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曉亞+周劍+王文韜
【摘要】自改革以來,我國民間投資迅速崛起,投資規模不斷擴大,已經成為我國社會總投資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但在2016年,民間投資增速逐漸回落,我國中部地區增速下滑最為嚴重,其制造業回落尤為明顯。其嚴重回落不僅與我國經濟結構調整有關,還與其投資渠道難,企業家信心不足,民間投資空間的壓縮有直接聯系。本文提出了穩定民營企業家信心,加強產權保護制度建設,支持企業家創新創業和推動民營銀行發展等解決措施來提振民間資本。
【關鍵詞】民間資本;回落;成因;提振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后經濟的迅速發展,民間投資也緊跟步伐,迅速崛起并快速發展。作為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民營經濟近年來每年平均創造了約60%的國內生產總值,約80%的社會就業,50%以上的財政稅收。截至2015年,民間投資占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產總投資的比例為64.2%,已經成為了社會投資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近期我國民間資本投資現狀
自進入2016年,民間投資增速“斷崖式”下滑,且2016年前7個月,連續下滑,在2016年1—7月份,民間固定資產投資為191495億元,同比名義增長2.1%,增速比1—6月份回落0.7個百分點。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占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的比重為61.4%,比去年同期降低3.6個百分點。雖然從9月開始投資增速出現反彈跡象,但依舊處于新常態以來的絕對地位。自8月至11月,增速仍在3%左右浮動。2016年1—11月份,民間固定資產投資331067億元,同比名義增長3.1%,增速比1—10月份提高0.2個百分點。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占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的比重為61.5%,與1—10月份持平,比去年同期降低3.1個百分點。
可見,2016年民間投資增速較2015年嚴重下滑,尤其是上半年,因為我國的中部地區下降最為明顯,有代表性,其增速由8.2%降至2.1%。雖然第三季度增速緩慢回升,但仍處于3%以下,11月份僅達3.1%,與去年存在較大差距。除此之外,隨著美元逐漸走強及預期加息,中國大量資本外流,民營資本也從國內外流入國外。民間投資明顯回落和民間資本大量外流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視,國家主席習近平在12月21日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上強調,凡是市場能夠做的政府要創造條件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李克強總理也多次強調民間投資,進一步放寬準入,拓寬民間資本投資渠道。
二、我國近期民間資本增速明顯回落的原因
民間投資增速明顯下滑的原因主要在于:
1、宏觀經濟方面:我國正處于經濟下行時期,正在進行經濟結構的調整。近幾年來,2008年全球性經濟危機深層次的影響仍然存在,外部環境中不穩定、不確定的因素較多,加之我國的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時期,經濟下行的壓力明顯變大。經濟下行對投資需求會減落,同時我國的產業結構的調整不斷加強,“去產能、去庫存”會對包括民間投資在內的投資增速產生制約。2016年11月制造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為31.6%,制造業民間投資約占到民間投資比重的45%。所以在經濟下行、市場需求減落的情況下,“去產能、去庫存”也意味著總體產能供給也要下降,總體投資增長放緩,民間投資增速也相應減慢。
2、企業微觀方面:民營企業融資渠道不暢通,投資潛力未充分發揮。自我國民營企業產生以來,融資難的問題一直是阻礙民營企業發展的難以回避的問題。我國企業融資方式是以間接融資為主,但金融需求與金融供給存在錯配,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主的信貸投放長期向國有企業傾斜,而且民營銀行數量少、規模小、能力弱且對相關的金融投資政策缺乏認識,尚存在許多問題,致使數量眾多的民營企業沒有得到平等的融資機會和優惠政策,相對融資成本普遍偏高。除此之外,民營企業缺少有效的相應擔保,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各商業銀行都加強風險管控,使民營企業貸款困難,貸款期短,成為民間投資外流的主要原因。
3、宏觀政策方面:民營投資市場的發展空間被壓縮,受到行業準入的限制。經國家統計局統計的2015年末至2016年末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和全社會投資在第三產業的增速如圖3所示:
由上圖顯示,自2016年起民間投資與全社會投資走勢已經在第三產業出現了明顯的分化,第三產業中全社會投資增速從2015年的10.6%升高到了11.3%,而民間投資增速卻從9.4%驟降到了2.0%。由此可見去產能的加速推進壓縮了民間投資在第二產業的投資空間,而大三產業又難以承接從第二產業撤出的民間資本。雖然中央政府先后出臺了“非公經濟36條”、“新36條”和“鼓勵社會投資39條”等政策,但民間投資仍然面臨“玻璃門”、“旋轉門”及“彈簧門”的障礙。
我國對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的市場準入政策存在較大的差別。民間投資長期面臨銀行、保險、電信等行業嚴格的限制。另外,由于受到體制的限制,民間資本根本不能進入電力、水利設施、衛生、醫療、鐵路、港口等行業。雖然近年來我國不斷降低民間投資市場準入門檻,但相關配套措施仍不完善,導致民營企業無法公平競爭。
4、民營企業家個人方面:信心不足,民間投資意愿下降。2016年中國人民銀行對我國企業家進行統計調查,結果顯示雖然2016年企業家的信心有增強的趨勢,但2016年第一季度我國企業家信心指數為43.7%,較上季下降2.3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下降15.5個百分點。2016年第二季度我國企業家信心指數為49%,較上季提高5.3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下降9.3個百分點。
在經濟下行壓力下,企業家的投資信心較以前嚴重下滑,不安全感明顯增加。除此,伴隨著國內勞動力和原材料的成本增加,需求增速變慢,出口壓力變大,特別是民營企業盈利效益下滑,生產經營面臨困境,這些都導致民營企業家對未來經營信心不足,投資意愿下降。
三、提振我國民間資本的建議
民間資本增速的回落會嚴重影響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找到這一問題的解決辦法至關重要。針對前面問題成因的分析,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加強產權保護制度
政府可以加快推進民法典編簒,進一步完善物權、合同及知識產權相關法律制度,廢除對非公有制經濟各種形式的不合理規定,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公開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加大對非公有財產的刑法保護力度。
2、穩定民營企業家投資信心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穩定民營企業家信心非常關鍵,穩定信心的基本前提是堅持基本經濟制度,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改革開放。宏觀上要管住貨幣,因為只有在穩定的貨幣環境下,企業才能進行經濟核算,企業家才有信心長期進行投資。
3、保護民營企業家精神,支持民營企業創新創業
重點突出民營企業家的主體地位,保護企業家精神,支持企業家專心創新創業,推動民營企業做強做大。政府可鼓勵民營企業創新發展,加強其產權保護,為民營企業提供新型廣闊的發展空間,出臺創新創業的優惠政策,支持民營企業走創新發展的道路。
4、推動民營銀行的發展
民營銀行與國有商業銀行存在較大的差異,有起步晚,規模小,資金實力有限,政府對民營銀行信用擔保、存款保險制度有缺失,受到諸多行業準入的限制等不足。針對這些缺陷,可以引用存款信用擔保機構,采用一種市場化的監管模式,讓民營銀行的擔保和監管取得安全性的效果。我國需要加快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低民營銀行的準入門檻,豐富銀行業所有制結構,彌補惠普金融短板,突出特色,更好地服務于民營企業。
此外,政府還應該加快推進PPP項目的發展,為民間投資擴大發展空間,使民營企業更多的進入第三產業,新型產業,增強投資的信心。為民間投資提供優惠政策,較少對民間投資的市場準入限制,讓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公平競爭,吸引民營企業家加大投資。
【參考文獻】
[1] 李善山. 關于完善民營銀行發展制度的研究[J]. 財稅金融, 2016(3):40+48.
[2] 蔡云芝. 我國民間投資增速下滑的成因分析極其對策研究[J]. 江蘇商論, 2017(1).
[3] 余豐惠. 對民間投資下滑的深度憂慮[J]. 中國外資, 2016(11):11.
[4] 董積生. 如何切實為民間投資提速鼓勁[N]. 人民政協報, 2016-12-16(6).
[5] 邱曼京, 劉銀喜. 中國資本流向控制的政策選擇[J]. 北方經濟, 2013(7):10-12+27.
[6] 羅正義, 顧福斌. 著力拓展民間資本投資領域[J]. 浙江經濟, 2016(15):47.
[7] 孫斌斌. 民間資本進入商業銀行的壁壘[D]. 合肥: 安徽大學, 2016.
[8] 羅 震. 面向創業企業的民間資本投資模式選擇研究[D]. 大連: 大連理工大學,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