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霞
[摘要]21世紀是計算機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各行各業的信息化程度也在逐漸加強,數字信息技術給各個領域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數字化博物館正是在這一時代背景下誕生的。數字化博物館突破了傳統形式上時間、空間的限制,更加方便、快捷地為廣大觀眾提供服務,這也是現代化博物館的發展趨勢。本文主要就數字化博物館的內涵特點、發展便利條件和數字化博物館建設中應當注意的問題進行探討分析。
[關鍵詞]數字化博物館;信息化建設;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G26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6)24-0063-02
互聯網時代,數字化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對人們的社會生活產生了深遠影響。數字化博物館的產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同時也是傳統博物館突破自我、實現與互聯網有機結合的大膽嘗試,在文化教育傳播領域內將發揮更大的作用。我國數字化博物館建設起步較晚,仍處于探索嘗試的發展階段,在這一過程中必然會暴露出諸多問題。因此,在數字化博物館建設中,需要努力改進和完善的地方還很多。
一、數字化博物館的概念及內涵
數字化博物館是將計算機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互聯網等引入博物館的陳列展覽、科研保管、日常管理以及教育傳播等過程中,借助于外部的因特網、微信平臺等來實現博物館的數字化、網絡化和信息化。數字化博物館給廣大觀眾帶來了全新的服務新體驗,將現實中的實體文物以數字化形式展現在人們面前;搭建數字展廳,實現了傳統博物館難以實現的展示功能;依托互聯網的優勢,建立網絡虛擬博物館,實現藏品在線展示。數字化博物館在傳統實體博物館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數字化信息技術,揚長避短,進一步完善和強化了博物館的文化教育、傳播功能。數字化博物館以社會公眾的需求為主導,采用人機互動式,為觀眾提供服務。該服務突破了傳統形式上時間、空間的束縛,是對傳統實體博物館服務功能的延伸和拓展。
二、數字化博物館的發展優勢
(一)智能化
數字化博物館將現實中的實體文物以數字化形式展現在觀眾面前,讓死板的文物煥發了活力。觀眾參觀博物館的同時,可以親身經歷到數字化虛擬出來的歷史時代。搭建的數字展廳,實現了以往傳統博物館中難以實現的展示功能,觀眾們可以在古人中間穿梭,在歷史場景中拍照留念,傾聽古人的聲音……新的多媒體互動技術的應用,使數字博物館更加智能化,提供動靜結合的體驗模式,既可以加深觀眾對歷史的了解,還能激發興趣。
(二)交互性
數字化博物館借助三維立體技術和網絡虛擬環境搭建陳列展廳,可為觀眾提供最佳的展示效果。如湖北省博物館在對曾侯乙編鐘及其他七件樂器進行高精度文物模型復原時應用了數字技術,觀眾可以通過觸控屏來彈奏樂器。在這種虛擬場景下,觀眾既可以盡情感受古代樂器發出的韻律,又不會對文物造成損害。一些博物館還充分利用了移動設備,如手機微信平臺、平板電腦等,通過虛擬主人公帶觀眾游覽景點,讓觀眾在家就能領略歷史風情和人文魅力。這種全新的互動技術增強了數字博物館的交互性,讓古代文物動起來,讓歷史重新煥發生機,活在了人們的身邊。
(三)信息化
數字博物館的信息化優勢主要體現在博物館的建設、管理中。如博物館館藏資源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將計算機信息技術和移動通訊技術應用其中,實現了文物信息整理、收集、加工、存儲、研究、展示的現代化、信息化,大大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此外,信息化技術還應用于博物館的安保系統和內部管理系統,既增強了館藏文物的安全性,又能夠高效銜接博物館的相關職能部門,信息溝通更加及時、快捷。信息化建設實現了各種資源的開放和共享,讓人們有機會接觸到世界各地的歷史文物藏品,還促進了博物館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三、加快數字化博物館建設對策分析
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不斷成熟,政府接連出臺相關的政策導向支持,我國的數字化博物館建設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時機。因此,要抓住機遇,多措并舉地大力推進數字化博物館建設步伐。
(一)多媒體技術在博物館陳列展覽中的應用
多媒體技術就是利用計算機對文字文本、靜態圖像、聲音、視頻動畫等進行綜合處理,達到用戶跟計算機實時互動效果的新型技術。
目前多媒體技術在博物館陳列展覽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如音頻技術、影像技術、觸摸屏技術、場景組合技術等,通過這些技術可以打破傳統形式上的靜態展覽,使博物館的陳列展覽功能更加立體化、空間化。全新的動態效果,增加了陳列展覽的互動性和趣味性。
多媒體音效更具渲染力。聲音是最具渲染性的傳播介質,利用多媒體音效技術,可以讓觀眾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聆聽歷史的聲音,再現時代場景,極具感染性的音效拉近了觀眾與古代歷史的距離。
多媒體立體畫演示。立體畫就是利用攝影成像技術,使畫作呈現三維立體的視覺效果,連續動態播放,極具流暢性和觀賞性,很好地渲染和突出了陳列的主題。
觸摸屏的應用。觸摸屏憑借其靈活、方便的優勢可以更好地為觀眾提供瀏覽、查閱等功能,因此被廣泛應用在博物館中,使博物館陳列展覽的形式更加直觀、生動,呈現出來的內容也更加豐富。目前很多博物館結合影像和音效技術,強化了觸摸屏的人機交互功能。
總之,多媒體技術為觀眾提供了更加精彩、更具趣味性的參觀體驗,這僅是一種輔助手段,博物館的陳列展覽仍舊不能脫離歷史現實,需要嚴格按照相關史實真實呈現。
(二)建設藏品數據庫系統
博物館數字化建設不僅僅是藏品的多媒體展示,更重要的是基礎藏品數據庫的建設。完整的藏品基礎數據庫是建設數字化博物館的重要基礎,然而現實情況卻是很多博物館在藏品數據庫建設方面不愿投入過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認為藏品數據庫建設工作耗時較長,不能一蹴而就,于是把發展重點都轉向了多媒體的陳列展覽建設,從而形成了多媒體展示技術很先進,但是藏品內容過于單一的尷尬局面。建設藏品數據庫系統是數字化博物館建設中的重頭戲,應根據博物館內館藏文物的種類來進行科學劃分,采取不同的數字化技術,逐步建立、完善綜合數據庫。
加強館藏品的信息管理。傳統的藏品管理工作量非常大,需要人工對藏品進行分類、整理、登記、編碼、維護等,耗時長,而且藏品也極易損壞。博物館藏品信息管理系統就是把藏品的年代、材質用途、歷史背景、外形結構、顏色、出土地址等進行屬性編碼,錄入數據庫,進而建立起館藏品的信息管理系統,可以快速、準確地進行檢索、對比、分析等工作。
為專題展覽提供便利。藏品數據庫應根據博物館展覽的需要,設計出歷史、革命、自然、探險等專題,并進行分類。 如展覽陳列需要某件明代的瓷器,只要按照時代和質地組合檢索,就能迅速找到符合條件的所有器物,并進行比較、挑選,省去了進庫房逐一比對查找的麻煩,可謂事半功倍。
(三)完善博物館網站建設,提高社會關注度和認知度
隨著網絡普及化程度越來越高,國內外很多博物館都建立了自己的專屬網站。博物館網站作為數字化博物館建設的一部分,發揮的作用也會越來越大。
博物館網站打破了傳統實體博物館受時間、地域、氣候條件的限制,可以向全球觀眾展示館藏文物,更好地宣傳了我國傳統文化和民族底蘊。雖然我國博物館網站發展速度和規模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仍存在一些問題,如過于強調藏品的展示展覽功能,忽視了互動性;網絡營銷效果較差等。
因此,要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首先,進一步完善博物館網站的相關功能。網站頁面設計要能夠吸引觀眾的眼球,激發瀏覽網站的興趣。觀眾在網站中可以瀏覽更多的藏品信息,還能夠輕松檢索出相關藏品背景、出土過程、歷史年代、人物介紹等相關信息。其次,實現或強化與觀眾的互動。可以設計一些與藏品文物有關的小游戲,讓觀眾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下了解到藏品的一些常識和歷史背景。最后,充分利用平面媒體、有線電視網、移動數字平臺等展示博物館網站,擴大博物館的社會影響力。
(四)建設一支專業的、高素質的博物館數字化、信息化人才隊伍
博物館信息化建設除了可以模式化的信息系統,還包括文物信息管理及應用方面的內容。這就要求博物館的信息管理人員既要精通信息化技術,也要精通博物館文物管理知識。所以,當前博物館應該加強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專業化的博物館數字化、信息化人才隊伍。一是加強在職博物館工作人員的教育培訓。加快推進現有人員的職業道德再教育和專業素質能力建設,制定一套系統完善的人才培養發展計劃,增強人才隊伍建設的計劃性和目的性。二是建立博物館從業人員職業資格制度,從制度上保障從業人員的利益,改善目前博物館人員結構不合理現狀。三是建立健全用人機制。博物館在建立人才聘用制度的同時也要遵循市場規律,對內可以實施競聘上崗,任人唯賢,杜絕濫竽充數;對外采取公開招聘的形式,擇優錄取。適當提高博物館所需要的專業高級人才的福利待遇,既能吸引更多高素質人才,又能有效避免人才外流現象的發生。
四、結語
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傳統博物館已經難以滿足社會民眾的文化需要,數字化建設在未來博物館發展中將會占據重要席位。博物館的數字化建設,不僅僅是博物館順應科技信息發展趨勢的需要,更是傳承文化、教化民眾的一種全新的媒介。目前我國數字化博物館建設處于初級階段,各博物館應當結合自身實際發展情況,利用好數字化信息技術,不斷嘗試創新,積極推進博物館建設由數字化向智慧化、智能化升級。
[參考文獻]
[1]趙秀琴.數字化博物館建設的幾點思考[J].文教資料,2010,(9).
[2]王裕昌.淺談數字化博物館的建設[J].甘肅科技,2010,(10).
[3]紀遠新.博物館數字化建設[J].科技傳播,2010,(21).
[4]李莉.簡論數字化博物館的建設[J].文物世界,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