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鈴
摘 要:有效利用新一代的信息技術對檔案館的海量資源進行知識發現、價值挖掘、智能提升和價值創造,從而改變檔案館與用戶的交互方式,提升服務的精準化、實時化、可預測化,成為大數據時代檔案服務服務創新的必然選擇。本文即詳細闡述了大數據時代檔案館服務創新的策略。
關鍵詞:大數據;檔案館;服務創新;個性化
1 大數據概述
所謂的大數據,是指信息量巨大,資料龐大的數據資料。現階段提倡的大數據技術旨在對大量的數據進行存儲、計算、挖掘和利用的技術,具有數據規模巨大、種類繁多、處理迅速和價值性高的特點。大數據是現代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產物,代表了數據管理的智能化發展。現今,在我國各地區的檔案管理工作中,涉及的資料量規模不斷發展,使用傳統的技術進行處理時,發現工作效率低下,無法達到有效地存儲管理和檢索運用。現階段的存儲數據不僅包括結構化的數據,還包括非結構化數據與半結構化數據。而半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分別指E-mial、HTML文檔以及文本、圖片、表格等,此類數據很難通過數據庫的二維邏輯表進行運算,存儲起來比較困難。而大數據技術可以全面解決以上問題,快速高效地進行信息管理,實現數據管理的智能化和個性化。
2 大數據時代對檔案館服務的沖擊
(一)資源管理——檔案資源價值重估
檔案館具備大數據的特征,從存儲量看,海量的檔案是巨大的資源庫;種類來講,既有各類紙質、數字文件,也有館藏檔案更新記錄、用戶記錄,其中非結構化、半結構化的數據結構是主流。
(二)技術管理——從查詢利用到趨勢預測
大數據為檔案館帶來了新技術工具,比如數據倉庫、數據挖掘等,新技術的出現意味著檔案館的業務模式也要向數據分析,數據挖掘方向轉變,具備信息分析的能力;檔案館作為全社會檔案的管理部門,承擔著用戶利用的使命,借助大數據技術,對檔案館用戶行為進行分析,能發現用戶隱性訴求,從而更好地提升檔案館的服務。
(三)人的管理——從被動服務到主動服務
大數據的核心是思維和理念的革命,對檔案館的工作人員來講,首先是思維的轉變,從供給主導向需求主導轉變,從“有什么內容提供什么服務”到“用戶需要什么內容提供什么服務”;其次是館員的知識結構,技術性館員是檔案館的標配,大數據對技術運用的條件要求較高;最后是服務思維的轉變,從“出現問題--邏輯經驗分析--找出問題—解決問題”轉變為“收集數據→預測分析→找出相互關系→提出優化方案”的方向轉變,服務有前瞻性、及時性和針對性。
3 大數據時代檔案館服務創新策略
(一)個性化服務模式
在檔案館利用檔案的主要有三類人群:以研究為目的的學者、以工作查證為目的的工作人員和以個人查證為目的的市民。他們對檔案信息需求的目的不同,一部分用戶的需求趨向專深和特殊;一部分用戶的需求傾向真實憑證。個性化服務模式是從用戶的需求出發,以互聯網為基礎,建立專職服務三類用戶群體的服務團隊,團隊本身依托于網絡和數字檔案館的網站平臺,通過網站建設,將通過網絡訪問檔案館的用戶按用戶分類分流至對應的客戶團隊的網絡界面中進行服務,該模式需要建立起完備的網絡平臺,包括:多樣化的網絡入口、可視化和便捷的操作界面、精準全面的檢索系統、友好的用戶交互工具等,這對技術團隊的要求和網絡環境、同一入口平臺相對較高,但是他的優勢在于不需要檔案館全館統一配合協調,新設置三個團隊,僅從網絡端服務入手,不給現有的檔案館服務管理帶去負擔,借助網絡引流用戶從現場到移動端。
(二)決策咨詢
大數據時代是弘揚理性精神的時代,決策行為將日益基于數據分析,而不是像過去更多地依賴于經驗甚至直覺。“基于數據驅動的決策方法,政府將更加有效率、更加開放、更加負責,引導政府前進的將是基于實證的事實,而不是意識形態,也不是利益集團在政府決策過程中施加的影響”。大數據時代,將為檔案館決策咨詢服務帶來更加豐富的數據資源、更加專業的數據分析技術、更加新穎的思維模式和更加廣闊的合作視野,檔案館決策咨詢服務將由傳統的資源密集型、勞動密集型服務向知識密集型服務轉變。
檔案館將“更注重用戶的專業化、知識化、個性化需求,提供解決用戶實際問題的知識,以及與用戶協同合作創造的知識服務和面向用戶的知識管理等”。通過提供基于海量分布式資源的精細化知識組織輸出,實現信息+解決方案的一站式服務,檔案館能夠實現自身服務的客觀化、知識化、個性化、嵌入化,從而更好地輔助用戶決策,提升自身服務效果。
(三)推送服務
服務型政府的趨勢下,檔案館的服務逐漸由被動服務走向主動服務,Web2.0時代的到來,則把以RSS為代表的推送服務帶入一個高潮。總的而言,檔案館的傳統推薦模式主要有個性化定制推薦、關聯挖掘推薦、基于主題或關鍵詞的排序推薦等。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信息的爆炸式增長與用戶學習能力局限、信息的極度豐富與用戶興趣內容局限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為用戶提供更好地推送服務成為必然。
大數據時代,通過收集、記錄海量、多樣的用戶信息,制定高效可行的推薦算法策略,檔案館能夠更準確、及時、智能地為用戶提供主動化、個性化、專業化、人性化、系統化的服務。這種推薦式的知識獲取方式,更加注重推薦的精度和專業化程度,用戶需求得到完美滿足,檔案資源價值得到很好發揮,從而實現用戶需求與檔案價值的雙向理想控制。
(四)大數據時代檔案館服務創新的幾項措施
1、注重資源整合
大數據時代,數據的價值從何而來?涂子沛認為,海量是基礎,整合是關鍵。
如何將不同數據庫打通,實現資源共享,將是大數據價值能否最大化的前提,也是檔案館能否“數據化生存”的關鍵。一方面,檔案部門可借助云計算技術,“打通檔案信息社會共享、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節路,讓各級檔案館的已開放檔案在更大平臺上,供更多人共享,發揮更大作用,推動以服務群眾為主導的檔案信
息化體系的實質性建立”。另一方面,檔案部門應加強與圖書館、博物館及互聯網運營商之間的合作,從而實現檔案信息服務的證析與互補。
2、加強信息安全建設
大數據是一把雙刃劍,社會因大數據而獲益匪淺,但個人隱私也將無處遁形。
因此,大數據環境下,檔案館除了要從技術上實現反黑客、反病毒、防盜竊等方式來抵御外來入侵者的威脅外,更需要重點加強在信息安全保障體系、信息資源共享制度、機密信息保護、信息審計等方面的制度建設,從管理上杜絕信息安全風險、切實加強個人隱私保護。
3、人才建設
國以才立,政以才興,業以才立。從上古的結繩記事到今天的數字化管理,技術的發展對檔案館人員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大數據時代,檔案館人員要實現從“一把鎖”到“數據科學家”的轉變。對此,有學者認為,未來的數據科學家應具備三大核心技能,“一是具備數學知識為數據集構模,二是具備工程技能建成數據模型分析系統,三是發現見解,從數據中講出故事來”。也就是說,大數據時代的的數字檔案館信息服務工作需要技術人員和行業專家的共同合作。因此,需要采取靈活的策略來構建大數據時代的人才儲備。
4 結語
綜上,為了實現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對檔案數據的有效管理,技術人員應該充分認識到大數據技術的優勢,利用先進的科技進行管理上的改革創新,提高數據和利用效率,更好地為社會建設和人民生活服務。
參考文獻
[1]楊智勇,史曉杰. 大數據時代數字檔案館的微服務研究[J].檔案管理.2014(06)
[2]陳靜,韓海濤,田偉. 大數據時代智慧檔案館構建探析[J].北京檔案.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