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做事先做人,做人講人品;好的職業精神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等職業學校是為社會培養建設者的重要基地,每年向社會輸送大量的人才,因此,公共基礎課,尤其是語文課的教學中注重滲透職業精神教育,是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需要,各個學校和教師在這方面進行研究和探討,有非常積極地意義。本文結合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和探索,闡述了在語文教學中滲透職業精神教育的必要性。
【關鍵詞】中職教育;語文教學;德育滲透;改革實踐;研究探討
一、職業精神滲透于語文教學工作的實踐和問題
1.方法簡單,效果不佳
近幾年,隨著素質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運用和開展,學校和教師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注重滲透職業精神,在探索實踐中,仍然采用優秀作品的誘導的教學方法,隨著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普及和應用,大多數學生沒有閱讀興趣,由于專業課較多,學生閑下來靜心閱讀好作品的機會越來越少。教師在課堂上的文學和漢語知識傳授中,攜帶部分職業精神的德育滲透,往往只能杯水車薪,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2.內容不具體,難以列入評價考核
從現行的中職語文課程教學評價的內容來看,大都是基本的漢語文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核評價,主要包括:聽、說、讀、寫能力;而職業精神的滲透教學,因為內容不具體難以劃入評價體系,如何通過語文教學內容的評價,來體現職業道德能力,缺乏相應的項目和標準,執行起來操作性很差。職業精神包括態度、理想。紀律、操守等很多方面的內容,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較為零散,形不成體系,因而,評價起來捉襟見肘,不能有深入全面的體現。
二、職業精神滲透于中職語文課程教學的創新舉措
1.在人文素養教育中滲透相關職業精神
注重人文情懷教育是中職語文教學的強項,課文中許多優秀人物的品格往往感染和教育一代人。語文教學中,針對那些愛崗敬業、奉獻集體、鞠躬盡瘁的先進人物的故事,要用足用好,把職業精神滲透到學生的閱讀和體驗中,使人文素養教育與職業精神滲透合二為一,形成合力。教師把好的課文的教學片段,要運用的恰如其分,這樣才能取得顯著效果。
比如,在《揀信員的手》片段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反復,學習體會重點段落的意境和人物的職業精神。“左手里是一大沓大大小小的信件,大拇指輕輕一捻,信件變像紙牌一樣分開,像打開的折扇,又似孔雀開屏。她不慌不忙,右手夾起一封信,一邊向前送,一邊瞟了一眼,便甩進一個小木格里。她面前的墻上,盡是這樣的木格,上方標著我國個省份的名稱,一封封信件,像一群可愛的鴿子飛進去,沒有一只墜落。”從這里可以看出,揀信員嫻熟的工作能力和愛崗敬業精神,她的工作是愉快的,高質量的,為人民提供了優質的服務。
2.在職業意識教育中滲透相關職業精神
職業技術學校就是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建設者,語文課教學中要把關于描寫具有優秀職業精神的課文片段,進行精講,讓學生換位思考,自己要是課文的主人公該如何做?這樣在培養職業意識中逐步領會職業精神的“魂”。比如,《我的一位國文老師》的教學片段中,讓學生閱讀前,先讓學生思考課文描寫了一個什么職業的工作者?他有哪些品質值得學習?文章大致是這樣的,“我的一位國文老師,姓徐,相貌古怪,一臉兇相,我們給她取個外號徐老虎。先生教我許多作文技巧。他告訴我,作文忌用過多的虛字,該轉的地方硬轉;該接的地方,硬接;文章便顯得撲拙而有力。他告訴我,文章的起筆最難,要突兀矯健,要開門見山,要一直很見血才能引人入勝,不必兜圈子。諸如此類心得傳授我不少,我至今受用。我離開先生五十多年了,未有音訊,同學集會偶爾還談起徐老虎,我于回憶他的音容之余,不僅還懷著悵惘敬慕之意”
3.在教材潛能利用上滲透相關的職業精神
語文教材有廣泛的潛能可供教學過程中滲透職業精神利用。目前,各行各業的職業精神表現為多項內容,有熱愛祖國、熱愛人民、關心集體、關心他人克己奉公、勇于奉獻,敢于斗爭、不畏強暴、奮發向上、自強不息、富有愛心、同情弱者、為人謙和、誠實守信等等,教師要根據不同專業的學生的就業需求,對教材中體現職業精神的人物故事和名人名言,分析、言論等等,讓學生反復體會,認真學習。認識優秀的職業精神,感受美好的職業精神,增強崇尚和向往性。
4.在教學資源利用上滲透相關職業精神
語文課本選錄的作品,大多為作家的名作,或者長篇作品的選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挖掘教學資源,尤其是與課文相關的名人創業長篇名著,根據作品宣揚的人的奮斗精神和執著創業毅力,要引導學生在課外進行閱讀,教師利用QQ聊天或微信群,開辟名人創業討論園地,拋磚引玉,調動學生談論名人創業,崇尚奉獻精神的積極性、主動性和開放性。利用信息共享資源,把語文課教學中滲透職業精神的潛力,充分挖掘出來。
5.在閱讀和寫作中滲透相關職業精神
課文中蘊含著職業精神,對即將走向社會的學生來說,在閱讀中會有一定的心理反應。那就是說,文章有沒有職業精神,最終要看能不能在學生心里激起波瀾。是不是能讓學生牽腸掛肚,是不是出乎學生的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教師要根據這些特點,研究學生的心理,針對學生心理對職業精神的需求,安排閱讀和寫作的內容和教學結構。教師在掌握了事物的復雜性和學生的心理之后,很好地把語文基本技能訓練與滲透職業精神結合起來,很巧妙地用活了教學環節和教學資源。課文中的潛在的職業精神是人類為了自身的發展和生存而長期形成的共性。由于每種職業不同,經歷不同,性格不同,同一種職業精神,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現出來,便各自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特點,這就是精神。為了打開寫作和閱讀考慮思路,注重職業精神的思考,可以讓學生集體討論一下,什么是職業精神,每人舉出生活中的一個實際例子,說說自己對這種精神的理解和感受。理解職業精神,并不一定職業精神夸大其詞,要真實可信,有共鳴,有感染性和樸素美,既夠得著,看得見,又平易近人,使職業精神自然而然地有效滲透。
6.利用課外活動有效滲透相關職業精神
在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中,把具體的活動作為滲透職業精神的平臺和載體,既培養學生創業能力,又使職業精神在潛移默化中滲透。例如,廣告海報等應用文的實際應用,教師有意組織學生到社會上做公益宣傳服務的志愿者,學生在內容的編寫、印刷和發放宣傳資料的過程中,學會了選擇共同的工作目標,各盡所能,奉獻集體,懂得團結的重要性和合作的重要性,這些在職業精神中所含的人的心理要素,在活動的實踐中基本都得到體驗。因此,教師在開展課外活動中,要有針對性的組織和安排,突出主要的職業精神的心理素質的培養,抓住重點,巧妙利用各種優勢,實現相應的教學目標。
三、結束語
中等職業學校直接為社會輸出人才,在教學中注重職業精神的滲透是素質教育的具體實踐。語文課教學作為中職基礎公共課,在教學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好的課文,在思想方面,有很明顯的職業精神,教學中,注重選材,學以致用,真正做到與學生的就業需求相結合,就會兩全其美,相得益彰。
作者簡介:
劉純亭(1983.10.13~),性別:女,籍貫:黑龍江巴彥,學歷:大學本科,職稱:助理講師,工作單位:貴州盤江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高級技工學校,研究方向:中職語文教育。