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娜+李筱康
【摘要】高職教育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目標,其校園文化建設也服務于這個目標。大國工匠精神是服務中國制造2025所提出的新概念,也是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新內容。從職業院校文化建設在學校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職業院校文化建設中重視大國工匠精神建設的必要性兩方面對職業院校文化建設中大國工匠精神的作用進行了解析,明確職業院校文化建設中重視大國工匠精神建設的必要性。
【關鍵詞】職業院校;文化建設;大國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在中國文化中體現為:“尚巧”的創新精神、“求精”的工作態度、“道技合一”的人生理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工匠精神”的概念。《中國制造2025規劃綱要》指出,中國的發展進入效率驅動階段向創新驅動階段的關鍵期,這一時期實現可持續發展最為關鍵的要素是自主創新。自主創新的實現需要工匠精神。因此,工匠精神在當代社會仍然具有重大價值:它是優良制造的靈魂所在,有助于工作者自我價值的實現,是“中國制造2025”實現的關鍵所在。
一、職業院校文化建設在學校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作為學校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文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學校師生思想觀念、道德品質等各方面,影響著學校自身的改革、發展與穩定。美國教育家弗蘭克斯納認為,在保障大學的高水平方面,大學精神比任何設備、任何組織都更有效。從教育部在全國高職高專院校幵展的年一輪評估工作來看,合格學校主要看條件建設,良好學校主要看制度或機制建設,優秀學校主要看文化建設。可見文化建設在職業院校建設中所具有的地位。
二、職業院校文化建設中重視大國工匠精神建設的必要性
1、重視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傳承是國際制造業強國成功的重要因素
職業教育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教育。縱觀德國、美國等發達國家,其產品總體上都做工精細考究,其原因是企業的精品理念和從業人員工作的一絲不茍、追求完美的態度。這些國家的從業人員常將本職工作做得好壞與個人榮辱相聯系,即便是十分不起眼的工作也力求盡善盡美。其實,這應歸結于這些國家職業教育中對準職業人灌輸的職業精神教育。德、日既是制造業強國,又是職業教育強國,他們認識到了工匠精神的價值,并將其作為一項重要的職業精神納入職業教育的范圍,塑造和培養準職業人的工匠精神,并在實踐中傳承和發展這一精神。對匠心、品質的高度重視,使德、日憑借其制造業,尤其是高端制造業立足世界。正因為德、日將工匠精神發揮、運用得淋漓盡致,其產品才具有較大的競爭優勢,才能在某些領域具有真正的不可替代性,德、日才能在復雜的國際市場中長期立于不敗之地,成為真正的制造業強國。
2、弘揚工匠精神是實現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發展壯大中國制造業的現實需要
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和產業結構升級是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實現“轉型升級”,既要不斷尋求科技進步,也要培養、形成一支高素質的技工隊伍。當前,職業教育在中國受到高度重視,其實也是產業結構向高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壓力倒逼所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以適應經濟發展轉型升級的需要。中國雖是制造業大國,但遠非制造業強國。在未來幾十年,中國將大力發展制造業,尤其是高端制造業,其產業結構將逐漸類似于德、日,相應地,人力資源模式也應向德、日模式靠攏,中國的職業人必須具備工匠精神。在當前勞動力成本優勢逐漸消失的情況下,想要繼續保持競爭優勢,建立令世界尊敬的中國制造,就要培養中國的職業人,而這種職業人就必須具備工匠精神。唯此,中國才能由制造業大國邁向制造業強國。
3、工匠精神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保障
據統計,世界上延續200年以上的企業共5586家。研究發現,長壽企業之所以扎堆出現在這些國家,是因為他們都傳承著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其核心價值在于精益求精,對匠心、精品的堅持和追求。如今,國內不少企業追求即時利益,而忽略產品的品質靈魂,產品品質差的最主要原因往往就是缺乏工匠精神。堅持工匠精神的企業,依靠信念、信仰,不斷改進、完善產品,通過高標準、嚴要求歷練之后,其產品就能最終贏得廣大用戶的認可,取得不斐的效益。日式管理最值得世人學習之處即是工匠精神。在日本人看來,工匠精神意味著熱愛所做的事,精雕細琢,精益求精。對他們而言,把質量從60%提高到99%,和從99%提高到99.99%是一個概念。他們不跟別人較勁,只跟自己較勁。一家企業必須有一種精神的指引,一家長壽企業必須有一種精神的傳承,一家受人尊敬的企業必須有一種精神的捍衛。工匠精神無疑是這個時代寶貴的精神財富,傳播、實踐工匠精神對企業而言有著很強的現實價值,是其基業長青、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法寶。
4、工匠精神是高職院校自身生存、發展的需要
高職院校以市場為導向,以學生就業為目標,必須重視企業的人才需求。根據對國內600多家企業的調查,大部分企業對青年就業人員的最大希望和要求是:除了上崗必須的職業技能之外,還必須懂得做人的道理,具備工作責任心。他們幾乎一致認為,經驗、知識和能力可以在工作實踐中逐培養,但是為人、工作責任心等基本素質必須從學校抓起并逐步形成。因此,高職院校在加強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同時,還應高度重視對學生職業精神的塑造和培養。而加強高職學生職業精神培養也是高職院校自身發展的需要。高職學生在社會上的認可度代表著學校的人才培養水平,高職院校必須以市場為導向,重視對學生職業精神、尤其是工匠精神的培養,增強其就業競爭力,以畢業生的良好社會聲譽實現高職院校的可持續發展。事實證明,具備良好工匠精神的高職學生更受企業的青睞,他們在實現自身發展、企業發展的同時,也反過來促進了高職院校的生存和發展。
5、工匠精神是學生就業和個人發展的現實需要
作為一種職業精神,工匠精神對從業者的職業生涯至關重要。一個具備良好職業精神的人能增強自身的就業競爭力,能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脫穎而出,取得成功。企業在人才招聘時往往強調“工作嚴謹負責、能吃苦,具有某項或多項特殊技能”。可見,嚴謹、負責的職業態度或職業精神對企業而言是至關重要的。高等職業教育是培養市場所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的教育。在塑造學生職業精神時,若能強化其工匠精神的培養,將極大地提高其人力資本的附加值,促進高職學生的就業和未來職業的發展。在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場競爭中,從業人員的職業精神顯得越來越重要。作為準職業人的高職學生應該意識到,具有較強職業精神,具有良好工匠精神,和擁有較高專業知識技能一樣,是其走向社會、立足社會的重要條件。
三、結語
工匠型人才的培養是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終極目標,校園文化建設也要始終服務于人才培養的要求。因此,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要以工匠精神為指導,不斷提高文化軟實力建設,充分發揮創新、堅持、改革、奉獻的工匠精神核心內涵,引導培養一大批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為中國制造2025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孫曉玲. 基于職業素質的高職職業精神內涵論[J]. 職教論壇, 2012(6).
[2] 徐 勇. 加強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精神培養的思考[J]. 高等職業教育: 天津職業大學學報, 2010(01).
[3] 張秋香. 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精神培養初探[J]. 才智, 20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