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利用“自學輔導式”數學法,挖掘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發展智力,培養數學自學能力,全面提高數學質量。
【關鍵詞】自學輔導;興趣與愛好;自學能力;智力與非智力因素
多年的教學實踐經常發現這種情形,部份智商高的學生,其學習效果并不佳,而智商一般的學生,學習效果卻勝于前者,豈不怪哉?究竟是何原因?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動機、興趣、意志在其中發揮作用。在這過程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在產生不同的功效。因此,如何調動非智力因素,顯得尤為重要。“自學輔導式”數學法的實施,不僅有利于智力能力的進一步培養,而且有利于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在數學教學中,發揮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關鍵。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學生的興趣、情感、情緒意志等方面。
一、“自學輔導式”教學法善于培養數學興趣
愛因斯坦說得好,熱愛是最好的老師。深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各種感官、大腦處于最活躍的狀態,能夠最佳地接收教學信息;深厚的學習興趣,能有效地誘發學習動機,促使學生自覺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地投入學習活動;深厚的學習興趣,能使學生在繁重的學習過程中抑制疲勞,產生愉快的情緒。因此,為了取得教學的成功,一開始就把培養學生自學的興趣和信心當作首要的關鍵性問題來抓。本屆九(11)班王婕同學,小學數學成績一直平平,居于中等水平,性格內向,缺乏自信,入學成績在班上二十幾名,進入明鴻中學后,接受了數學新教材的學習,步步遵循老師的正確引導,在課堂教學中,我抓住了每一個可鼓勵的地方,大力表揚,在她的作業本或試卷上用紅筆注上“優”、“好”、“你真棒”、“進步顯著”、“細心些你會做得更好”等等,雖然簡單的批幾個字,但卻激發她的上進心,使她學習積極性空前高漲,并養成了踏實的學風,數學成績直線上升,從八年級開始,每次期終考試成績都是名列前茅,不僅如此,愛學數學還帶動了其它科目的學習,增強了自信心,中考取得數學單科滿分,總分539分的好成績,錄取一中實驗班。
二、“自學輔導式”教學法利于培養自學能力
一個人的一生中,在學校學習的時間是短暫的,畢業生走向社會的幾十年工作中將主要靠自學能力獲得新知識、新技術?新的科研成果。因此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培養自學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學生自學能力的獲得將一輩子受用無窮。利用“自學輔導式”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尤其是“讀”和“結”的環節,“讀”——閱讀教材,由從前“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轉變為自己讀書,大多數學生能夠按照教師要求認真自覺地看書自學,人人動腦動筆,也有不少學生在課后去閱讀有關參考書,最大限度地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養成讀書習慣,學習情緒高;“結”——講評小結,這是“自學輔導式”教學法的主要環節,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主要步驟,小結分“課堂小結”和“章小結”。課堂小結:盧仲衡先生在《自學輔導心理學》中談得很清楚:“小結必須有的放矢,概括全貌,糾正學生的錯誤,使做題現范化,解決疑難問題,使知識系統化”。章小結:學完一章要求學生寫章小結。促使學生對全章進行復習、整理。有益于學生進一步掌握知識的結構和聯系,讓學生概括知識,總結見解,歸納題型,一題多解,一法多用……,并把好的小結張貼出來,讓全班同學參觀,既增加學生的好勝心,又可使差生得到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從而把全班學習水平推向更高層次。
三、“自學輔導式”教學法,全面提高了學生的素質
教師的職責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主要的是培養能力,促進學生的心理素質健全與發展,運用“自學輔導式”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情感培養,善于創設疑問,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并提供機會激發學生的表現欲,使學生學習熱情高漲,逐步養成了自學小結的習慣,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以堅強的意志克服學習中的困難,提高教學質量,不僅數學學科成績優秀,由此還帶動了其它學科的學習,致使各學科的成績都得到均衡的提高。
“自學輔導式”教學法對開發學生的智力同樣起著重作用。智力,簡單地講就是一個人的心理能力和認識能力的總和,它包括感知能力、記憶能力和各種思維判斷能力。感知能力和記憶能力是智力的基礎。想象能力和各種思維判斷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反映在數學上,就是區分形狀不同的幾何圖形及位置關系。對前人總結出的定理、公式、法則的再現能力以及以記憶為基礎的各種思維判斷能力。開發學生的智力,就是要遵循科學的規律(心理、認識、教育等方面的)使每個學生的創造力或創造精神暢通地發展。
(一)利用“自學輔導式”教學法,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邏輯思維能力是利用有關知識按一定的法則探索問題的結論的一種思維能力,它的基本推理方式就是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重點應放在提示問題的關鍵,引導學生自己探索問題的全部,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自己走完解決問題的道路,提供解決問題的典型材料,讓學生自己歸納發現其規律,這就要求教師在問題設計時應目的明確,并且合乎人的認識規律“啟要得法,將啟而有發”。
(二)利用“自學輔導式”教學法,培養發散性思維
發散性思維是不依常規,標新立異,不受傳統的束縛去尋求答案的一種思維方式。并且答案也是不確定的,它具有三個特征:流暢性、變通性和獨特性,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設計發散性思維特點的問題,開展討論式教學,同時注重一題多解,培養思維靈活性,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讓學生養成不滿足于已得結果,而多方探索新途徑的學習習慣。
“自學輔導式”教學法突出反映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地位,教是為學生更好地學,學生活動多,教師講得時間少,利用“啟、讀、練、知、結”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自主的學習,可以較好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并且適應個別差異;教師可以加強對差生和優生的輔導,得到問題的及時解決,對提高數學科教學質量大有益處。三年來所教班級數學成績優秀率、及格率和平均分均位于全市前列,由其這次中考取得:滿分(150分)4人,149.5分2人,優秀率67.35%,及格率87.76%,平均分120.2分的好成績;“自學輔導式”教學法正確地處理了教與學的關系,與傳統數學方法相比更能繼承和擴展人類知識財富,開發學生智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減輕教師批改作業的負擔,把教師從作業堆中解放出來,騰出更多的時間去備課,去鉆研教材,改革教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成績是應該肯定的,但教學過程還存在不少問題,如教學中培養學生寫學習小結還是個薄弱環節,對教學的科學評價有待進一步完善……
我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百折不撓的精神,立足于教學改革,繼續“自學輔導式”教學法,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校領導與同行的支持,一定能讓教學成果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韋金玲.探討對小學生數學自學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3(34)
[2]吳茂.小學生數學自學能力的培養途徑初探[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2(12)
作者簡介:
周莉(1972~),女,江西南昌人,福建省邵武市明鴻中學教師,主要從事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