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湘
摘 要:現階段圖書館建設正向智慧型圖書館方向邁進,智慧圖書館的特性更符合未來圖書館發展的服務理念,用戶更能體會到圖書館服務帶來的泛在性、先進性、便捷性和協同性。但在智慧圖書館建設過程中也面臨各種問題和挑戰,圖書館員和讀者的素質有待提升,技術研究方面也要深入探索,數據的安全性更不可忽視,服務的方式更要滿足用戶需要。
關鍵詞:智慧圖書館;館員;問題
1 智慧圖書館的概念
自2009年IBM率先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后,各種各樣智慧的概念,如智慧城市、智慧企業、智慧醫療等成為人們研究和描畫的重點。其中,智慧圖書館也概莫能外。
目前關于智慧圖書館的定義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表述,研究者從不同角度給出了相應的描述,例如從智能建筑的角度等。檢索近期的相關文獻可以發現,目前國內關于智慧圖書館的研究較多地與物聯網、云計算及數字圖書館、復合圖書館等概念相聯系。筆者認為,智慧圖書館是建立在物聯網和數字圖書館基礎之上的新型圖書館,具有物聯網和數字圖書館的雙重特征。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是智慧圖書館的技術基礎,人物互聯是智慧圖書館的核心構成,而實現由知識服務向智慧服務的提升則是智慧圖書館的精髓。可以說,智慧圖書館的外在特征是泛在,即在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提供無所不在、無時不在的服務;而其內在特征是在繼提供文獻服務、信息服務、知識服務之后,提供以人為本的智慧服務,滿足讀者日益增長與不斷變化的需求。可見,智慧圖書館是未來圖書館服務技術提升、服務理念創新、管理形態轉型的一場革命。
2 國內智慧圖書館發展階段
國內關于智慧圖書館的研究依舊處于起步階段。國內智慧圖書館相關文獻的研究方向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智慧圖書館建設的方向和趨勢。在我國智慧圖書館相關研究領域文獻中,物聯網的出現頻率遠遠高于其他核心詞,由此可見物聯網在國內智慧圖書館建設中所占據的重要地位。目前國內圖書館有關物聯網的應用仍然是以RFID位關鍵技術的簡單應用。例如2006年7月在深圳圖書館新館完成的國內最大的RFID項目,該項目使用RFID標簽及其讀卡器完全取代了原有的條碼、詞條等傳統設備,簡化了文獻的采集、分編及加工流程,大大減輕了員工的工作量。同時隨著RFID標簽的應用,還大大簡化了借還書的操作程序,提高了館藏清點速度以及書刊的歸位及流通效率。然而RFID的應用并不意味著已經實現了圖書館的智慧化,恰恰相反,這只是物聯網在智慧圖書館當中的一小步,離真正的智慧圖書館還有著非常遠的距離。
3 智慧圖書館建設面臨的問題
智慧圖書館目前是一個新興領域,還存在諸多問題,在理論研究方面還處于初級階段。研究學者對智慧圖書館的認識還不深,對技術要求還不明確,對于智慧圖書館概念的解釋還不全面。智慧圖書館缺乏深入本質的研究,圖書館界還沒有將技術與智慧研究的本質理念結合起來,缺乏對智慧圖書館更長遠的認識,不能及時制定制度與規范,未能將智慧圖書館對未來的發展影響認識到位。智慧圖書館還沒有引起社會的廣泛注意,更沒有形成核心研究的影響力。圖書情報界的研究學者和專家在制定圖書館未來發展規劃時并不注重相關理念的宣傳,研究的側重點往往過多地注重新技術,不能讓高校的學生和教育者認識圖書館存在發展的必要性。智慧圖書館的建立在各方面困難重重。
3.1 館員素質能力的挑戰
智慧圖書館的建立主要還是依靠人的推動力,這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就是圖書館員。圖書館員肩負著全面提升圖書館發展的重任。而智慧圖書館的崛起,使得圖書館正經歷一次深重而全面的洗禮。智慧圖書館的實現最重要的特點在于圖書館員對知識對智慧管理的應用和用戶對圖書館變化的認可。智慧館員不僅要有高級的專業素養和技能水平,還要具有堅定的職業信念,更要有能夠讓用戶了解并意識到圖書館對自己起到積極的幫助作用閉。
當前各高校圖書館普遍存在館員學歷水平不高,管理滯后,圖書館長期以來得不到學校領導重視。館員大部分是為了緩解就業壓力或安排高端人才的家屬,高學歷的人才引進并不多。現在的館員素質還難以達到智慧館員的水平。
3.2 理論與技術的探索
當前,對建設智慧圖書館服務理念的理解還不深人,理論探討還不完善,我們不僅要加強理論研究,更要深人研究智慧圖書館的深刻內涵。擴展技術的研究,智慧圖書館的建立離不開技術的支持,尤其是計算機、網絡、通信、智能等技術領域都會為智慧圖書館的建立提供不可缺少的技術支持。目前雖然已有圖書自助借還設備、自動查書系統、智能APP等智慧終端,但智慧圖書館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建設,智能的建筑,人書定位,異構數據,數據挖掘等問題要不斷研究,借鑒移動圖書館、數字圖書館以往建設的經驗,智慧圖書館也要制定長期的規劃和技術標準等,通過各方努力將智慧圖書館由理論發展為實體。
3.3 服務方式的發展
當前圖書館的發展必須要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緊跟社會科技的發展才能更好地為用戶服務,才能對用戶的需求起到幫助作用。信息環境的日益更新發展,圖書館稍有疏忽可能就會被用戶忽略。智慧圖書館就是要面對社會科技環境變化的挑戰,抓住機遇,轉變傳統被動服務讀者的方式,主動出擊,走出加強館際合作,協同和共享,聯系用戶與用戶之間、用戶與館員之間的智慧服務之路。
智慧圖書館應該建立用戶信任機制,使用戶認同圖書館的服務,拓寬圖書館對用戶的影響范圍,圖書館時時刻刻都圍繞在用戶身邊。加強技術服務手段,建立智能服務平臺,建立多種圖書館知識服務,提高圖書館智能服務質量。智慧圖書館的發展不單單指的是圖書館的智能發展,而是圖書館懂得運用智慧的力量推動圖書館的服務,并得到用戶的認同,得到社會的認可,這才是圖書館建立智慧服務的本質。
3.4 數據安全問題
智慧圖書館運用網絡技術尤其是物聯網技術使讀者、資源、信息、資產等圖書館的各種關聯服務之間實現聯通互訪,這就必然存在安全隱患問題。智慧圖書館要做好安全保密工作,保護用戶隱私,維系各項管理,保障圖書館的信息環境不受侵害。
智慧圖書館利用用戶訪問痕跡或者持有RFID標簽的物品,挖掘用戶信息是為了更便捷的信息推送,更個性化的服務用戶。要保障用戶的隱私信息安全,建立好用戶與圖書館之間的信任關系,做好數據的安全防護。如果智慧圖書館的安全性遭到破壞,一旦失去用戶的信任,智慧圖書館將失去服務的意義。
4 結語
國內智慧圖書館在構建上尚屬于探索階段。物聯網中RFID的應用也是處于信息搜集整理的初級階段,距離感知層的完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在智慧圖書館建設的道路上,還要面臨經費、人員、技術、社會輿論等諸多考驗,必須謹言慎行才能夠為讀者們提供便捷貼心的服務。與此同時,在智慧圖書館的建設當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在智慧圖書館發展的各個階段都不能忽略人文精神建設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努力將圖書館打造成讀者的“第三空間”,避免智慧圖書館的發展偏離其原本的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1] 馬水松. 高校智慧圖書館探析[J]. 圖書館學刊,2016(7)
[2] 陳文娟. 現代智慧圖書館的構建研究[J].綠色科技,2016(6))
[3]胡浩男. 智慧圖書館發展及問題探究[J]. 江蘇科技信息,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