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民
摘 要:民辦高校、獨立學院是指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抑或是社會組織、公民個人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下,利用非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所舉辦的教育機構,分為本科、專科兩個層次。我國民辦高校起步時間比較晚,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目前無論是從數量上來講,或者是從在校生人數上來看,都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針對民辦高校的特點,分析了當前民辦高校財務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并從加強政府部門對民辦高校財務管理的監控、民辦高校的日常財務管理等方面,對如何提高民辦高校財務管理水平提出了相關對策。同時指出,民辦高校財務管理任重而道遠。要從影響全局發展的高度來認識提高民辦高校財務管理水平的重要性,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決心,把建立與完善民辦高校財務管理制度落細落實,從而為民辦高校的健康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關鍵詞:民辦高校 財務制度建設 財務管理水平 經費保障
中圖分類號:F233;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12-176-02
近年來,我國民辦高校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5年5月,全國30個省市中,民辦高校已達722所;其中,江蘇與廣東兩省各有50余所民辦高校。
民辦高校、獨立學院是指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抑或是社會組織、公民個人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下,利用非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所舉辦的教育機構,分為本科、??苾蓚€層次。民辦高校無論是從數量上來講,抑或是從在校生人數上來看,都已成為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的“兩會”上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大都有涉及到支持民辦教育發展的相關內容。民辦教育已經納入我國各個層面的教育發展戰略布局之中。《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對民辦教育發展也做了總體部署。2016年11月7日,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并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的決定》,進一步完善了對民辦教育的扶持政策,明確了鼓勵的方向,民辦高等教育已經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以某大學城市科技學院為例,該院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厚德、博學、求是、創新”的辦學理念,按照“基礎實、技能強、素質高”為人才培養目標,沿襲母校長期以來所積淀的濃厚的文化、學術校風,在辦學質量、辦學特色方面下功夫,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創業能力,積極探索就業與創新緊密結合的新型育人模式,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民辦高校為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為培養和造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實現中國夢做出貢獻的人才所取得的成績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在民辦高校成長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筆者擬在本文中對民辦高校如何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加強財務制度建設進行分析,旨在引起相關人士的重視,從而為進一步保障大學生走向成功創造更加優良的學習環境。
一、目前民辦高校財務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由于我國民辦高校起步時間比較晚,缺乏相應的管理經驗,一些高校的管理者對財務內部控制重視不夠,往往是將內部控制制度束之高閣,導致內部財務控制流于形式,給財務管理帶來一定的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缺乏嚴格的財務風險內部控制制度。從民辦高校管理層來看,由于管理層面大都將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師資隊伍建設、學生管理以及招生、就業作為工作的中心環節,無論從精力、時間、關注點,抑或是人員配置、機構設置等方面都沒有給予財務內部控制足夠的重視,一些高校連起碼的財務風險內部控制制度都沒有;有的高校僅僅是在資金短缺時,才將注意力放在能否從銀行貸到更多的錢,并沒有在降低資金使用成本、項目立項、貸款規模、資金安全等方面予以關注;在取得銀行貸款后沒有按照相關規定??顚S?,建立專項資金管理制度,從而保證款項嚴格進入相關項目,也沒有設立專門的資金監督管理機構和人員對資金的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進行風險評估。因此導致資金使用混亂,甚至出現了挪用資金現象,給財務管理帶來很大的隱患。
2.財務人員隊伍知識結構偏低,素質不高。有的高校由于資金有限,捉襟見肘,因此很少有機會對財務人員進行繼續教育,導致本來就“先天不足”的財務人員隊伍知識短缺,素質不高,缺乏先進的財務知識和大數據理念,難以與時俱進,無法面對“互聯網+”時代對高校財務管理的新要求,也不能夠有效地完成財務預算、決策、計劃、控制、反饋等財務管理流程。同時,由于民辦高校的特殊性質,財務人員隊伍的穩定性不夠,新招聘的大多是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很難在較短的時間內“上手”,常常出現“青黃不接”的問題。
3.家族式管理導致財務管理粗放,“跑冒滴漏”現象嚴重。在少數民辦高校,舉辦者以“老板”自居,認為這是自己家的“一畝三分地”,將老婆、兒子、媳婦等親戚都安插在關鍵崗位上,分管校長、財務科長、主管會計以及出納都是“自家人”,沒有將學校的收入放在提高教學質量,擴大學校規模,提升師資人員素質,改善學校教學、科研、后勤、學生住宿條件等方面,而是用作與學校毫不相關的事情上,例如,炒股、開發房地產、開辦貿易公司,甚至用來還債等;還有的把開辦學校當成發財、賺錢的工具,不是考慮如何進一步加強管理來控制財務風險,提高辦學質量,而是琢磨旁門左道,總想著怎樣才能變相地提高收費標準、降低生均支出,進行關聯交易,結果導致問題頻發,“跑冒滴漏”問題嚴重。
4.沒有長遠的戰略發展眼光,存在著短期行為。有的高校存在著產權關系不清,資金“體外循環”等問題,一些學校的舉辦者,缺乏戰略發展眼光,不做長遠的財務規劃,運營不透明,校務不公開,亂招生,亂做廣告,亂收費,亂上項目,盲目擴張;但是卻無視教職員工的基本權益,拖欠工資、獎金,不按規定購買“五險一金”等,發生在民辦高校中50歲保安與青年英語教師患癌癥被開除的事件就充分說明了問題的嚴重性。
二、加強民辦高校財務管理的相關對策
1.要加強政府部門對民辦高校的財務管理,監督其建立與完善財務內部控制制度。民辦高校是“自籌資金、自收自支”性質的單位,在具體管理中,首先,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嚴格按照《民辦教育促進法》與相關法律法規,對民辦高校財務管理作進一步的管理與監督,建立嚴格、完善的財務管理規章制度,并按照物價部門的要求建立規范科學、透明的收費制度。其次,民辦高校要建立審計制度。定期向教育主管部門提供具有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發現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方案。對于違規違紀行為,要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第三,建立健全各項內部控制制度。民辦高校舉辦者與管理層要以身作則,帶頭做執行財務紀律的模范。董事會要與學校管理層分離,校長由董事會聘任,具有獨立的“責權利”,全面負責學校的行政管理、教學科研工作。董事會與學校管理人員要從我做起,從自身做起,嚴格執行財務紀律,堅守底線思維,“不越雷池一步”,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2.要加強民辦高校的日常財務管理,確保總體目標的實現。首先,要與時俱進,根據“互聯網+”時代的要求,積極推行會計電算化,利用大數據平臺,一方面及時準確地實時提供財務管理所需要的各種信息、數據,進一步提高會計核算的效率,為管理層進行經濟決策提供可靠的財務報表、資金動態,避免由于信息不暢而造成學校資金風險;另一方面,采用現代化的會計電算化管理,能夠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讓財務人員騰出時間來做好頂層設計,進一步強化財務管理。其次,要做好財務預算與計劃管理。“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眹栏竦呢攧疹A算和財務計劃,是做好高校一切財務工作的基礎,只有夯實了基礎,才能實現財務的總目標。因此,要將財務管理目標進行細化和量化,對生源、經費、教學、科研、圖書、儀器、基建、教師工資以及其他各項經濟活動做好預算,同時細分到各處室、各學院(各系),落實到每一個環節、每一個責任人身上,做好、做細,做小,從而確保財務總體目標的實現。
3.要加強財務控制,避免可能發生的一切風險。財務控制是在經濟活動的事前、事中、事后所采取的有效的財務管理方法與手段。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各種各樣的風險充分說明,只有不達標的財務風險防范,沒有防范“過度”的財務管理措施。風險往往是在我們無意之間、在我們的眼皮下發生的。但是“后悔晚矣”!因此,財務人員的第一要務就是做好財務風險防控。首先,要定期檢查學校財務制度的執行情況,資金流向、經濟活動的全程動態,看運行是否正常,一旦發現漏洞,要在第一時間向學校管理層做出匯報,及時采取行動,將損失降到最低點。其次,要利用大數據平臺,監督財務計劃是否出現偏離,尤其要控制現金流向,將不相容的關鍵崗位進行分離,加大牽制、監管力度,避免由于用人不當,造成重大損失。第三,要建立有效的獎懲制度,對在年度考核中評為優秀者的財務管理人員進行獎勵,拉開獎勵檔次,對由于失職造成重大損失的財務管理人員,同樣也要予以重罰抑或是辭退。
4.要加強財務分析,舉一反三,避免日后再犯類似的錯誤。從經費的分配、劃撥、使用,到調控、報銷、做賬等各個環節,都要做到監控不留死角,決不留下任何風險隱患。將風險關口前移是非常必要的,即要對學校的各項經濟活動做到實時控制與嚴格監督,定期做出分析并提供給學校領導與相關部門,從而使他們在決策時,能夠避免失誤。同時,定期或不定期開展經濟分析,對每一項重大經濟活動都要進行詳細的分析、判斷。例如,國家相關政策對本校招生的影響,每年學生人均成本的變化、歷年學生人均教育水平、教師“五險一金”上調比例以及教學儀器的添置、教學設施的新建,等等,開展準確、認真的分析,科學的論證,對是否增加了財務成本?是浪費了還是節約了?具體數字是多少?都要胸有成竹,從而給管理層在新的學年做出重大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5.要采取多種措施,提升財務人員的整體水平?!皩W習者勝,學習者強”是一個永恒的真理。只有知道自己的短板,才能將“木桶理論”發揮到極致。《會計人員工作規則》指出:“會計人員必須努力鉆研業務,不斷豐富會計理論知識,提高業務能力,正確處理會計賬務,熟練應用計算機技術和分析方法,做好本職工作”。同時,對會計機構負責人和會計主管人員的職責也做出了相關規定。所有這一切,都是要求會計人員要不斷地去“充電”,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與時俱進,提高自身水平。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途徑:一是通過內訓和外訓,更新知識儲備。要求每位財務人員都要養成自學的習慣,經??匆恍┡c專業有關的圖書雜志。抓好后續教育,努力獲取專業知識。二是對新招聘的大學生要以老帶新,讓有經驗的財務人員做好“傳幫帶”,多學多干,真抓實練,以便能夠盡快轉化角色,提高業務技能,適應會計崗位對自己的全新要求。三是特事特辦,不惜花費重金和高待遇從社會抑或是其他企事業單位引進具有相當理論水平與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會計人才,讓他們在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三、民辦高校財務管理任重而道遠
《論語》:“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民辦高校財務管理任重而道遠,不是一蹴而就之事,需要我們民辦高等教育管理者和全體教職員工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團結一心,奮力拼搏,攻堅克難,堅持“以人為本”,緊緊依靠廣大財務管理人員,以“創新、嚴謹、拼搏、進取”的工作態度,逐步建立起科學、規范的民辦高校財務管理體系。
筆者作為一名民辦高校的管理者,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任務越重挑戰越多,越需要廣集民智,廣聚民心,越是要更好地發揮法律、制度的規范和保障作用。我們要在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下,建立與完善民辦高校的各項財務管理制度,提升財務管理水平,同時要健全教職工監督機制,堅決抵制一切違紀違規行為,讓財務管理在陽光下運行。
建設科學、規范的財務管理體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學校的每個部門、每個環節以及全體民辦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才能共同營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良好的辦學環境。筆者相信,只要我們凝心聚力,勇于擔當,以上率下,從影響全局發展的高度來認識提高民辦高校財務管理水平的重要性,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決心,把建立與完善民辦高校財務管理制度落細落實,真抓實干,精準發力,就一定能夠為民辦高校的健康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參考文獻:
[1] 宋杰.我國民辦高校財務管理現狀及對策研究.金融理論與教學,2015(12)
[2] 劉湘云.探討高校財務管理的問題及對策.現代經濟信息,2010(12)
(作者單位: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 重慶 402167)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