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一帆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不斷進步,國內的教育也經過了許多改革。現在,高等教育的質量已經有了很大提高。但是,隨著每年應屆大學生數量的不斷增長,出現了人才的供需不平衡。大學生的就業成為一個重要問題,該文通過分析目前我國的人才需求,對國內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進行研究,希望能為教育的繼續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教育 就業 路徑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11(b)-0082-02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各高校紛紛進行擴招,這就導致畢業生的數量出現了大幅增長。而當前全球經濟情況并不樂觀,失業下崗人員也越來越多,工作崗位數目的減少帶來了大學生找工作的日益困難。微觀上,大學生就業問題關系到每一個高校學生,宏觀上,這也是一項重要的社會課題,關乎我國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1 高校教育中的問題
1.1 沒有正確認識高校的就業教育工作
現在,我國還沒有發展比較成熟的高校就業教育工作。由于缺乏對于就業教育問題的充分認識是個普遍問題,高校中普遍缺乏由此帶來的緊迫感。許多高校仍然認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是社會問題,通過高校開展就業教育并不能解決甚至改善問題。這就極大地限制了就業教育的發展速度。
從高校角度來看,一些高校沒有對于就業問題的積極的認識,認為就業問題與自身的發展沒有太大的關系,因此沒有開設有關的教育課程。也有些高校的培養計劃中根本不涉及就業教育,認為只要自身的專業教育水平高,就不會產生學生就業困難的問題。在這種背景下,許多高校即使是迫不得已舉辦一些就業講座,最終也只是流于形式。[1]
從學生角度來看,有些學生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認為只有專業成績不好的學生才需要掌握就業的相關知識,只要自身學習成績好,就不用擔心找工作的問題。也有一些學生認為就業教育就是職業教育,屬于技術培訓。這些思想都存在各種各樣的誤區,是對就業教育的不全面認識。
1.2 就業教育缺乏清晰思路
實際上,當前的高等教育包括就業教育。可是現在就業教育的發展并不順利,其根本原因就是忽視了學生在就業中的重要地位,沒有發揮學校的主導作用,最后形成了目前的比較模糊混亂的局面。
首先,沒有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業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幫助學生順利就業,使廣大學子在結束高等教育之后能得到自己滿意的工作。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就業教育必須從學生發展的中心出發,對學生進行教育,使他們認識到就業教育的重要性。在現在的大部分高校中,開展就業教育時的中心仍然是教師,而許多學生參與時也不情不愿,缺乏主動意識。
其次,高校沒有完全發揮出自身的主導性。就業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高校應該通過聯合工作單位開展包括課堂和實踐兩個方面的教育。現在,許多高校的就業教育仍然停留在技能教育,而沒有將就業教育納入自身的培養方案,也沒有發揮出自身政策引導的作用。[2]
最后,現在的就業教育缺乏實踐。就業教育應該結合理論和實踐來開展,甚至可以說,實踐教育比理論教育更為重要。高校應該在整個就業教育的體系中貫徹實踐教育。目前仍然大量存在高校教育中理論和實踐分離的現象,高校在理論教育上投注了大量精力,而忽略了實踐教育。
1.3 沒有完善的就業教育體系
隨著高校的擴招,畢業生的數目逐年上升,而社會需求跟不上畢業生的數量,出現了明顯的供大于求的現象。新時期下高校的人才培養和教育管理仍然存在許多問題,雖然隨著社會發展,一些高校也在逐步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并且開展就業教育,努力跟上時代,但是仍然與當前的發展存在一些距離。總體來看,一些高校在就業教育上仍然處于初級發展階段,沒有設置比較完整的課程,僅僅只是添加了一些就業指導的課程。[3]
1.4 就業教育方法比較單一
由于高校就業教育目前處于起步階段,大部分高校的就業教育僅僅體現在公共選修課的內容上。公共選修課難以得到學生和高校的共同重視,而且目前高校在其中的投入還很少,學生也沒有積極進行學習。在某些高校,就業教育的老師只是其他學科的老師順便兼任,很難取得讓人滿意的教育效果。同時,由于高校設置的課程比較單調,常常停留在理論上,缺乏對于就業市場的深入考察與分析。而作為公共選修課程,一般就業教育的考查方式也就是一篇論文,很難考察學生的學習程度。
2 提高高校就業教育的路徑
2.1 提高思想認識
為了有效提高目前就業教育的質量,首先必須使學生和高校兩個方面都充分認識到就業教育的作用和重要性。
就業教育是我國社會發展的必然需求。由于我國仍然處于社會的轉型時期,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對于勞動力的各方面要求也隨之提高。高等教育是培養人才重要的途徑,而為了培養出能夠跟得上社會腳步、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的優秀人才,就必須幫助他們順利走上滿意的工作崗位。同時由于就業問題關乎每個學生的切身利益,而就業問題也是每個學生必須面對的問題。只有改善了就業中的崗位空置和人才閑置的問題,才實現經濟的更快發展。隨著知識經濟化的發展,國家之間的競爭越來越多體現在知識和人才的競爭上。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手段,其輸出的人才素質直接影響到我國在世界的地位。因此合理配置資源、幫助學生就業,能夠對我國綜合實力的提高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目前我國的高校學生就業環節仍然存在許多問題。隨著供需矛盾的凸顯,大學生的民工化現象也十分嚴重。這也導致一些學生的思想發生變化,教育的社會地位下滑。[4]
國內高校的招生計劃并不完全由高校敲定,而主要是由教育主管部門審核確定的。只有當高校的配置達到相關標準時,才能根據計劃招生。而當前的標準中一項重要指標就是就業率。同時受到全球經濟的影響,國內經濟發展并不好,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也十分嚴峻。隨著社會內就業教育的呼聲不斷高漲,過去走馬觀花的就業教育已經不能滿足當下形勢的需求了。為了實現高校的良好發展,就必須重視就業教育、解決實際問題,通過改變學生的就業結構,幫助學生就業創業,提升高校就業率。
2.2 樹立學生的正確觀念
正確的觀念是行動的前提。為了實施就業教育,就必須先更新過去的教育觀念,在學生和高校間樹立以就業導向為重要風向標的教育理念。
就業形勢是當前社會發展情況的重要反映,為了解決高校學生就業難就業差的問題,現在國家已經出臺了很多有關政策,也提出了部署上的修改。要順利就業,學生必須對社會需求有一定的了解,并對自身的各種條件有比較充分的認識,從而做出準確的定位,把握機會。學校應該引導學生正確就業,正確看待職業。很多大學生受到傳統觀念的限制,對自身的估計過高,影響了自己找到合適的工作。因此學校應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培養學生的危及意識和競爭意識,不要“等”機會,而是要主動出門找機會。
同時順利就業,高校也應該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培養學生為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積極付出的責任感。只有充分認識到自身的能力和不足,結合個人理想和社會現實,才能最大化個人價值。高校應該鼓勵學生在基層就業,在工作時不斷鍛煉能力和接受挑戰,從而實現個人價值。
2.3 開展創業知識的教育
高校應該鼓勵有志于創業的大學生勇敢創業,并且根據國家的有關政策進行扶持。由于大學生創業近幾年有了很大的發展,校內的有關教育往往仍然停留在理論上。[5]
為了幫助學生創業,高校可以開展以下工作:(1)鼓勵學生創辦創業社團,幫助不同特長和創業興趣的學生聯系起來,融合他們個人的能力和理念,提高他們創業的效率;(2)舉辦創業有關的活動,提供創業者交流的平臺。例如邀請成功創業者做講座等,促進學生對于創業知識的了解;(3)開展創業有關的教育,開拓學生視野,擴大學生知識面。
2.4 整合就業資源
要提高學生的就業率,僅僅依靠學校資源是很難實現的。因此學校應該充分挖掘社會中各種有利于學生就業的資源,不斷創新,提出學生就業的新思路。學校可以考慮與企業等工作單位合作,一方面可以得到更多的資金和資源,促進學生的發展和進步;另一方面,也可以從工作單位的角度出發,挖掘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采取措施進行改善,從而拓寬教育和實踐的思路。
總而言之,為了改善和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就應該樹立學生和高校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實踐素質,幫助他們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從而找到滿意的工作。
參考文獻
[1]文厚潤.遵循“三化”準則堅持“三高”要求按照“三建”思路全面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2(13):36-37.
[2]鄭同軍.創業教育與高校人才培養的具體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31):220.
[3]羅明忠,黃莎莎,段珺.就業導向視角下的高校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改革思考——基于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的問卷調查與分析[J].高等農業教育,2013(8):66-70.
[4]陳靜.構建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評估指標體系的思考——基于廣東12所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現狀的調查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1(6):100-102.
[5]徐鈺婷.關于做好高校外語專業畢業生就業心理教育工作的思考——以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為例[J].國家林業局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14(3):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