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莉
【摘 要】作者在文章中引入中國美術學院“東方設計學”學科體系構建及相關專業教學改革的理念,闡述區域文化與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程教學相互融合發展的作用,并以所在學校的具體教學實例進行分析例證,探討區域文化在應用技術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課程教學改革中的創新和應用。
【關鍵詞】區域文化 視覺傳達設計 教學 創新 應用
一、引言
我國創意文化產業的飛速發展,給藝術設計領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體現區域文化特色的設計理念已經成為衡量設計師自身素養和設計水準的新標準。藝術設計教育體系也順應時代發展需要,與時俱進地開始同步跟進和調整教學改革的探索。由中國美術學院提出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東方設計學”學科體系構建及相關專業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視覺傳達設計是通過視覺媒介表現并傳達給觀眾的設計。它在我國起步較晚,但是發展速度卻很迅速。隨著新形勢的發展,傳統的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學已經不能滿足當下的市場需求,需要結合“東方設計學”學科體系的構建,及時研究和調整相關的專業建設和發展方向,將區域文化特色與專業課程教學相結合,進一步明確新時期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培養目標、完善相關課程體系建設和教學模式探索,為社會培養符合時代需求的應用技術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創新人才。
二、區域文化與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程教學相互融合發展的作用
當代藝術設計正朝著繁榮多元的方向發展,專業間的交叉、整合將成為未來的主題。中國設計的前進方向也將在融合世界優秀文化藝術的基礎上把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懊褡宓木褪鞘澜绲摹?,探索“中國特色”的設計道路,展現“東方設計學”風貌,是中國現代設計人的職責所在。充分發揮地區文化優勢,將其融入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課程教學之中,通過本土文化與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程教學的有機結合,能使其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璀璨多姿的區域文化特色在藝術設計領域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展。
(一)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程教學與區域文化特色相結合的研究,是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實現藝術設計教育創新發展的有效途徑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內蘊豐厚,形態多樣,是我們在進行藝術設計創作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豐富寶藏。在研究國內外先進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理論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地區文化優勢,將其融入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課程教學之中,從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等方面來進行區域文化與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程教學相結合的理論研究。在探索應用技術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辦學特色的基礎上,讓區域文化特色在視覺傳達設計領域得到更好的傳承和應用,是傳承民族傳統文化,探索構建“東方設計學”學科教學體系創新發展的有效途徑。
(二)區域文化特色應用于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程教學,豐富了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程與區域文化特色相結合的教學理論研究成果
根據區域特色在原有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教學體系基礎上進行合理的結構調整,加強課程設置結構的綜合性、彈性以及多樣性。在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上突出區域文化特色,做好專業建設規劃工作,與本地區其他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形成互補發展,減少在專業建設中的重復設置,注重品牌專業和特色專業建設規劃、交叉專業建設發展的應用技術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方案。研究如何適時將區域文化特色元素引入教學內容之中,探索區域文化特色與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程教學的有機融合,給學生更多的利于發揮個性特點的空間,培養特色鮮明的應用技術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人才,構建獨具特色的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品牌,能有效豐富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程與區域文化特色相結合的教學理論研究成果。
(三)區域文化特色與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程教學融合發展,是提高師生綜合素養的有效手段
區域文化伴隨著民俗民風而發展和完善,是在特定的歷史文化、生存環境和民族、民俗等諸多因素基礎上所形成。把本土文化特色的相關內容融入視覺傳達設計的教學之中,建設科研和教學水平較高、結構合理、適應專業發展要求,具有實施素質教育活動能力的創新型師資隊伍,提高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師資建設,將研究經驗和探索經驗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實施,并通過與區域相關特色企業的接洽,加快科研成果向行業產出轉化等方面都有良好的推進作用。
藝術設計教育強調培養學生的設計實踐能力,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進一步融入區域特色文化,讓學生在課程學習階段豐富對本土文化的了解,在幫助學生豐富和提升設計思維和實際動手能力的同時,有利于學生思想品德的塑造,為全面提升學生的審美觀念和創新意識,傳承和宣傳區域文化打下堅實基礎。
三、教學應用實例分析
創新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理論教學方法,將區域文化特色融入培養應用技術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人才過程之中。根據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學特點來研究具有區域文化特色的創新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程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為地方創意文化產業發展培養適應市場需要的優秀應用技術型設計專門人才。結合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學生的學習特點,深入了解區域文化特色,提煉出適合進行視覺傳達設計課程教學的元素,并將其融合在教學內容和設計實踐之中,探尋培養具有區域特色的應用技術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人才的創新和應用的有效途徑,一直是筆者所研究和關注的教學改革探索方向,也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進行了一些嘗試。
現以筆者所在的桂林航天工業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中的一門專業課程《包裝設計》為例,對桂林區域文化特色在課程教學中的兩個應用實例進行分析探討。桂林位處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的民族融合區域,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旅游城市,也是全國首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有著獨特的區域文化特色。根據這一特色及相應的市場發展需求,在《包裝設計》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將重點放在與桂林旅游相關的產品包裝設計上,切實為推進“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為桂林地方創意文化產業發展培養適應市場需要的優秀應用技術型設計人才的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學改革進行探索實踐。
(一)竹制材料旅游工藝品或紀念品包裝設計
桂林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常年濕潤,雨水充足,氣候宜人的環境下竹子生長茂盛。竹子質地可塑性強,易于雕刻,使得竹材料在桂林旅游工藝品和紀念品中得到大量的使用。根據這一特色,在進行《包裝設計》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將竹制材料的桂林旅游工藝品或紀念品的包裝設計作為課程作業的具體設計對象,引導學生們在對桂林的本土文化特色進行充分調研和分析的基礎上選取一定的對象進行相關主題的設計實踐。
設計效果展示在一次《包裝設計》課的授課過程中,引導學生們對桂林區域文化進行充分調研,有意識地讓他們注意到由于桂林地區歷史文化悠久,大量文人墨客的聚集,使得桂林地區飲茶和飲酒盛行,而竹制器具正是桂林當地常被使用的盛茶、盛酒用具,也是作為饋贈和旅游紀念的不錯選擇之一。進而以竹制茶具、酒具作為設計素材,讓學生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再結合桂林特色文化做更深層次的了解,提煉出可供拓展的元素來進行竹制茶具或酒具的包裝設計實踐。如圖1和圖2的包裝設計作品——“竹韻”茶具系列包裝設計,是為一套竹制茶具所設計的包裝,包括有茶壺、茶杯、茶匙等竹制茶具的內外包裝。設計者從竹制產品的原生態這一特色出發,選用了桂林當地的土麻布作為包裝的主要材料,以純手工進行縫制和制作。桂林土麻布可以選擇的顏色相對單一,所以設計者加以南印花布作為點綴,并將這一套茶具包裝的外包裝盒蓋參考我國的傳統服飾“唐裝”的形式做了一定的設計處理。
(二)特色食品包裝設計
桂花是桂林市的市花,有一種說法是桂林因“桂樹成林”而得名。在桂林的大街小巷都可以看見很多的桂花樹。秋天走在街道上,一陣一陣的桂花香味撲鼻而來,也為桂林增添了一道獨有的風景。桂花茶、桂花糕、桂花酒等由桂花所制成的各種食品健康味美,也和“桂林三寶”一樣是受到旅游者們歡迎和喜愛的食品。這些食品的包裝設計也是融合桂林區域特色進行包裝設計課程教學實踐的一個良好的切入點?!肮稹笔称钒b設計(圖3)就是學生根據桂林區域特色所設計的一套桂花食品系列的包裝設計。設計者從桂花食品的選料天然和桂林爭創綠色環保旅游城市這兩個立足點出發,選用清新而充滿生機的綠色作為整體包裝設計的基調,并將桂林傳統南糖包裝所常用的牛皮紙、麻繩運用于包裝之中,設計出來的“桂”食品禮盒包裝桂林地方特色濃郁。
山水文化、藩王文化、史前人類文化、古運河文化、抗戰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桂林地區還有很多區域特色文化可以在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程的教學中進行創新應用。如何更好地將桂林區域特色文化與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程教學相結合,引導學生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將區域特色文化應用到設計實踐之中,對區域文化的理解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并從實踐中去領略這些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培養應用技術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人才,適應地方創意文化產業發展需要的“東方設計學”學科體系構建及相關專業教學改革在桂林地區的一種探索。
四、結語
區域特色文化內容豐富,是我們華夏兒女所共同擁有的珍貴文化財富。區域文化在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程教學中的創新應用研究,在傳承和創新區域特色文化的同時,為不同區域院校具體的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了豐富的可供利用元素和引導學生發揮創意的拓展空間。將區域特色文化合理應用于視覺傳達設計實踐和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與時俱進地契合了地方創意文化產業發展的需要,為藝術設計及其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急需的走在行業尖端的應用技術型創新人才,也是“東方設計學”學科體系構建及相關專業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參考文獻】
[1]桂林市旅游局.桂林旅游志[E].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9.
[2]呂勝中.再見傳統[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3.
[3]陳旭.藝術設計教育模式改革與思考[C].Proceedings of the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2008(12).
[4]秦潔.藝術設計教學中的本土文化意識[J].教學論壇,2010(3):146.
[5]袁偉靜,王興彬,楊曉萍.應用型本科院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特色化發展的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5(7):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