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峰+劉歡+孫梅子
摘要:知青歌曲作為知青文化現象的一種表現形式,對知青群體的心理必然產生一定的影響,而知青歌曲的創作內容會隨著知青群體文化心理的變化而發生變化。本文旨在通過研究知青歌曲的創作內容與知青群體文化心理的辯證關系,來進一步闡釋知青歌曲的社會價值和作用。
關鍵詞:創作內容;文化心理;關系
知青的文化心理是知青歌曲創作內容的原動力,而知青歌曲的創作內容隨著知青文化心理的變化而變化。知青歌曲作為知青文化現象的一種表現形式,不僅能夠對知青群體的心理產生一定的影響,而且能夠充分反映知青群體在人生不同時期的心理狀態。加之,知青歌曲產生于知青群體青春彷徨困苦的年代,精神食糧極度匱乏的背景之下,使得知青歌曲如久旱的甘霖,在知青群體的生理和心理上給予了極大的慰籍。
一、知青歌曲的創作內容隨著知青文化心理的變化而變化
正所謂“詩以傳情,歌以詠志。”知青歌曲的創作內容也不例外,知青歌曲正是對知青群體文化心理和情感活動的真誠表達和流露。通過比較知青群體不同時期的作品,我們不難發現,知青歌曲的創作內容是隨著知青文化心理的變化而變化的。
(一)影響知青群體文化心理變化的因素
1.城鄉差異較大,導致心理落差。
毋庸諱言,在知青上山下鄉時期,城市和農村在生活環境方面存在著相當大的差異。知識青年在受到國家有關方面的宣傳鼓舞后來到農村。在城鄉之間,以及城鄉文化之間,都給知識青年帶來了極大的心理落差,這一落差必然導致知青群體文化心理上的變化。正如在《遙遠的地方》中唱到的“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一位年輕的姑娘,月光在輕輕歌唱,歌聲中充滿悲傷,白天有螞蝗叮,晚上又蚊子咬,屋里面還有毒蛇,晚上它爬上床。……在這里刀耕火種,扎根在西南邊疆,白天吃不飽,晚上睡不香,青春呀!這樣度過,前途是多么渺茫。”
2.社會風氣突變,引起不滿心理。
知青上山下鄉牽動了當時每個家庭的神經。到底是“變相勞改”,還是“下鄉鍍金”,對當時的知識青年來說,無疑是用“當下換未來”。在上山下鄉期間,就有部分知識青年陸陸續續通過各種渠道離開農村,奔赴自己的錦繡未來,這其中不乏因社會不良風氣而造成的不公,這無疑給繼續扎根在農村的知識青年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傷害。
3.年齡因素增長,引發不安情緒。
年齡不同,心理有異。知識青年在上山下鄉伊始時,年齡大都是十六、七歲,隨著時間的流逝,知識青年在即將步入而立之年時,現實狀況讓他們不由得感嘆:年華易逝,青春不在。未來之路讓他們茫然不知所措,自然會引發不安情緒。正如《知青歸來》中唱到的那樣“知青人歸來,頭發已花白,回想當年的往事呀!悲從心頭來,走在大街無人睬,我孤寂難耐呀!”
(二)知青歌曲創作內容發生變化的表現
知青歌曲的創作內容隨著知青群體文化心理的變化而不斷產生變化。從扎根邊疆到誓死返城,無不體現了知青群體的心理變化。例如,云南下鄉的上海知識青年丁惠民在1978年底作詞的《請愿團團歌》中:迎著寒風堅決北上,任重道遠無尚榮光。我們版納地區的赴京請愿團,不畏艱難誓死北上。我們要見華主席,八年的苦水要傾訴。我們要回家鄉去,要為“四化”貢獻力量。北上,北上,堅決北上!肩負數萬知青愿望。我們版納地區的赴京請愿團,寧愿坐牢也要北上。我們要見鄧副主席,八年的冤恨要昭雪。我們要回家鄉去,要為“四化”貢獻力量。這首有著進行曲節奏,雄壯有力的團歌,它給人以跌宕起伏的豪邁氣勢,給人一種神圣、莊嚴的使命感。從《請愿團團歌》的字里行間可見,當時的知識青年已與下鄉初期和下鄉中期的心理有了巨大的改變。不僅具有濃厚的政治色彩,而且充滿了濃郁的家國情懷。
知識青年在上山下鄉的十年中,從少年到青年,思想上和行為上不斷成熟,在歌曲的創作內容上也愈發的體現出了寓意深刻的情感體驗和人生感悟。例如,《杭州知青之歌》中:回想起離別杭州的時候,一件件往事涌上心頭,娘望兒來兒望娘,心酸的淚水濕了衣裳。《遙遠的地方》中:青春呀!這樣度過,前途是多么渺茫,家中的老父親,還有那小妹妹,我在這遙遠的地方,思念讓我斷腸。體現了知青思念親人的心情。而《揚子江邊》中:啊!未來的道路是多么曲折多么漫長,生活的腳印深渲在偏僻的異鄉。《望斷蓉城》中:望斷蓉城,不見媽媽的慈顏,更殘漏盡,難耐五更寒,往日的情景,反映出眼前的孤單,夢魂何所依,空流淚連連,……已經陷入了絕望的深淵。《黃土坡》中:孤獨的老知青,命運太蹉跎,走不完的人生路,翻不完的山坡坡,路上灑下淚幾顆。這都體現了知青對未來充滿了迷茫和困惑。
二、知青群體文化心理促進了知青歌曲創作的表現
知青群體在城鄉生活、文化、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下,文化心理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而這一變化又直接促進了知青歌曲的創作。這不僅使知青歌曲的數量增多、形式多樣,而且創作者也逐漸擴大,很多知青都在自己的日記中用歌曲的形式抒發自己的情感。除此之外,知青歌曲的內容也不斷豐富。
知青歌曲的創作不僅起到了慰籍知青心理創傷的作用,還可以起到宣泄情緒,釋放心理壓力的作用,同時還可以進一步了解知青上山下鄉的心路歷程和人生感悟。這都為我們了解知青文化和弘揚知青精神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孫偉.青春詠嘆——知青喜愛的歌[M].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9.
[2]張娟.知青歌曲變體現象及其成因[J].音樂研究,2015,03,15.
[3]張先云.特殊時期的一代青年心底流淌出來的歌——知青歌曲回首[J].音樂生活,201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