。
(一)取其各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精華,去其糟粕
首先,各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肯定有其可取之處,諸多教育工作者的教學經驗和研究成果都值得借鑒。在網絡課程平臺上,學校、團體和個人都可以在注冊后上傳相關課程的視頻、教案和音頻,而這些內容各校教育工作者都可以在平臺上獲得,通過觀看來發現課程其他版本的可取之處,從而更加完善自己上傳的版本。
各高校在完善好自己思政教育的同時,還可以展開合作。比如可以把大規模開放式在線課程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可以由一所高校牽頭,建立多所大學廣泛參與共建的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相關理論課程”的慕課。[6]各校彼此學習,互相成長。
(二)結合“核心素養”實現方法創新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與MOOC模式相結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上就可以嘗試進行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等方法,提倡專題式教學,開發教學模塊。例如:MOOC模式中,課程多為十幾分鐘內的完整獨立模塊,主要包括授課、測試、互動三個環節。[7]MOOC與核心素養的結合會使教育的本質回歸于學生,以人為本。與傳統教育模式相比,MOOC模式更加注重專題式教學、更加注重評價和互動、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MOOC下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化、現代化和人性化
MOOC模式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應注重實現其特色化。MOOC模式始終是國外思想的產物,在MOOC浪潮席卷中國后,中國高校紛紛加入了MOOC平臺。思想政治教育這一課程是我們國家所特有的,所以在借鑒MOOC模式的同時我們也要堅定我們自己的特色,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MOOC課程和平臺,將MOOC植根于我們自己的文化去創新,體現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觀。
其結合應注重實現其現代化。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一貫使用粉筆板書和PPT等來展現知識點,通過借鑒MOOC模式,課堂教學與網上學習共同發展,我們可以實現教學課程的可視聽化,實現資源的可持續性共享。例如新東方在線這一網絡課程平臺,不但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直播課程,而且還有相關聯的錄播課程。學生還可以在網頁上獲取老師的教案,并與老師進行實時的線上互動。通過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更新,實現教學方法和內容的現代化,讓學生享受技術、享受學習。
其結合應注重實現其人性化。MOOC推崇“以用戶為中心”,關注用戶體驗,這將極大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更加貼近學生,為學生創造更加人性化的環境,使學生慢慢增加對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興趣、更加容易接受,更好地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通過網絡課程或翻轉課堂等方式也可以極大的發揮學生的潛能,發現自我價值,讓學生不再僅限于“聽”,而是朝自主學習方向發展,由“被動”轉向為“主動”。
[1]俞敏洪.慕課,一場人人受益的教育革命 [EB/OL].(2014-11-09)[2014-11-01].http://sike.news.cn/article.do?action=articleDetail&id=218567388.
[2]喬杉.20年互聯網帶來的改變才剛開始[N].人民日報,2014-4-21.
[3]新華網.習近平:十三五時期中國將大力實施網絡強國戰略[EB/OL].[2015-12-16].http://www.chinaccm.com/22/20151216/2201_3089681.shtml.
[4]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30
[5]CNNIC.第3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OL].[2017-01-22]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701/P020170123364672657408.pdf
[6]藥飛飛,阮懷堂.“互聯網 +”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研究[J].管理視窗,2016:40
[7]陳亞敏.MOOC在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15(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