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勤
(仰恩大學 法學院,福建 泉州 362014)
圖形用戶界面法律保護問題與對策
楊 勤
(仰恩大學 法學院,福建 泉州 362014)
圖形用戶界面兼具美感與實用性,引發了如何在知識產權制度方面進行選擇以實現給予其法律保護的問題,也直接導致了我國圖形用戶界面的法律保護存在障礙。如何識別并應對這些障礙,成為值得在理論上給予足夠關注的問題。本文結合理論分析、規范分析與制度移植三個角度,為我國圖形用戶界面的法律保護問題提出對策。
圖像用戶界面;外觀設計專利;專利法
從2014年5月1日起,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式對圖形用戶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下文簡稱GUI)給予外觀設計專利保護,打破了以往對圖形用戶界面保護方式不明確的局面。但是,一些純是為了起標識作用而無實際功能的圖標、圖案是得不到專利法保護的。圖形用戶界面較之一般的外觀設計而言,其設計與載體的關聯性不大。同時,使用狀態下的圖形用戶界面的展現方式、內容與二維平面紙質上的圖形顯示在本質上并無差別。因此如果完全將現有外觀設計的規則運用于圖形用戶界面保護,則在理論與實踐中存在一些障礙。例如:從保護對象角度看,圖形用戶界面作為外觀設計保護的客體,其保護范圍應是“產品”還是“設計”?從保護模式角度看,應該如何應對不同知識產權制度對圖形用戶界面重疊保護的情況?如何厘清不同知識產權制度對圖形用戶界面進行保護的界限?從法律制度設計角度看,是否有必要以制度移植的方式,引入部分外觀設計制度對圖形用戶界面進行保護?
簡言之,對圖形用戶界面給予專利保護的主要問題在于兩個方面:首先,面對表現形式、設計要素愈發復雜的圖形用戶界面,其保護范圍應該如何確定;其次,面對專利法、著作權法的保護存在重疊可能性的情況,有關圖像用戶界面的具體保護方式應該如何明確。為了應對上述問題,應該在深入分析我國相關法律規范條文的基礎上,結合圖形用戶界面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以及其法律保護所涉及的現實問題,參考域外相關領域的立法實踐與經驗,合理構建圖形用戶界面法律保護體系。
(一)保護對象
理論上,圖形用戶界面是指采用圖形方式顯示電子系統操作用戶界面,供使用者在使用智能電子產品的軟件時與計算機進行信息交互。[1]根據《專利審查指南》中的相關規定,欲通過外觀設計制度實現對圖形用戶界面的法律保護,必須符合兩項基本條件:(1)與人機交互有關;(2)與實現產品的功能有關。唯有上述兩點同時滿足,相關圖形用戶界面才具有被納入專利法中外觀設計制度保護范圍的可能性。但是,上述標準必然會將現實中以諸多形式表現的圖形用戶界面進行劃分。例如國家知識產權局在對修改后的《專利審查指南》
進行說明的過程中,為了明確可被納入外觀設計的圖形用戶界面類型,將涉及圖形用戶界面的產品劃分為九大類。但若據《專利審查指南》中的相關規定加以判斷,九類產品之中只有五類帶圖形用戶界面的產品同時滿足“與人機交互有關”和“與實現產品功能有關”兩個條件,而其余四大類帶圖形用戶界面的產品不能被納入外觀設計專利保護范圍之中,從而不受專利法保護。同時,由于外觀設計的保護不延及設計思想,在實踐中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圖片或者照片中的該產品的外觀設計為準。[2]但是這一保護對象確定的方式具有局限性,競爭者或模仿者只需要將被抄襲的界面進行拓展,就可以重新將之作為一項新的外觀設計進行申請,這顯然會加劇抄襲、仿造等不正當競爭問題。因此,應該針對圖形用戶界面的特點,制定與之相符合的權利保護范圍擴展機制。
(二)保護方式
圖形用戶界面兼具作品和技術雙重屬性。上述不符合外觀設計專利申請條件的圖形用戶界面包括:(1)帶網站網頁圖文排版的產品;(2)帶電子屏幕壁紙(包括屏保動畫)的產品;(3)帶開關機動畫的產品;(4)帶游戲界面的產品。但不可否認的是,上述四類用戶界面也是設計者智力勞動之成果,法律也有必要給予其特定保護。但其不滿足目前立法中有關外觀設計之要求,只能依賴版權制度對其加以保護。其合理性在于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從圖形用戶界面產生的過程來看,圖形用戶界面系設計者精心設計而成,是由不同的幾何元素、圖像或圖案經過獨特的編排與布局之后演變而來。因此,對于具備藝術性或設計感的圖形用戶界面,可以視為美術作品,進而納入版權保護范圍之中。其次,基于我國相關法律規范的立法現狀,不同產品所涉及的圖形用戶界面的顯示功能的實現實際上是計算機程序運行的結果。據此可以認為,程序背后的程序員也是圖形用戶界面的設計者。而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的相關規定和司法解釋,可以適用《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對所涉及計算機程序及文檔進行保護。圖形用戶界面必然依賴于特定的計算機程序,根據《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第五條之規定:“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其所開發的軟件,不論是否發表,依照本條例享有著作權”,圖形用戶界面可以被納入軟件著作權保護范疇之中。
根據上述分析,法律制度體系的不完善導致圖形用戶界面法律保護必然出現重疊保護的問題。
(一)理論途徑
根據前文分析,對圖形用戶界面界定問題存在爭議,作品與產品之間一字之差卻涉及兩種完全不同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如果作為一種設計的表達,圖形用戶界面就符合著作權法中作品的要求;同時它作為電子產品的操作界面,是一種富有美感并適用于工業應用的新設計,因此又可以受到專利法的保護。當國家知識產權局將其納入外觀設計專利進行保護后,就引發了不同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對圖形用戶界面的保護重疊問題。因此,我國相關法律制度進一步完善所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就在于如何避免不同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對圖形用戶界面重疊保護的問題。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在于明確不同保護客體之間的差異。對圖形用戶界面而言,可以將其分為“設計型界面”和“功能型界面”兩類。其中,所謂“設計型界面”對應具有設計感或美感的圖形用戶界面;所謂“功能型界面”則對應更具實用性或功能性的圖形用戶界面。根據以上分類,“設計型”界面側重于適用著作權法保護模式;而“功能型界面”傾向于通過專利法予以保護。將圖像用戶界面加以區分,能夠從保護客體的角度解決法律保護重疊的問題。但需要指出的是,本次《專利審查指南》修改只是進一步明確了圖形用戶界面保護的趨勢。欲真正實現對圖形用戶界面的有效保護,必須依賴專利法的修改與調整。
(二)立法途徑
將圖形用戶界面納入外觀設計范疇,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在于其合法性。進而言之,如果僅依據《專利審查指南》中的相關規定,并不能夠實現對圖形用戶界面的有效保護。簡言之,國家知識產權局的規定僅僅指明了圖形用戶界面被納入專利法保護范疇的趨勢,因為電子產業發達國家均已認可通過外觀設計來保護圖形用戶界面的設計。[3]但究竟應該給予何種程度的保護、如何實現保護、如何解決爭議等問題,規定均未涉及。因此,對圖形用戶界面的保護要實現實質性進展,專利法的修改與調整勢在必行。有必要通過立法途徑,加強圖形用戶界面法律保護的體系化進程。在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中針對圖形用戶界面相關問題設定專門條款,才能構成真正意義上的法律保護。
此外,圖形用戶界面與一般的外觀設計具有顯著區別。有研究指出,我國在申請圖形用戶界面時過多地將落腳點放在產品而非圖形用戶界面這一保護客體上。[4]例如:圖形用戶界面所依附的產品與其設計本身是可以分開的,這就意味著直接適用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中有關外觀設計的相關條款,來實現對圖形用戶界面這一特殊外觀設計客體的保護,必然存在理論與現實障礙。因此,有必要針對圖形用戶界面這類外觀設計出臺相應的特殊規定,使其得到合理與全面的保護。
(三)制度移植途徑
通過專利制度實現對圖形用戶界面的法律保護,不僅是專利法中有關外觀設計部分增加一項客體的問題,也是外觀設計保護制度進一步完善的問題,更是整個專利法律制度體系化進程的關鍵環節。參考域外相關立法經驗,對以上問題的分析與解決具有現實意義。由于圖形用戶界面中設計與載體可以分離的現實問題,以及現實中對圖形用戶界面的保護事實上強調的是對設計本身的保護,而并不關注其依托的產品(即載體),上述界定引發了外觀設計制度中是否存在“部分外觀設計”這一概念的問題。例如,美國認為載體之外的設計仍然是外觀設計保護的對象,歐盟則認為載體只是申請注冊的形式要求,設計才是最主要的保護對象。這些國家的立法實踐表明,引入部分外觀設計的概念能夠有效解決給予圖形用戶界面有效保護的問題。于是,適時引入部分外觀設計制度成為圖形用戶界面外觀設計專利保護進一步完善的關鍵問題。[5]在我國現實狀況下,對部分外觀設計是否加以保護值得深入研究。
[1]陳洋.GUI外觀設計專利發展趨勢及侵權裁判規則[J].電子知識產權,2017(1).
[2]白亮.淺析如何讓GUI外觀設計專利申請的更有意義[J].中國發明與專利,2017(4).
[3]韓虎,于金平,魯云蒙.美國圖形用戶界面外觀專利分析[J].電子知識產權,2014(8).
[4]徐伊迪.圖形用戶界面外觀設計的法律保護[D].上海:華東政法大學,2016.
[5]吳婷.圖形用戶界面的外觀設計專利法律保護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13.
The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ofLegalProtectionSystemforGraphicalUserInterface
YANG Qin
(College of Law, Yang-En University, Quanzhou Fujian 362014, China)
The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GUI) has both the aesthetic and practicability. This feature cause the problem that how to protect the GUI by means of law. It also leads to legal barriers to legal protection system of GUI in our country. It means that how to distinguish and deal with this barriers is worthy of research. This paper intends to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view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normative analysis and legal transplantati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designs; patent law
D923.4
A
2095-7602(2017)09-0038-03
2017-06-19
楊勤(1982- ),女,講師,碩士,從事知識產權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