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敏藝
摘 要 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導致信息傳播的內容和傳播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尤其是在新媒體時代下,對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電視傳播模式在新媒體時代下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基于此,文章對新媒體時代下電視傳播模式遇到的危機以及模式的顛覆與重構進行了詳細分析,對電視傳播模式的創新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新媒體;電視;傳播模式;顛覆與重構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04-0065-02
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新媒體具有互動性強、實效性以及開放性等特點,逐漸發展成為了覆蓋范圍廣泛、方便快捷、發展迅速的大眾式媒體。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給傳統電視傳播方式帶來了巨大的危機,存在著被取代的危險,要想在新媒體時代下實現創新和發展,一定要轉變電視傳播方式,加快電視傳播的顛覆和重構。在這種背景下,文章重點探究了新媒體時代下電視傳播模式的顛覆和重構,并分析了新媒體時代下電視傳播模式。
1 新媒體時代傳統電視傳播遇到的危機
1)傳播方式被取代。新媒體在發展過程中,自身具有受眾選擇多、實效性強以及信息量大等特點,也正是因為這些特點,使其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特別是對年輕人來說,更是無可抗拒的。通過相關調查顯示,年齡在18~35歲之間的群眾,對新媒體有一種特殊的情感,而40歲以上的群眾都比較傾向于傳統電視傳播。基于此種情況可知,自從新媒體時代到來以后,年輕消費群體已經呈現出分散狀態,而大部分的老年群眾也會慢慢適應新媒體傳播,傳統電視傳播正面臨著被取代的危機。
2)傳播主體流失,不斷轉變為新媒體用戶。在傳統媒體環境下,我們將看電視的人稱為觀眾,在新媒體環境下,我們將使用新媒體傳播方式的人稱為用戶,從稱呼上我們不僅可以看出兩者之間存在的區別,還能看出觀眾是被動的,用戶是主動的。目前,傳統形式下單一的傳播方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實際需求,人們對選擇多樣化的新媒體傳播方式更加青睞,傳統電視傳播方式無法體現節目的實效性,而且在觀看節目時要受到電視時間的限制,無法體現受眾的主體性。在當今社會競爭不斷加大的背景下,人們對空閑時間的娛樂、放松等都非常看重,但是傳統電視傳播這種被動的方式,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特別是在新媒體時代下,更加加大了傳統電視傳播的危機[1]。
3)傳播模式單一,無法滿足受眾需求。在采用傳統電視傳播方式觀看電視節目時,不僅會受到時間的限制,而且只能被動觀看節目,不能享受其他的服務。而新媒體用戶不僅能夠隨時隨地觀看自己喜愛的電視節目,還能通過網絡聊天、話費充值、繳費等,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這是傳統電視傳播無法企及的。由此可見,傳統電視傳播模式過于單一,導致受眾的需求無法被滿足,這也是傳統電視傳播模式在新媒體時代下遇到的危機。
2 新媒體時代電視傳播模式的顛覆與重構
1)傳播理念。眾所周知,傳統電視傳播是單向的,而新媒體傳播是雙向的,充分體現出了民主化和人性化。所以,要想實現新媒體時代下電視傳播模式的顛覆和重構,首先就要加強電視傳播的互動性,逐漸滲入人性化的色彩。比如中央臺播出的《星光大道》,該節目之所以能夠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生存下來,主要是因為節目中具有非常強的人文色彩。在以前,我們認為舞臺都是留給耀眼明星的,是普通百姓遙不可及的,但是,隨著《星光大道》節目的開播,人們逐漸發現,普通人也有到舞臺上展示自我的機會,并不斷完善自我,使電視節目變得更加親民化,得到了受眾的廣泛支持和喜愛。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新媒體時代下電視傳播模式發生了改變,才會使電視節目變得人情味十足,有更多的觀眾愿意觀看,這是新媒體時代下電視傳播模式發生的顛覆與重構。
2)傳播內容。隨著互聯網技術、手機等一些新媒體的出現,傳統電視傳播模式面臨著瓦解的現象,導致傳播內容也從之前的集中化變為了離散化。在這種背景下,作為傳統電視傳播中重要的資源—時間,就會失去原本的意義,逐漸被空間所替代,使電視傳播內容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更好的呈現在人們面前。目前,在手機、互聯網等一些新媒體平臺中,以時間為主的節目已經逐漸失去意義,為了能夠給觀眾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電視欄目會從時間上入手,使其變得更加零碎化,以單條的信息形式展示在人們面前。所以說,對于電視傳播內容而言,應該以空間思維下的離散化內容為主,這樣才能實現新媒體時代電視傳播方式的顛覆和
重構[2]。
3)傳播主體。在新媒體時代下,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人人都是傳播的主體。但是,在觀賞傳統電視節目的過程中,就算我們心理有千百種想法和意見,也只能在心中抱怨一下,這剝奪了群眾作為主體的權利。在人人都是傳播主體的新媒體時代下,徹底改變了這種現狀。
4)傳播渠道。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一些新語態、新信源等順勢而生,這是傳統電視傳播模式必須面對的局面。在網絡技術、信息技術以及數字技術融合的背景下,電視業發生了極大的轉變,移動電視、手機電視以及網絡電視等逐漸進入到市場中,這不僅形成了一個多形態電視媒體競爭的局面,也徹底顛覆了傳統電視傳播模式。
3 新媒體時代電視傳播模式的創新
1)以空間思維為主,構建視聽信息模式。在傳統電視傳播以時間思維為主的模式下,信息會按照時間進行單向流動,觀眾接受信息時也會受到時間、地點等其他因素的影響。而新媒體時代下,電視傳播是以空間思維為主,從以往的固定傳播變成了移動傳播,為觀眾提供了便利。目前,我國的電信固話業務受到了沖擊,而移動業務快速發展,尤其是移動電視業務,實現了更加蓬勃的發展。在固定時間、固定地點觀看電視節目已經成為了一種傳統,隨著新媒體時代的發展,從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觀看移動電視的消費模式將慢慢形成,但是,一些節目是免費的,有一些卻是收費的[3]。傳統電視一定要逐漸適應該種業務模式的轉變,在未來新媒體時代市場中占據有利位置。
2)以原創信息為主,整體其他信息。為了能夠充分適應目前新媒體時代下的環境,我國大多數主流電視媒體都構建了自己的網站,但是,其效果卻不是特別好。發生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我國電視媒體的核心特色不夠明顯,視聽信息的優勢和品牌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通過對我國電視媒體網站進行分析,發現除了少部分的電視臺將節目放在網絡上播出之外,其他電視臺能夠提供的視頻資源非常少。另外,電視媒體網站的視聽信息還存在整理不合理、信息混亂的現象。有一些網站中雖然有很多視頻信息,但是大部分都被掩埋在其他信息中,缺乏明顯的視聽信息特征,而對于電視臺網站來說,視聽信息是其中非常突出的優勢,如果將其與的其他信息混在一起,顯然是不可取的。因此,電視臺網站一定要以自身的原創信息為主,并對其他信息進行整合,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優勢,提高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3)以受眾為主,創建多級擴散模式。傳統電視傳播主要在自身的基礎上進行單向傳播,而新媒體時代下受眾的自身機能得以提升,尤其是在手機、網絡工具的基礎上,受眾的角色發生了重大的轉變,同時兼信息接收者和傳播者兩種角色,提高了電視信息的傳播價值。但是,電視業對離散傳播的效果很難進行有效控制,因此,電視臺在網站之外還應該設置信息的控制閥,即信息集散地,在受眾需求的基礎上進行信息的分配。
4)以搜索服務為主,提升人們的滿意度。現階段,信息獲得了快速發展,大量的、碎片化的信息導致人們在獲取信息時浪費了過多的時間和成本,在這種情況下,搜索引擎成為了我國網民特別重視的應用。據我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直到2016年底,我國應用搜索引擎的用戶已經高達4億左右,年增長率大約為35%。隨著搜索引擎在網民中使用率的增加,逐漸成為了網民應用網絡的突破口。與圖文信息相比,視聽信息的儲存和檢索難度更大,這給專門處理視聽信息的機構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在以搜索引擎服務為主的情況,其實提高了人們對新媒體的滿意度[4]。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媒體時代的帶來給傳統電視傳播造成了一定的危機感,但是也促使電視傳播模式進行了重構,從傳播理念、傳播內容、傳播渠道以及傳播主體等方面實現了轉變,保障了電視傳播在新媒體環境下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崔燕振.創新與重構“互聯網+”時代電視媒體傳播價值創新與廣告模式重構[J].聲屏世界·廣告人,2015(12):51-52.
[2]鄭林.新媒體時代電視傳播式的顛覆與重構[J].西部廣播電視,2016(13):23,25.
[3]周勇.電視會終結嗎?——新媒體時代電視傳播模式的顛覆與重構[J].國際新聞界,2011(2):55-59.
[4]王露.新媒體時代電視傳播模式與電視話語權重構[J].新聞世界,2012(9):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