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峰
摘 要 社會的快速發展讓一種新興的媒體形式快速崛起,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新媒體,極大地沖擊了傳統媒體,進而也逐漸衍生出一個新的名詞,即媒介融合。面對媒介融合這一時代發展趨勢,作為傳統媒體的期刊就必須與時俱進,做出一些適當的改革。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踐,就期刊編輯媒介素養的內涵做了簡要分析,重點論述了新媒體時代下期刊編輯提升媒介素養的具體措施,希望有助于期刊的融合發展。
關鍵詞 新媒體;媒介素養;期刊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04-0114-02
如今,我們已身處信息化時代,媒介素養也逐漸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一項基本素養。在這一背景下,期刊就必須與時代發展保持同步,以推進刊物發展,而在這一過程中編輯媒介素養的重要性就愈加突出,其對期刊的良性發展直接起決定作用。迅猛發展的新興技術拓寬了信息傳播形式,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傳統期刊環境。因而,期刊編輯只有科學認識媒體,對媒體特點和傳播規律做到熟練掌握,方可更好地利用媒體來服務于期刊發展,促進刊物影響力的提升。
1 期刊編輯媒介素養的內涵分析
新媒體作為一種新型媒介,其是立足于數字技術,利用電腦、電視、手機或其他它終端為載體,通過因特網這一平臺進行傳播,其將個人傳播和大眾傳播的界限打破,具有很強的互動性[1]。開放、互動與共享均是互聯網與生俱來的特質,而這些特質也讓傳統媒體單向、受時空限制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形成了囊括高參與度、強互動性、廣傳播面的新媒體傳播環境。
素養,通常是指訓練與實踐而獲得的技巧與能力,其同樣也是指正確地判斷與評估信息的意義與價值的能力[2]。1992年,美國媒體素養研究中心明確定義了媒介素養的內涵,也就是在面對不同媒體中的各種信息時,人們所表現出來的各種能力,諸如選擇、理解、評估、質疑以及創造、生產等能力具屬于媒介素養的范疇。這一概念一出便得到了學界的普遍認可。
期刊編輯的媒介素養,主要是指期刊編輯在甄別、選擇、批判、評估以及利用各種媒體信息所表現出來的能力。就主體和客體的關系上來說,有兩方面的要素構成了期刊編輯的媒介素養:第一是編輯對信息的理解與認知能力;第二是媒體信息反饋給期刊編輯,而編輯再對內容進行篩選,對媒介進行管理的能力,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和媒體打交道的能力。詳細來說,期刊編輯在信息化背景下的媒介素養可概括為以下幾點。首先,是感知媒體,即是指期刊編輯對媒體傳播環境、傳播效果、傳播特點以及規律的認識,這對期刊編輯來說是新媒體環境下不可或缺的一項媒介素養。其次,是管理利用媒體。期刊編輯將媒體的傳播規律與特點結合起來,判斷、整合、評估媒體傳遞的信息,對媒介信息的價值與力量予以準確把握,判斷信息的真實性、合法性。最后,是將媒體價值發揮出來。提高期刊編輯和媒體打交道的能力,更好地借助媒體服務于本職工作是提高其媒介素養的根本途徑。
2 期刊編輯提升媒介素養的具體措施
對期刊而言,具備一支高素質的編輯隊伍非常重要,直接決定了期刊是否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只有進一步提升期刊編輯素養,方可讓期刊更好地參與市場競爭,獲得更多的生存發展機會。而編輯要想發展,保證期刊質量,維護品牌良好的形象,就需提高自身知識水平,增強業務能力以及綜合素質。
2.1 就互聯網思維做進一步強化
如今,互聯網已滲透到我們生活、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對期刊編輯而言,具備互聯網思維可幫助其清楚具體地看待媒介融合問題,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最大化。第一,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的優勢讓信息獲取方式更加多樣化,這一途徑對提升期刊編輯媒介素養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可幫助期刊編輯在獲取各種信息上更加方便快捷,并保證信息的真實性、有效性,以加快報道的速度,提高報道質量[3]。第二,盡量對網情民意進行搜集,并將其引入選題策劃中,將群眾最關注的熱點話題作為主要內容,解答群眾的疑問,對社會輿論予以引領。再次在組稿選稿環節要對互聯網予以充分利用,以達到開闊視野的目的,而為了最佳的策劃效果,就需要在稿件選擇上盡量以質量上乘的佳作為主,堅持理性甄選。第三,充分發揮互聯網作用,在發布環節盡可能做到多渠道、多終端與多形態,讓受眾覆蓋面進一步擴大。
2.2 樹立受眾意識,讓受眾需求得到滿足
受眾對媒體來說至關重要,可以說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媒體的生存和發展。隨著媒介融合的逐漸深入,受眾被動接收信息的情況已不復存在,轉而由主動接收所取代,而這就需要期刊編輯樹立起充分的受眾意識,具體來說就是要主動對受眾的關注點進行預測,主動拉近與受眾的距離,在第一時間將受眾的新需求捕捉到。
期刊編輯不僅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還要從受眾的角度出發,充分結合起期刊定位和受眾的期待,并立足于受眾群的需求制定編輯方針,向其傳遞所需的信息資源。比如新開特色欄目,針對當前社會熱點問題邀請一些受眾熟悉的知名人士或專家學者進行探討,他們的觀點意見均以撰文的形式呈現,以此提高期刊水準,保障其內容質量。與此同時,還可將最新的內容及時發布于期刊的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針對受眾提出的合理化建議,予以耐心傾聽,讓期刊在受眾心中留下一個好的印象。
2.3 充分發揮新媒體優勢
即時性、碎片化與海量均是媒介融合背景下信息傳播的主要特征。若無意外,突發事件首先都是經互聯網快速傳播擴散,一經發布便吸引了受眾的注意,之后再逐漸受到群眾熱議。為此,期刊編輯在選題過程中,應堅持“走出去”的原則,通過新媒體的優勢深入地了解受眾最關注的內容是哪些,他們的需求是哪些,在此基礎上確定期刊選題方向,相關策劃與組稿工作在選題確定之后進行。
通常,郵件收發是傳統期刊編輯在收稿、審稿工作上用到最多的一種方式,而編輯自己的生活閱歷和知識水平往往決定了稿件是否被刊用。但大量碎片化的信息以及各種各樣的話題,就需要期刊編輯的新聞敏感性要強,進一步提高自己在挑選、整合以及組織內容上的能力,既要為受眾充當指引,還要站在專業角度有效梳理與提煉受眾關注的熱點。除此之外,編輯還需要多次核實新媒體的信息來源,刊發必須要建立在內容真實、準確的情況下。可適當引入新媒體信息的傳播方式,拉近期刊與讀者之間的距離,使之互動更頻繁。比如在內容編排上,便可充分借鑒微信、微博的方式,聚集近段時間民眾關注度較高的一些問題,又或是一些特別的言論和讀者來信。
2.4 掌握數字化技能
隨著媒介融合的進一步加強,各個媒介的不同便主要在內容要求上所表現出來,因而期刊編輯所必須具備的一項技能便是數字化技能,盡可能達到“一專多能”[4]。對期刊編輯而言,之所以必須要運用新媒體技術,原因主要有二:首先,在進行選題策劃和約稿時,使用新媒體技術有助于編輯辦事效率的大幅提高;其次,期刊編輯必備的一項基本媒體素養便是做好新媒體技術平臺的日常運營維護,其中就包括所在期刊的App應用軟件、微信公眾號以及微博賬號等。
目前,非常流行的一種方式便是通過音頻、視頻和文畫等來展示信息內容,這種方式部件更加全面,也使受眾在信息了解上更加清晰,體驗更為立體。期刊能夠利用視頻、音頻、電子期刊和動畫等制作,在期刊上印制鏈接其內容的二維碼,讀者只需要掃描二維碼,便可在手機、IPAD等移動終端上閱讀自己想了解的內容。當然,這也就對期刊編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對涌現出來的新媒體形式,如微博、微信等做到熟練運用,不論是視頻制作、音頻剪輯,還是動畫創意均能夠應用的得心應手,再將客戶最喜歡的內容傳遞給他們時采取多媒體形式,以減少期刊編輯和讀者之間的距離感,讓他們的交流互動更多。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筆者詳細探討了媒介融合時代背景下期刊編輯的媒介素養,并提出了提高媒介素養的具體措施,旨在讓期刊編輯在今后的發展道路上同時代發展保持一致,增強自身的媒介素養,不僅要促進自身能力的提高,也要讓期刊獲得更多的發展機遇。除此之外,傳統期刊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也要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就發展過程中的不足之處予以積極改進,進而與時代同步,更好地參與市場競爭。
參考文獻
[1]何瑩瑩.媒介融合時代提升期刊編輯媒介素養的路徑探索[J].新媒體研究,2016(22):101-102.
[2]李佳芯.論媒介融合時代提升期刊編輯媒介素養的途徑[J].傳播與版權,2016(4):64-65,68.
[3]喬瑞雪.數字時代編輯的傳播理念與媒介素養探析[J].中國報業,2012(2):66-67.
[4]王慧.提升新媒體時代下的期刊編輯媒介素養[J].公共論壇,2013(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