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聰
摘 要: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在我國已經有多年發展建設歷史,實現了分層培訓體系的初步建立。但是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培訓體系與基層員工的實際培訓需求以及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需求仍存在較大差距。所以要建立具有較高專業素質和服務管理意識的隊伍,解決工程培訓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本文主要對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培訓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解決問題的措施。
關鍵詞: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培訓體系建設;存在問題;措施
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的整合,實現對我國優秀文化信息資源的數字化加工,利用網絡平臺實現文化資源的創新,最大程度的為社會公眾提供服務。現階段我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逐漸形成了國家、省市縣、鄉鎮街道的基層服務體系,但是在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培訓工作上還存在著較多的問題,急需建立一支具有專業的組織的隊伍,解決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培訓工作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1 共享工程培訓工作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在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中,培訓工作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發展項目。尤其是工作人員的培訓是培訓工作的重點內容。國家根據目前共享工程建設發展的狀況制定了統一培訓方案和考核標準,為我國各級文化信息資源貢獻共享工程提供培訓工作的參考。但是我國人事共享工程的工作人員素質水平和專業結構存在很大的差異,已經不能滿足基層服務人員的培訓需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培訓經費不足
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培訓工作是一個長期實踐的過程,需要有充足的經費作為培訓工作得到保障。雖然現在根據地方財政部門加大了在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資金投入,但是在基層網點和數字資源的建設方面缺乏資金的投入建設和專項經費的支持,具體培訓工作不能科學有序的展開,培訓工作的系統性和實用性只能在國家中心和部分省級中心有效展開。在這種情況下,嚴重阻礙了培訓工作機制的建立,影響了培訓工作的質量和效果。
(二)師資隊伍缺乏
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培訓工作的重要推助力是師資隊伍的建設,但是現階段我國共享工程培訓師資的素質和水平還有待提高,師資儲備也嚴重不足。尤其在基層服務網點的工作人員的技術能力水平普遍偏低,制約著基層服務點服務質量的提升。所以要通過一定的方式和渠道保證優秀師資實現共享,促進基層工作人員的技術水平得到提升,保證基層服務網點的服務質量,推進共享工程的發展。
2 提高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培訓工作水平的措施
(一)提供開放性學習平臺,促進學員自主學習
在科學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基礎上,利用多媒體技術手段進行在線培訓,擺脫傳統培訓方式時空的限制,可以實現基層服務網點學員培訓水平的提高。基層服務點師資水平不足,所以在線培訓模式可以使基層工作人員通過互聯網獲取先進的知識技能,實現全時段的在先學習。當然基層服務點的工作人員因為基礎技能水平較差,國家中心應該跟根據其具體的特點和需求,制定靈活多樣的培訓課程,能夠使基層工作人員通過最簡單的方式找到自己需要的學習資源。通過這樣的培訓還能最大程度的提高基層工作人員學習的自主性,促進學員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
(二)開展即時培訓,提高培訓效果
傳統的培訓工作開展的程序比較復雜,例如,選定教材、安排場地、組織考試等,培訓的周期較長。資源共享在線培訓的方式可以縮短培訓的周期,突破時空的限制,例如,工作人員可以隨時隨地在家中、辦公室或者電子閱覽室進行自主的學習,體現培訓模式的數字化和網絡化的特征,提高共享工程培訓的遠程管理和交互能力。并且多媒體學習課件可以將培訓資源以生動的方式呈現在學員面前,激發學員學習的興趣,方便基層工作人員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最終實現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培訓工作質量的提升。
(三)及時更新培訓知識,降低培訓成本
現在我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培訓工作體系中,最為突出的一個弊端就是培訓資料不能及時的進行更新,很多共享工程資料或講義往往使用很多年。但是貢獻工程建設涉及的內容包括資源建設指標、政策要求、服務任務等,所以只有學習資源持續的更新才能保證培訓模式度特定的知識內容進行整合,讓基層網點的服務人員在數據庫相關知識資料的基礎上,樹立獨特知識網絡理念。利用現代計算機網絡技術進行在線培訓模式可以實現培訓資源的優化和共享,合理配置了優秀的教師資源和課程資源。在線培訓模式除了突破時空的限制,還能最大程度的降低培訓成本,提高培訓資源的使用效率。
(四)加強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培訓資源的協調
在當前的社會大環境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培訓工作體系中有各種形式的資源內容,這些內容共同促進了我國文化信息資源體系的成熟與發展。加強與政府部門的合作,在區域內大力宣傳文化信息活動,與現代化的信息資源實現協調發展。信息資源整合的具體狀況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培訓的質量。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培訓機構人力資源的優化整合也是促進社區教育職業技能培訓的重要保證,所以要充分調動區域內各種形式的人力資源,能夠促進培訓的不斷深化。現在我國各個區域內的文化信息資源比較豐富,對共享工程的發展產生了積極作用。利用其專業性的培訓大量社會需要的人才。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培訓的內容,還能為各個機構提供豐富的社會資源。在進行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培訓的時候,要嚴格的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的狀況展開培訓活動,保證培訓實施的內容充分的反映當前先進的社會文化。保證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培訓的靈活性和機動性,最大程度提高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培訓的效率。
3 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培訓模式構建思路
(一)有機整合共享工程知識體系
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培訓類型包括:第一,根據培訓內容可分為,管理服務類培訓、技術技能類培訓、資源加工類培訓以及服務方法類培訓;第二從培訓層次上劃分可分為,省級中心培訓、市縣級中心培訓、鄉鎮街道基層服務網點培訓等;第三,從培訓媒體上劃分,可分為文本類培訓、視頻類培訓、多媒體教程類培訓。其中的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培訓模式可以將以上所有類型的培訓內容進行有機整合,不斷體現培訓的邏輯性和嚴密性,還能最大程度的滿足基層服務網點工作人員的學習需求。
(二)具有在線培訓管理功能
實現在線培訓不僅是教學資源數字化的一種表現形式,還是一種培訓管體系,具有共享工程的日常管理功能。其次,國家中心應該統一管理規劃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在線培訓模式,以專業隊伍的服務降低共享工程業務的運行成本,提高在線培訓服務質量。在具體管理的過程中應該重視以下幾個問題:首先各服務點的工作人員應該明確自身的職責,防止出現內部責任推卸的現象。其次,國家中心應該在構建培訓模式的基礎上進行監督管理和質量控制。
4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逐漸形成了國家、省市縣、鄉鎮街道的基層服務體系,但是在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培訓工作上還存在著較多問題,國家中心應該提供開放性學習平臺,構建在線培訓模式,促進學員自主學習,提高培訓效果。
參考文獻
[1]蔣衛東.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培訓工作探討[J].圖書館建設,2015(08)
[2]張彥博.創新思路扎實推進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J].圖書館建設,2014(12)
[3]馮錦福.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基層建設中的重要環節[J].圖書館建設,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