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高校常發生一些突發事件,既對學校發展有著直接影響,又為和諧社會建立帶來了較多不穩定因素。當前,高校突發事件應急機制備受人們關注,但在實際發展過程中,應急機制中還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在此基礎上創新高校突發事件應急機制尤為重要。
【關鍵詞】高校;突出事件;應急機制;研究
突發事件也稱緊急事件與危機事件,通常高校突發事件指的是:在高校內部引發于自然或人為,擾亂、損害高校生活秩序、教學工作,甚至引發財產虧損等的事件。突發事件應急機制研究是當前高校的重要任務,理應得到學校與人們的高度關注與重視,所以本文就高校突發事件應急機制研究進行了分析與探討。
一、高校突發事件應急機制的功能
1、調解功能
在高校突發事件發生時,多方利益群體就會利用多種渠道表述自身利益訴求,于是引發了多種利益沖突。創建完善的高校突出事件應急機制,可以較好地促進調解功能的發揮,促進利益沖突的緩解,從而為各利益方之間的關系樹立正確的方向。
2、規范功能
高校應急管理既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又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完善的應急管理機制能夠科學控制管理局面,充分展現管理全貌,以及能夠有效連接應急管理所有過程,從而使之更加標準化與規范化。
3、平穩功能
完善應急管理機制的創建,可以促進高校防御與處理突出事件能力的提升,進一步保障生命安全與財產安全;可以避免頻繁上訪現象,從根本上化解沖突;可以縮小突出事件波及領域,為高校及社會的健康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4、發展功能
完善應急管理機制的創建,可以減少突出事件發生幾率,可以較少突出事件帶來的不良影響,可以營造寬松和諧的人文環境,從而更好地促進高校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培養。
二、高校突發事件應急機制中存在的不足
1、應急管理理念及模式落后
從應急管理理念角度而言,大部分高校制定的危機應付與處理套路的主體較為單一、時間較為落后、空間較為封閉,應急管理理念尚未成熟,對應急管理的認識與了解不夠全面,事實上,高校突出事件應急管理屬于多元主體一起管治的互動網絡,需要多方力量的支持。另外,大部分高校沒有數量較為全面的管理理念,依舊將應急管理歸納為不必然內容,甚至將應急處理視作應急管理全內容。從應急管理模式角度而言,“事后動員型”是目前大多數高校的突出事件應急管理模式,很少有高校做到事先防控,可見,大部分高校既不具備標準化的應急機制,又不具備規范化的日常工作,如事先預防、危機教學等。這種僅注重事后動員的應急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使高校突發事件應急工作變得更加被動,難以及時預防與處理突發事件。
2、缺乏法律標準
從我國當前實行的法律而言,對于高校突出事件的應急管理還缺乏相應的立法,僅能在一些法律法規中見到保護高校成員的相關合法權益,主要涉及《民法通則》、《教師法》、《教育法》與《治安管理處罰法》等。但這些法律法規難以適應高校處理突發事件所需法律問題的實際需求,因此,大部分高校在處理突出事件時使用的仍然是學校內的部分制度,而這些制度既缺乏法律效應,又難以滿足突出事件應急管理需求,從而阻礙了前期防范管理作用的發揮。
3、應急預案可操作性較低
現階段,雖然突出事件應急機制受到了各個高校的高度關注與重視,并付諸了相關行動,如制定了應急預案等,但各個高校制定的應急預案基本一致,沒有考慮到各個高校自身特殊性,且完成速度較快,沒有結合實際仔細考察、分析、演練與健全等,所以,高校制定的應急預案缺乏較強的可操作性。
三、創新高校突發事件應急機制的相關建議
1、創新應急管理理念及模式
高校應急管理需要將和諧校園構建視作目標。首先,樹立常態化管理理念。新形勢背景下,高校突出事件出現的面目在于常態化,而不再是極少現象與偶然現象,所以高校研究突發事件應急機制需要對此認識有所了解,并需要將其視作工作前提;其次,樹立以人為本管理理念。高校突出事件應急機制需要充分考慮人的需求,及發揮的人的作用,將人視作所有行動的立足點,想方設法營救生命才是高校突發事件應急機制的主要目標,而且,高校突出事件應急機制的創建還需要充分關注與重視人的本能、人的情感、人的意志,強化人性化管理;再次,樹立“大校園”管理理念。新形勢背景下,高校突發事件的應對與處理需要多方力量的支持,僅憑高校力量是不現實的,所以高校需要加強和地方政府、社會、教育部分與家庭等的互動與溝通;最后,強化預防管理模式。高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除了需要事后動員,更為重要的是事前預防,因此,強化風險意識、制定風險管理體系是當前高校的重要任務。
2、創建并完善補救調試機制及法律標準
通常在突出事件發生后,高校需要及時安慰師生與補救損失,這樣才能更好地減少突出事件帶來的損害,較快地恢復學校秩序,轉危機為時機,規劃未來發展合理行動。首先,主動妥善補救。善后工作重點在于評估,主要評估損害面積與對象,在此基礎上協商補救方案,并鼓舞相關人員共同進行補救。不可否認,突發事件發生后,高校的各個方面都受到了打擊,主要涉及布局結構、學生管理、人員部署、教育科研等方面,突發事件發生雖然會帶來損害,但若是決策者勇于直接面對危機,危機也會存在發展新機遇,從而為制度與環境的創新奠定良好的基礎。其次,調整心理平衡。通常突發事件發生后,高校需要積極追求發展、集合人力資源,同時這也是心理輔導的基礎,對于高校學生來說,突發事件發生后學生往往會表現出驚慌失措的狀態,由此可見心理咨詢的重要性。另外,從立法角度而言,我國需要強化校園安全立法的創建,需要及時鼓舞與支持地方立法行為;從制度建設角度而言,教育部門需要認真履行職責,主動指導與支持高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創建。
3、創建并完善應急準備機制
盡管應急預防可以合理降低高校突出事件發生幾率,但難以完全制止。所以,高校需要做好應付突出事件的充分準備。科學良好的應急準備能夠幫助高校在最快的時間內應付突出事件,最大幅度的減少突出事件帶來的損害。應急機制主要涉及應急保障機制與預案制定機制,從應急保障機制角度而言,應急保障機制作為應急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其重要性不容忽視,主要涉及三方面內容,即人員創建、資本支持與物資貯備;從預案制定機制角度而言,應急預案制定時,高校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內容,即需要在充分了解與掌握本校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制定與校情相符合的預案;預案需要具備多種功能,如合理性、可操作性、指導性等;在發生突出事件時需要及時應用與啟動預案,且需要遵循預案,掌握應用預案處理危機的能力;需要加強實踐能力,定期安排應急演習,及時檢驗、健全預案。
四、結論
總而言之,突發事件既考查驗證了高校行政效率,又考察驗證了高校學生領導者處理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雖然突出事件發生不可完全避免,但只要高校加強突發事件的防御、處理等,就可以較好的減少突出事件發生的幾率。值得注意的是,突出事件的應付與處理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因此,高校需要端正態度、創建應急機制、提升應變能力,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突發事件的破壞力度。
【參考文獻】
[1] 張海兵. 高校突發事件輿論演化影響因素分析[J]. 新聞知識, 2015(09).
[2] 季笑言. 論高校突發事件解決法律化機制的構建[J]. 高教學刊, 2015(23).
【作者簡介】
王黎(1989—),女,河南扶溝人,碩士學位,陜西學前師范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