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申宜
摘 要:近年來太原“王萍面皮”已發展成為有60余家門店、具有顯著太原標識的本土小吃企業,針對“王萍面皮”的發展趨勢、目前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王萍面皮” 忠誠度 互聯網 融資
中圖分類號:F7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12-057-02
隨著旅游經濟的迅猛發展,一些深受廣大食客和游客喜愛的地方小吃取得了飛速發展,如山西名小吃之一的太原“王萍面皮”,已由一個不知名的小店鋪,發展成為60余家門店、具有顯著太原本土標志的連鎖企業。筆者就“王萍面皮”的發展做了相關分析。
一、太原“王萍面皮”的發展
面皮為北方傳統特色小吃之一,多使用小麥面粉制作。一般涼拌食用(部分地區有炒面皮),種類繁多,制作方法各異,調拌也各具特色,口味不同。制作時,只要先將小麥粉洗出面筋,再把淀粉搟成薄餅,最后上蒸籠蒸制。蒸熟后切條,輔以洗出的面筋絲,面皮加上獨家秘制的調料拌合均勻,“盛盤而饗客”。
太原“王萍面皮“誕生于1990年,最早位于太原市杏花嶺區桃園二巷一家不足6平方米臨街店鋪,因選料上乘、貨真價實、口味獨特,佐以山西老陳醋和辣椒油,吃起來具有“滑而爽”、“薄且筋道”的特點,在太原逐步發展成為獨具本土特色的名優小吃之一,與“清和元頭腦、認一力蒸餃、六味齋醬肉”等成為造訪太原游客和食客的不二之選。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加速,特別是近年來旅游經濟的迅速崛起,給“王萍面皮”帶來極大機遇,經歷了起步期、發展期、成熟期不同階段。
1.起步期:1990年到2008年。“王萍面皮”一開始只是在巷子里推車流動銷售,憑借其薄而筋道的食感獲得了食客的一致好評,在車前排的隊也越來越長。在得到眾多食客的認可之后,“王萍面皮”于上世紀90年代在桃園二巷的一家不到6平方米的小店誕生。在之后的十幾年到2008年以前,為滿足廣大太原食客的需求,在市內約開設有10家分店,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與此同時,王萍不斷研究面皮本身,在產品的質量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為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2.發展期:2008年到2015年。2008年以來,“王萍面皮”設計統一企業標識,打出“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的口號,開始以每年5到6家分店的速度穩步發展。分店的店主全部是王萍的親戚或關系非常好的朋友,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證了整個發展過程中面皮的質量沒有下降,可以說是其穩步發展的必要保證。以“一次性付清品牌費用后利潤自由支配”的模式調動分店營業者積極性,對服務態度方面的嚴格要求以及“待售面皮從不過夜”的衛生標準受到顧客青睞。
3.成熟期:2015年至今。2015年以來,探索由太原向省內10個地區和城市拓展,建立三個配送中心,形成統一管理、統一菜單、統一原料、統一價格發展模式,目前全省已擁有60余家門店。
值得一提的是,“王萍面皮”更傾向于品牌的長久發展,希望可以代代相傳并非過快發展導致后勁不足。
二、太原“王萍面皮”面臨的的現狀及相關問題
近年來山西太原作為國家能源重化工基地城市,一方面受經濟領域煤炭價格波動影響,實體經濟拖累明顯;另一方面受中央八項規定等政策影響,反腐力度空前,一些太原高端餐飲業或倒閉或轉型,而太原“王萍面皮”作為風味小吃類雖說沒有受太大影響,但也面臨以下問題。
1.宣傳力度不足。“王萍面皮”之所以能從一個小店發展成為60余家門店的小吃類標桿企業,就是因為堅持注重品牌建設,才使得王萍面皮從眾多小吃作坊中脫穎而出。但發展到現在,“王萍面皮”和許多本土企業一樣,廣告投入很少甚至沒有,單憑顧客“口口相傳”,在市場經濟發展的今天顯得格格不入,企業品牌的影響力、輻射力、帶動力都有極大的局限性。
2.經營成本不斷上升。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包括房屋租金、水電氣成本、人員工資等經營成本不斷上升,且顧客群體對于銷售價格的變動非常敏感,銷售收入增長減緩與成本不斷攀升的矛盾無法解決,導致企業利潤增長無法與全市餐飲高速增長同步。
3.企業規模因經營模式受到極大限制。目前,“王萍面皮”不接受加盟合作,僅限于直營店,客觀上收到了品質統一、價格統一的良好效果,但是同時對于企業規模的擴張形成了一種制約,家族企業管理的局限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王萍面皮”無法走出山西,真正做大做強。
4.外地品牌不斷進入,顧客的選擇多樣化造成需求量減少。隨著2008年奧運會的召開,物流的極大發展,外來品牌如“柳林碗托”“平遙碗托”等一大批外來小吃迅速在太原市場上發展,而且從價格、包裝、口味均給顧客帶來全新體驗,分流了一大批顧客,給如“王萍面皮”等的本地品牌以一定沖擊。
5.電子商務的不斷沖擊。盡管部分分店已開展外賣模式,但是與電商成熟品牌相比,仍存在有下單后無人接單,外賣削減產品質量等的問題影響品牌口碑,使得部分分店暫時放棄了這一銷售方式,制約了“王萍面皮”的發展壯大。
三、太原“王萍面皮”發展的相關建議
1.加大宣傳力度,提高企業知名度。面對武裝到牙齒的外來競爭者,“酒香不怕巷子深”已經有些不足甚至落后,勢必要走“酒好也要勤吆喝”的道路。應加大廣告投入,特別是借助于當今社會自媒體爆炸式發展的時代特點,利用微信、微博等途徑,提高企業的知名度。
2.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培育顧客忠誠度。小吃作為一種體驗產品,應學習成都“龍抄手”等先進管理經驗,注重深入研究顧客心理,進行準確市場定位和有效的市場細分,建議與旅游文化產業規劃相結合,與本土企業合作,或引入其他名小吃在本店銷售,或輸出產品到其他小吃店銷售,在挖掘太原本土特色的同時,實現與其他本土企業的合作和共贏,讓外地食客真正體驗唐風晉韻、錦繡龍城——“山西風味、太原特色”,滿足本地食客“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顧客需求,增加企業的美譽度,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培育顧客忠誠度。
3.探索工業化,實現規模化發展。盡管“王萍面皮”取得了不錯的市場效果,但面對不斷上升的經營成本,仍存在規模不夠大、發展后勁不足的問題,應該學習“柳林碗托”的做法,將產品上升到食品工業化的層面,探索“王萍面皮”的真空包裝,實現產品的便攜化,滿足旅游經濟迅猛發展背景下顧客土特產的購買需求,從而適度降低人員等經營成本,促使企業利潤提升,真正做大做強“王萍面皮”,推動“王萍面皮”走出太原,走向世界。
4.拓寬融資途徑,探索上市之路。當前面對企業相對平穩的發展,應充分挖掘、學習和借鑒當年晉商在資本運作和股份制改造方面的歷史經驗,需求政府的政策支持,探索公開上市募集資金的道路。一方面解決資金瓶頸,另一方面為企業克服封閉家族管理弊端、實現公開規范管理、發展奠定基礎。
5.深入融合互聯網經濟,實現線上線下齊發展。當今社會,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已經影響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應積極探索電子商務平臺的建設,通過統一配送,滿足顧客方便快捷的需求,真正實現“王萍面皮”的線上線下齊發展、共騰飛的模式創新和流程再造。
(作者單位:山西省實驗中學 山西太原 030002)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