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慧
摘 要:當今的社會是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的時代,加強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并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把他們培養成為一直具有高素質、高尚道德的社會主義建設接班人,已成為教育部門乃至全社會的一個共識的話題。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教育改革體制的不斷深入,當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由于受到一些其他因素的影響出現了很多問題,在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發生改變的環境下,作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無愧于人類工程師的稱號,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采取有效的、明確性的教育途徑,對其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為本,真正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在實踐中的能效。為此,文章簡析了目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上存在的問題,著重的提出了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新途徑。僅供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問題 提升途徑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11(b)-0163-02
一直以來,我們國家經濟快速發展,尤其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市場經濟以及各項事業建設都呈現出一片盛世繁榮景象,這其中都離不開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揮的作用分不開的。大學生是未來社會主義建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國家人才的寶貴資源,對其進行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并為我國的建設與發展使用,是當今教育的一大重要課題。作為民族希望和祖國未來建設的接班人與建設者,他們的思想正素養如何、好與壞不僅直接影響著中國未來的生存與興衰,更影響著祖國命運前途、國家治安的好與壞。改革開放以來,中央政府在2004年8月首次提出了對大學生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思想,胡錦濤總書記曾做了重要講話,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正教育,根據時代的鮮明性指出了指導思想與指導方針,提出了高校要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巨大能效,同時還要不斷研究與創新對大學生思正教育工作的新途徑。這次會議的提出說明對大學生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響重大、意義深遠。實際生活與工作中,很多大學生他們心理脆弱、缺乏理想與信念等,思想道德不高尚,為什么回農村有這樣的現象呢?這是值得每一位思想政教育工作者深思的問題。文章根據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思想道德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簡析,并重點對其存在的問題闡述了幾點提高其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創新途徑。希望該文的闡述分析對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所幫助。
1 大學生思想政治、思想道德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1 責任意識薄弱,缺少辨別能力、社會實踐能力
大學生是當代的一群活潑、陽光向上的青年,他們愛國、愛黨,不久接受新鮮事物快、而且思維敏捷,為我們國家實現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他們是一群重要的主力軍。但是隨著社會多元化趨勢的發展,他們缺少社會責任感以及艱苦創業的精神,責任意識非常薄弱。同時,他們積極向上、愿意主動參加社會上組織的一些公益活動。但有的時候,由于很難掌握自我缺少辨別能力。在當今社會建設與發展中,很多大學生愿意發揮自身的作用,愿意為祖國建設做貢獻,這樣的認同與想法很正確沒有錯誤。但是他們的認識與社會主流發展是同步的,在社會快節奏的步伐中,他們缺少自身的修養,更缺少認真履職的精神,認識與實踐容易脫節。
1.2 很多大學生重視個人主體,集體意識薄弱
他們有遠大的抱負與理想,但很多時候價值取向容易有誤,在利益面前輕視集體利益,比較重視個人利益,經常以自我為中心,集體觀念淡薄。很多時候,在人際關系處理上,堅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處事原則,同學之間、群體之間互作意識有待加強。
導致大學生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就是:一方面在家里是獨生子女,在父母和長輩的寵愛中長大,缺少自信心、心理脆弱缺乏自信心,長此以往存在恐懼心里。另一方面,很多時候由于受到社會一些不良風氣影響,很多官員貪污、受賄、違法亂紀等因素,導致大學生失去了最初的想法與認識,他們為了個人需要,竟然把入黨作為他們實現自己利益的一個途徑手段。
2 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創新途徑
2.1 在教學中利用網絡資源,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教學中我們體會到,充分運用音樂、動畫、圖片、直播等手段,能夠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形式從平面走向立體、從靜態走向動態,吸引大學生網民的“眼球”,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例如:我們結合唐山文明網推出3D版《道德堂》網上修身平臺,加強大學生道德修養,錘煉道德品質,收到了較好效果。《道德堂》是一款以網絡頁面游戲為基礎的思想教育課,其核心構架在于通過營造濃厚的道德文化氛圍,使修身者心靈得到凈化;通過誦讀、巡禮、道德生長日記等,將具有正面力量的道德文化經典日日浸潤,轉化為思想觀念、道德情懷、行為規范、價值取向,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從而達到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共同構筑人民精神家園的目的。這款游戲內容豐富多彩,操作簡便易行,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我們利用這一優勢,將其引入教學之中。我們教會學生在網上注冊、登陸,每次網上修身20分鐘,在游戲中接受“愛國、博大人格、巡禮箴言、生發善心”四方面的教育,以后每次課教師針對一個方面提問,以督促學生每周兩次接受道德教育,通過道德文化經典浸潤,感悟其深刻內涵,懂得人生道路上,有德才能行。《道德堂》以豐富多彩的網絡游戲為載體,把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寓于游戲之中,通過多媒體網絡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避免了道德說教的現象,使道德教育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達到了提高大學生道德素質的目的。
2.2 在教學中利用網絡資源,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在教學中利用網絡資源,可把思想政治教育由“枯燥”變得“生動”,由“單調”變得“多色”,由“靜態”變為“動態”。例如:在學習“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部分內容時,針對目前我國新農村建設成就,讓學生在網上查找我國新農村建設成就的圖片、視頻資料等,并在課堂上一一展示,然后討論,那些成就值得學習、借鑒、推廣,結合家鄉實際,為自己家鄉的建設提供切實可行的建議等。通過網上查找資料,展示圖片、視頻資料和討論,可將“枯燥”變得“生動”, 由“單調”變得“多色”,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變被動為主動。
再如,學習“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這部分內容時,學生在網上查找驚人的浪費現象,嚴重的環境污染,下載圖片、視頻,通過課堂展示,學生們震驚了,因為他們看到了資源浪費已經嚴重到何種程度,污染已經威脅到每個人的生存,這時學生們就會積極尋找解決的辦法。意識到為了節約資源,減少環境污染,作為大學生應該怎么做,并能身體力行,付諸行動。這不僅是由“枯燥”變得“生動”,由“單調”變得“多色”,更是“靜態”變為“動態”, 學生不僅積極參與課堂,更是付諸實際行動。
3 結語
總之,對大學生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采取不同、有效的創新途徑并真正實現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響應黨的號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采取實效性、針對性的思想政教育策略,把大學生培養成一支具有高尚道德、高素養的社會主義建設接班人,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我國實現小康社會、祖國繁榮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最終以真正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在實踐中的最佳能效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蔡麗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2):122-124.
[2]龔先慶.經濟全球化條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J].科技創業月刊,2005,4(1):24-25.
[3]王青耀.淺析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J].中國高教研究,2006(3):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