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釗
身份證號碼:3210011990****0610
【摘 要】公路養護是具有公益性和社會性的一項事業,農村公路是全國公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公路的養護管理要以人為本,因地制宜,使農村公路建成后配套的養護管理工作與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和滿足廣大農民安全出行的需求相適應,將農村公路建好、管好、維護好、保養好,逐漸地消除制約我國農村發展的交通方面的障礙,為廣大農民的脫貧致富奔小康提供有力保障。
【關鍵詞】農村公路;新時期;養護 ;措施
1.新時期農村公路養護的關鍵
新時期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規劃重點主要有三點,一是抓好縣、鄉、村公路的日常養護工作;二是抓好農村“運輸路”養護工作,即農林產品生產流通基地公路、旅游景區公路,特別是農林地區的公路養護;三是抓好“生產加工連通路”的建設養護工作,統籌規劃,連通斷頭路,建設對經濟發展具有較大帶動作用的公路,使農村公路路網功能作用明確,在此基礎上形成等級結構配置合理、完善的農村公路養護體系。提升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質量,加大日常養護的管理力度,維護橋涵和交安附屬設施等,加強推進農村公路養護示范路段及示范點創建,以點帶面進一步提升農村公路養護技術和管理水平,提高農村公路路況質量和通行能力,為人民群眾提供 “暢、安、舒、美”的農村公路通行條件和通行環境。
2.新時期農村公路養護措施
2.1加強農村公路養護管理
全面加強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切實改善農村公路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服務水平,以提升路網通行能力,優化路網結構為依托,把握機遇,加大對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危橋改造工程實施力度;構建農村公路應急救助網絡,建立由專業人員和本地農民共同組成的農村公路應急隊伍,形成長效的應急運行機制,提高應急處置水平;構建農村公路口常養護體系,以科學養護為預防,以綠色養護為重點,以經常性、周期性和及時性養護為基礎,做好農村公路出行信息服務工作;繼續實施定額管理、計量支付的制度,合理確定養護投資,推行公路養護承包制,根據本地特點,采取多種承包形式相結合的方式,將養護工程承包給養護職工或者當地農民,簽訂承包合同,確保承包質量;以公開招標或內部競標的方式把主要路段的養護任務承包給企業,進一步提高養護投資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充分利用科學技術成果,通過研究開發、引進和運用先進成熟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方法,提高農村公路養護科技含量和科研成果的轉化能力,促進農村公路養護逐步實現檢測專業化、分析數字化、管理信息化、決策科學化;加強養護人員技能培訓,指導養護單位按照養護要求謀劃管理策略,提高市場參與競爭能力,積極鼓勵多種公路養護企業、養護機械租賃公司等單位進入市場。
2.2保障工程質量安全
“十三五”期間各級交通部門將進一步完善農村公路交通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形成農村公路質量保障體系。確保公路工程質量,改善通行環境。工程安全管理的目的不僅僅在于控制項目投資不超過批準的成本限額,更積極的意義在于合理安排,保障人力、物力、財力不受到安全事故的損害,從而使項目順利實施,避免因一些意外事故造成對工期的影響。這是公路建設對于建設安全成本管理從經濟效益角度的詮釋,它確定了我國公路建設施工現場安全管理范式的指導思想。因此,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要統一思想,加大工程質量監管力度,強化文明施工管理,努力打造安全防護工具化,安全技術科學化,施工作業規范化。
健全完善的農村公路交通運輸網絡體系,改善農村交通安全形勢,消除安全隱患,保障農村公路交通安全。加強宣傳教育,努力營造一個安全暢通的交通環境,增強農民的交通安全意識,預防和抑制交通事故的發生。公路工程現場安全管理的核心是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由于經濟市場自身的盲目性、利益性和自發性特點等特點,導致公路施工管理者容易被降低生產成本所吸引,對建筑管理人員間接的偏離了“以人為本”的安全生產觀念,導致公路建設中施工安全事故的發生。
2.3科學引導農村運輸市場建設
科學引導農村運輸市場建設,合理規劃運輸線路,加強農村客運及農村公交運力建設,實現所有行政村通車率達到100%,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建立定期的服務評價制度,提高服務水平,強化農民出行滿意度達100%;依據客運市場的實際供需狀況,做好客運市場供需狀況的數據采集和研究工作,合理配置客運班線和運力投放,著力抓好農村道路客運發展,根據本地區季節、人口、公路的實際情況,適當增開一些加班車,穩步提高農村客運班車通達率,不斷完善客運線網布局,打破以往車少人多的運輸僵局;大力發展多種專用運輸、鮮活農產品直達運輸相結合的運輸發展模式,讓農林產品保鮮保質進入市場。發展零負擔快運、貨運代理、區域配送等運輸模式,利用現有客運班線網絡為依托,發展短距離運輸。探索甩掛運輸運營組織模式,全面推進甩掛運輸試點工程,在農村建立一批具有示范效應的運輸隊伍,完善促進甩掛運輸的政策法規和標準規范體系的建設。
2.4加強宣傳教育,營造愛路、護路氛圍
農村公路的養護對于農村經濟的發展及便捷出行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要加強宣傳,營造愛路的良好氛圍。采用新時代媒體宣傳途徑,選擇愛護公路的好處,進一步的宣傳我國農村公路養護的基本情況和基本意義。多措并舉對區域內農民進行道路相關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要讓公路管養工作得到廣大的人民群眾的支持,要讓群眾體會到農村公路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他們自己,形成一個人傳人、路傳路,自覺監督、自發維護,全民愛路、護路的良好機制。
此外,要開展對公路破壞行為的警示教育,嚴厲打擊破壞公路的不法分子,違法必究,執法必嚴,把侵占路產路權的行為制止在相關的萌芽狀態,對隨意破壞道路相關設施和相關標準的行為進行堅決的斗爭,從而保障農村公路養護的可持續性發展。
2.5優化管理制度
科學化、規范化的農村公路管理技術指導制度。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重視公路科學化管理實踐技術的基礎上加強理論知識研究。目前,農村公路養護技術理論還較為落后,未能實現科學化、規范化和有效化管理,因此,“十三五”期間農村公路建養工作要引進先進的建設和養護控制管理辦法,以達到縮短工期、提高質量、降低成本為目的,實現公路養護的最優化處理,完善公路養護成本核算和實施。為了提高農村公路養護產生的經濟效益,提高公路建養工作效率,降低公路建養生產成本,在農村公路養護實施過程中,及時了解養護方案,針對施工提出指導意見,提高先進技術和先進手段的使用頻率。
3.結束語
在做好養護工作的基礎上,我們還應該考慮對自然災害損毀的村道進行補貼,由各個鎮政府按照損壞的程度酌情補貼資金,作為公路養護的基本費用,同時要組織當地的村民進行出工修復。公路的沿線住戶要實行“門前三包一報告”,也就是包括進行路面的清掃、行道的綠化和花草樹木管理、排水和清淤的管理工作,在發現有損害公路以及自然災害路障的時候要及時向交通部門報告。我國農村公路的養護管理要以人為本的同時因地制宜,將農村公路建設跟優化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制和農村經濟發展以及維護廣大農民安全出行的要求相適應,將農村公路建好、管好、維護好、保養好,逐漸地消除制約我國農村發展的交通方面的障礙,為廣大農民的脫貧致富奔小康提供可靠地保障措施。
參考文獻:
[1]陳長坤.農村公路建設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對策研究[D].長安大學,2012.
[2]李麗妍.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探討[J].交通標準化,2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