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煜
博物館作為非營利性的公益機構,肩負著社會教育的職責,如何更好地在青少年群體中發揮其教育功能,吸引青少年受眾來博物館參觀,成為年輕人的校外課堂,值得我們思考。因此,對博物館展示設計進行變革,讓其適應青少年群體的需求就顯得十分重要。
本文對青少年受眾的興趣愛好和認知方式進行調查研究,根據年少年群體對博物館展示設計的特殊需求,結合青少年參觀博物館的調查研究結果進行分析比較,總結出博物館展示設計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部分解決方法。
博物館作為非營利機構是文物藏品的收藏所,肩負著傳承人類文明與促進社會發展的重任。此外,它也為公眾提供學習、教育、欣賞文物藏品的機會,是青少年的校外課堂,是他們的良師益友。青少年是國家、民族的未來與希望,博物館如何開展校外教育,如何吸引青少年,都值得當代博物館人深思。根據江西省博物館近期參觀觀眾的統計數字來看,30%~50%的觀眾來自中小學學生,青少年已然成了博物館的基本觀眾,博物館成為了他們的第二課堂。
當代博物館都在探求新思維和展示設計方式以謀求與青少年建立更密切的聯系,吸引他們走進博物館。因此,就急需改善處理好博物館展示設計與青少年需求之間存在的一系列問題。
一、博物館展示設計存在的問題
觀眾是博物館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近十年來,越來越多的青少年來到博物館了解歷史、充實知識,各類博物館也變得越來越有人氣,青少年也已成為參觀博物館的主要群體。但青少年對博物館的展示設計卻不太滿意,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展示缺乏新意,與現實生活脫節
許多青少年參觀博物館后,反饋回來的信息主要顯示:陳列設計離我們遙遠,產生不了必須去看的欲望。究其原因是展示設計的方式遠離了我們的現實生活,不夠接“地氣”。
(二)平鋪直敘的方式,缺乏時代感
當代科學技術已融入到社會各領域中,世界各國博物館都在利用新的技術、手段、材料,希望讓觀眾耳目一新。但某些博物館的展示“平鋪直敘主題,方式方法上缺乏時代感”的現象,依然缺乏對青少年受眾的吸引力。
(三)展示設計方法單一
我國的大多數博物館依舊采用傳統的單一靜態展示,實物、圖片、說明牌的組合,讓觀者覺得老氣橫秋,無法深刻地感受藏品的價值和藝術感。這種粗狂的展示方式造成了藏品資源的極大浪費。
(四)休閑娛樂性不足
當代博物館是人們休閑娛樂的場所,應滿足觀眾的興趣愛好,為觀眾提供游覽休閑的場所,豐富其業余生活。然而在現實中,博物館、紀念館在青少年心中的地位遠遠比不過大商場等娛樂場所,這要求我們在實現展示目的同時,關注設計的休閑娛樂性,滿足青年觀眾“娛樂消遣”的需求。
二、對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將藏品收藏研究放在首位
博物館是為社會大眾服務的機構,但在現實中,一些博物館仍然強調文物研究收藏,強調展示學術性、專業性,忽略趣味性、觀賞性,這勢必會影響到其社會教育功能的充分發揮。
(二)對青少年群體特性研究不足
據統計,青少年受眾人群約占博物館觀眾的30%~50%,是博物館的主要觀眾,更是未來參觀博物館的生力軍,研究關于青少年受眾對展示設計的需求是不可忽視的工作。
博物館的陳列展覽應該是通俗生動、接地氣的展示,走入博物館大門是休閑體驗的開始,如果參觀變成了對身心的束縛,走出展廳后令觀眾疲倦不堪,那這個展覽無疑就是失敗的。我們應該從青少年受眾的立場出發,將形式設計與展覽主題結合,統籌考慮青少年的心理、興趣愛好,將陳列內容變得通俗易懂。
(三)展示手段單調
我們要運用恰當的方式滿足青少年參觀心理與興趣的需求。比如,展示中的互動參與體驗方式能拉近與觀眾的距離,特別適合低齡化群體。但我們大部分博物館僅僅通過播放幾個多媒體視頻做法缺乏互動和參與性,無法與觀眾產生交集。
三、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案
(一)統籌青少年受眾需求進行主題展示設計
博物館展示設計體現的是對設計元素的選擇,是為表達展覽中心思想服務的,要始終保持熱忱為觀眾服務的心態、服務觀眾、服務青少年。
從這個基礎出發,根據觀眾需求進行主題展示設計是博物館良性發展的關鍵。當今青少年群體在博物館觀眾中占據較大比例,他們將是博物館未來參觀的主要人群,所以博物館展示設計的展開需統籌青少年受眾心理特征。
要培養復合型人才,我們應把博物館作為教育基地,有機地融入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傳承本國歷史文化,加強和深化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題,增強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綜合性的博物館對于青少年來說,不僅提供了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還提供了包括天文、地理、藝術自然等在內的多方面的知識內容,真正發揮了博物館教育的生動形象性。
(二)情景設計要有利于激發青少年受眾的參觀興趣
美學家宗白華先生在《美學散步》中說,“在一個藝術表現里情和景交融互滲,因而發掘出最深的情,一層比一層更深的情,同時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層比一層更晶瑩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為景,因而涌現了一個獨特的宇宙,嶄新的意象,為人類增加了豐富的想象,替世界開辟了新境,正如惲南田所說‘皆靈想之所獨辟,總非人間所有!這是我的‘意境。”宗先生認為情和景的交融使審美主體產生了豐富的想象,從而與環境進行心的交流,在環境中體驗到舒適,感受到快樂。
逼真的情境展示設計將會使展覽信息的傳達更真實、更自然,這也會讓博物館更加大眾化,讓藝術與生活更貼近,這樣能激發青少年群體參觀的積極性,悄然無聲中傳遞出展覽的主題思想和展品的內涵信息。
從我們對青少年群體的分析不難看出,由于年齡與知識結構等原因,他們的想象力豐富,希望在參與和親身體驗中參觀并感知博物館,以達到學習知識的目的,因此情景設計能更好地讓青少年感知蘊藏在文物展品中的歷史內涵。
但是情景設計并不能過多地使用在整個展覽中,一旦超過了運用的度就會使展覽主次不分,讓觀者情緒始終處于興奮狀態,這樣就會打破動靜結合的分割線,造成視覺疲勞,使渲染主題的效果適得其反。在展示過程中情景設計應是一種符合主題的意境設計,通過營造“意境”來烘托展品,熏染觀眾,傳達思想與情感。
(三)展示中采用互動設計提高青少年的參與性
倫敦杰弗里博物館館長莫利·哈里森認為,“博物館是聚會的地方,不僅是陰雨的星期天下午約會的地方,而且是更微妙的聚會的地方。”
根據國內外現有的調查報告和研究成果來看,冰冷單一的展柜、實物、標簽全靜態展示形式已無法跟上時代的腳步,數字互動展示形式引領傳統靜態展示方式轉變為動靜結合的方式,最大程度地解放了展示空間,解決了博物館因為場地不夠帶來的短板現象,使觀眾在互動空間內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選擇參觀的對象,實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青少年受眾參與進互動空間,使自身獲得了交流的機會,不僅實現了人機交流,還增強了現實觀眾之間的交流,營造出積極向上的展示氛圍。這不僅讓青少年增長了知識、陶冶了情操,還為青少年受眾提供了休閑娛樂的場所。
四、結語
當代博物館以自己獨有的方式傳承歷史文化,履行收藏研究文物的責任,同時又肩負著完成課外教育的任務。在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發揮博物館的教育功能,使它成為社會與學校教育的第二課堂勢在必行。所以,就必須利用豐盈的博物館文化資源,將課堂教育與課外教育相結合、書本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相融合,創造青少年素質教育的新方式,為青少年的全面發展提供知識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